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流感知多少?小感冒可能引發健康大危機!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張力良
期數 / 第179期

    流感知多少?小感冒可能引發健康大危機!


朗讀:


(內文)
最近天氣溫度冷熱變化幅度大,讓許多人不敵感冒、流感病毒的肆虐;流感除了讓你有發燒、頭痛等症狀,其後遺症還包括腦炎、肌肉發炎,引發病毒性肺炎的案例更是頻傳。也就是說,台灣雖位於亞熱帶地區,但季節性流感對國人造成的死亡威脅,卻和溫帶地區,如美國等地的影響差不多。
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跨國合作研究指出,台灣每年估計約有4,500人死於流感(每十萬人約有二十人死於流感),相當於國人十大死因之第九位;而且,死於流感的人,有超過80%為65歲以上的老人。
另外,根據疾病管制局的健保資料分析,發現因流感及併發之肺炎而就診及住院的患者,以兩歲以下的幼兒最多。因此,幼兒及老年人一旦感染流感,最易產生併發症,因而住院甚至死亡。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到秋冬季節,衛生署就會極力呼籲,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要趕緊帶他們去施打流感疫苗。當然,成年人也不可輕忽流感的危險,因為在2005年的紀錄中,四位流感死亡病例,有兩位就是20幾歲的年輕人。

如何分辨感冒與流行性感冒
流感的威脅不能輕忽,那麼,民眾要如何分辨感冒或是流感?一般來說,感冒病患通常會先打噴嚏、喉嚨痛、咳嗽,很少出現發燒;但流行感冒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外,一開始會全身痠痛、頭疼,發燒時間還會延長到7~8天,然後才出現咳嗽、流鼻水症狀。比較特別的是,有時候流感還會有肌肉發炎現象,讓許多病人痛到根本就無法走路,還要坐輪椅去看病。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它最早在1933年為醫學界所發現,依其種類可區分為A、B、C三型,其中A型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病人的症狀最為嚴重,也會造成大規模的流行,C型病毒所引起的症狀最為輕微也最為少見。
雖然,只要得過流感即具有免疫能力,但因流行性感冒病毒結構,約每十年就有一次大變化,使得人們對突變過的病毒不具抵抗力,因此大約每隔十年就有一次全球的大流行,最近一次大流行是在1977年發生;而歷史上有兩次相當著名的流行性感冒大疫情,一為1918年在西班牙發生的疫情,全世界罹患人口高達6億人之多,只是當時並不知道「這種病」,是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另一次為1957年流行性感冒侵襲全球,五大洲無一倖免。

人、豬、禽畜間的大傳染
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度傳染性,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藉著飛沫傳染,咳嗽、噴嚏是散播方式,口鼻的分泌物則為感染物,病毒通常經由口腔、鼻腔或眼睛的黏膜進入身體裡。流感病毒進入體內之後,潛伏期只有短短的一至三天,症狀即會出現。
流行性感冒好發的季節以每年十月至隔年的三月為高峰期,出現症狀的流感患者,三至五天內,就可能將病毒散播出去,傳染給他人,患者若是兒童的話,其傳染期甚至會長達七天以上。因此,每當流行性感冒開始發威時,民眾的被傳染的平均比率,往往在一、二成間,若是在人員稠密如學校及安養中心等處,則是高達到五成以上。
除了在人與人之間快速傳播,部份型態的流感病毒在豬、馬、雞、鴨和禽畜間存在,過去禽流感病毒,只能在禽畜與禽畜間傳播,但是,當病毒株重組成H5N1時,就有從禽畜傳到人的危險性,這也就是現在我們聞「流感」而色變的主要原因。
真正有「禽流感」這個病名是在1997年,香港發現來自於雞隻的流行性感冒,是病毒直接由一隻寵物雞傳染給一名兒童,爆發出的新流行,共有18人感染6人死亡。事件發生在1997年5月,香港一名三歲大的男孩因呼吸衰竭過世,在其體內檢驗出H5N1的病毒株,緊接著在同年11月、12月,在香港有18人感染且造成6人死亡,引起世人的震驚。
根據美國田納西州曼菲斯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的韋伯斯特(Robert Webster)與香港大學的修特利奇(Kennedy Shortridge)兩位科學家的推論,1918年造成全球近2000萬人死亡的「西班牙流感」,極有可能是由家禽傳染給豬隻,再由豬感染到人類,從原來單純的禽傳禽感染模式,演變成人傳人的模式。
他們並推測,1918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軍隊的補給線太短,不足以支援遠方作戰士兵的糧草所需,所以隨著軍隊豢養了許多禽類與豬隻以供食用,進而增加人類與這兩種動物的密切接觸,致使病毒突變或重組,因而爆發那一年的全球恐怖大流行。

