如果自己能賺100塊,最好留20塊給別人賺,若企業能將利潤與供應商共享,老闆也能將盈餘與員工分享,大家就能站在同一陣線上,互相為對方著想,雙贏成功。
今年5月第二個星期日,我與家人回台南家鄉,為95歲的岳母慶祝母親節。岳母雖然年邁,行動不是那麼敏捷,但身體仍然健朗,不需麻煩到家人及外傭的照顧,可以自己自主地居家生活,讓我們感到放心,可見活得老,還要活得健康,才是人生的幸福目標。
與岳母相聚後,隔日利用機會,與一群好友相約造訪了奇美藝術博物館,這座外觀像西洋宮殿的建築,由企業家許文龍所創立。自從博物館開館9年來,我一直沒機會參觀,這次博物館展出英國國家藝廊「拉斐爾到梵谷」特展,我們先前很不容易預訂了門票,還邀請專業的藝術老師導覽介紹,欣賞了世界藝術大師的曠世畫作,享受了一趟藝術人文之旅。
一生心靈快樂的追求
說到奇美博物館的創設,就要來談談我這位台南老前輩,奇美集團許文龍創辨人的背景。他在20年代出生在台南古都的神農街,幼時家境不是很好,台南高工畢業後,成立奇美行販售童裝,直到他看到所謂「不碎玻璃」,其實便是一種人造的透明塑料,可以應用做成很多日用品,許文龍便判定大有可為,決定投入製造生產,並將不碎玻璃的學名「acrylic」音譯為「壓克力」,並由奇美註冊商標及開設工廠量產,同時到日本克服困難費盡心力學習新進技術,又進一步生產ABS,一舉成為生產熱塑性塑膠的龍頭,在那時塑膠業有「北王永慶,南許文龍」美譽之稱。
在許文龍小時候,一次與姊姊看電影時,電影中傳出的小提琴聲,讓他感受到美妙的靈魂聲音,打動幼小的心靈,但家境清寒的他,當然沒有能力買琴及學琴的可能,就在那個初長成的年紀,他見識了藝術與音樂的真善美,立下了一生心靈快樂的追求。
因此,他除了戮力經營事業之外,在生活中開始學習小提琴及美術畫作,將自己的時間分為4等份:事業、拉琴、畫畫、讀書。對他來說,無論是金錢與時間,都要花在美好、利他的事物上,人生才有意義。
廣行直銷,可以建設祥和社會
他在事業有成後創立奇美博物館,並捐贈給台南市政府,當年許文龍蓋博物館的心願很簡單,他不求博物館的外觀是否新潮或是現代的設計,他追求的是老百姓都能欣賞到美麗動人的藝術品,造福鄉里大眾,提升人文的品質,博物館裡頭除了名畫、兵器、標本,更有世界第一的提琴蒐藏,就連馬友友都來借過琴。
回顧許文龍的經營之道,凡事以人文為考量,尤其是共好的經營理念,他常說,如果自己能賺100塊,那最好是留20塊給別人賺,所有人最好能成為合作關係,比如企業與供應商、老闆與員工,表面上看起來很容易,但若企業能將利潤與供應商共享,老闆也能將盈餘與員工分享,大家就能站在同一陣線上,互相為對方著想,雙贏成功,才是真正的快樂。
在他的人生觀認為,人生短暫終將結束,而永遠存在的,將是他的博物館和醫院。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橫跨400年50位大師展出的鉅作,無論是文藝復興的拉斐爾、林布蘭、提香、貝里尼或是印象派大師的雷諾瓦、莫內、梵谷,不僅從畫中感受到他們精湛的繪畫技巧,更體會到他們嘔心瀝血的創作意涵;也由於奇美博物館的安排,我們不必飛到歐洲,在台南就可欣賞到大師的真蹟。
我看到許多開創台灣本土直銷公司的企業家,正與許文龍的利他分享精神不謀而合,不僅提供平凡人創業的平台,而且秉持利他助人的人文理念,兢兢業業地長遠經營,幫助了許多人財富自由及自我成長,並在創業有成後,投入藝文展演,贊助慈善弱勢團體,捐贈體育發展活動,培養人文氣質,正是「藝文非藥能醫俗,道德有根能樹人」的寫照。我深信廣行直銷,可以深化人類文明,建設祥和社會、造福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