遠離病毒風暴 預防更勝治療
醫學界擔心的是,H5N1病毒還可能不斷轉變,尤其是進入豬體內,可能成了自然的培育箱,在那兒混種成為能由人傳給人的病毒,那麼,1918年的大災難可能就會重演了。
流感或是禽流感本身並不可怕,但是可能引發的併發症才是真正致命之處,例如肺炎、糖尿病、腎病、哮喘等,都可能奪取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兒童的生命,所以,預防呼吸道疾病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事實上,一般大眾並不屬高病原性禽流感的高危險族群,因此還是以預防流感為主,而我們也並非完全處於「挨打」狀態,當務之急就是要有危機感,從減少與禽類接觸、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注意飲食三大要項做起,如果有感冒症狀,一定要避免與禽類接觸,以免讓兩個病毒產生基因重組,引發更嚴重疫情。
◎減少與禽類接觸
如果必須到禽流感流行的地區或養殖場,需減少與禽類、飼料和水源接觸,另外,禽畜糞便很可能是禽流感傳播的途徑之一,接觸禽畜後,切記要用洗手液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
預防傳染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養成良好衛生及生活習慣,防治禽流感也不例外:
*勤洗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是經由飛沬傳染,但也有可能因為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所以平常應該常洗手,並且儘量避免以手接觸口鼻。
*少進出公共場所:沒有必要請儘量遠離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並請病人戴口罩,以避免將流行性感冒病毒傳染給他人。
*注射疫苗:流行性感冒疫苗是每年針對特定病毒株所製造的,因為每年所流行的病毒株不一樣,所以疫苗必須每年接種,而疫苗的保護作用,需要幾週後才會發揮,所以必須在十一月中旬之前接種,才可以在流行性感冒最容易流行的十二至隔年三月發揮效用。
*充分休息:多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切勿吸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平時應加強體能鍛練。
◎注意飲食
*切勿食用未烹煮的肉類:根據研究顯示,多數的禽流感病毒,在56度以上高溫烹煮就很容易死亡,所以絕對不要食用未經烹煮的肉類,吃火鍋時也要避免以生的蛋清沾食火鍋料,以維護個人健康安全。
*提升自體免疫力:攝取均衡營養,多補充水份並配合適度運動,以提升身體抵抗力,必要時也可補充營養素,如:高品質的蛋白質(某些氨基酸攝取不足,生理免疫機能下降。);充足的維生素類(維生素 A、B群、C、E等);充足的礦物質類(鐵、銅、鋅、硒);其他植物性營養素(靈芝、大蒜、蘆薈汁等)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愛眼不要礙眼,眼睛常見疾病與養護之道---近視族矯正視力有一套

擺脫寒冬迎春天

喝了就能窈窕美麗

氣喘藥物新療法

喘不過氣的哀與愁

天然的最好!

水火相濟,自然安眠

健康產業跨國經營的試金石-東南亞市場

對抗不景氣 業者推出新商品刺激市場買氣

複方原料衍生價值市場活絡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