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爭霸新印度直銷市場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60期

    爭霸新印度直銷市場


朗讀:

台灣的競爭力正在快速惡化,剛開始多數人可能只注意到這種現象是大陸市場崛起的效應。不過,當雲林毛巾業者北上抗議大陸毛巾擠壓市場與生存空間的同時,大家才驚覺,毛巾業者不止爭不過大陸,甚至爭不過越南。
邊緣化
大陸崛起、越南崛起,台灣感受較深、較快,原因是在大陸、越南台商有「回饋祖國」的習慣使然。
但是,除了大陸、越南等台商較多的市場之外,世界上還有許多市場正在快速崛起並影響全球經濟板塊,有所謂金磚四國,更有所謂金磚十一國。
當全世界都在動的時候,台灣卻在倒退,一來一往,台灣的競爭力已快速下滑,台灣市場的地位正在劇烈移位,邊緣化的事實正在發生。
企業界都在找突圍策略,重要的是,去哪裡突圍?突圍去哪裡?
傳統企業主要的選擇是前往大陸,在這一塊全球最被看好也是最熱的市場找生路。但是,受限於大陸官方對直銷產業的疑慮,受限於嚴苛的直銷法規,台灣直銷業,特別是本土業者與大多數直銷商似乎很難在短期間再次搭上這一班大陸列車。套一句最近火熱的新聞詞語,台灣直銷業大多數對大陸市場的直銷佈局都被「暫止(Abeyance)」了。
在觀望、等候大陸市場期間,許多直銷公司與領袖開始思考在「大陸以外其他市場」發展的可能性,美兆在香港市場大有斬獲、雙鶴東南亞(主要有馬來西亞、泰國)的業績直逼台灣、長昕預計六月間正式進駐馬來西亞。
透過華人社群發展在東南亞市場突圍的思維確實為台灣本土直銷公司與直銷商帶來了一個新的契機。
不過,如果從比較宏觀一點的角度來看,被視為發展潛力僅次於大陸的印度,其實是一個更值得正視的機會。
語言不通,風土文化迥異都不應該是進駐印度的主要問題,正如天獅俄羅斯一號直銷商梁建東所說的:「我是香港人,我也不懂俄文,但是我可以找一個翻譯在俄國發展組織,這個翻譯也是我在俄羅斯的第一個下線。」
梁建東的發展模式在國民所得較低的地區是一個很好的參考。當然,他的模式並不是唯一的模式,梁建東在俄羅斯成功的最大意義在於,「語言與文化的隔閡不應該是具有進取精神的直銷業,對一個黃金市場視而不見的藉口」。
不過,由於對「新印度」太過陌生,由於對「舊印度」成見太深,直銷界對於印度市場確實仍存在的普遍的懷疑。
舊印度
威望公司總裁范寶炘在一次餐會中曾經對印度市場表現出頗為矛盾的看法,作為一個具有銀行家目光的企業家,范寶炘注意到新印度的爆發力;但是,在他心中卻又有著對舊印度揮之不去的成見。
因此他說:「印度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市場,但是交棒前我應該不會去開印度市場。」
舊印度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經濟環境,為什麼多數人仍舊對這個被譽為「明日天后」的市場裹足不前?
因為舊印度是一個方言系統複雜的國度,一種語言如果超過十萬人使用就算是主流,對於講求效率的商業活動,複雜的語言不免對金流、物流以及商務交流產生重大阻礙,英國殖民時代所留下的英語反而成為最共通的語言。
因為舊印度的種姓制度對於社會有著重大影響,這種世襲的社會階級使得大部分「貧窮貴族」放不下身段而「富裕平民」沒有地位,即使現實生活逼使一個貴族階級擔任司機謀生,這個貴族卻很可能不願意接受順便打掃洗滌車子的工作。
因為舊印度官僚包袱沉重,以至於為了買一台電腦,一個人可能要在孟買與新德里來回15趟,然後等待兩年取得執照。
因為舊印度各地稅制混亂,國中有邦,各自為政,一隻牛剝兩層皮是常事,撥三層皮四層皮也不無可能。
因為舊印度文盲比率偏高......。
凡此種種舊印度的印象,莫不令人對這個文明古國心生疑慮,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陳信宏為國內少數對印度經濟與文化有精闢研究的專家,他說,以前在英國留學的時候,同學中有印度人,這些印度同學雖已受到西方文明洗禮,可是一碰到種姓制度,所有新觀念都會立刻退縮,種姓制度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新印度
「但是新印度正在快速改變中。」陳信宏說:「新印度被BRICs Report列為未來半個世紀(至2050年)四大經濟潛力最雄厚的國家之一;過去十年,印度經濟體質也有了極大的轉變,首先是國民所得由1991年的228美元倍增到2003年的550美元;其次是稅制的改革,過去由各省自訂的稅制,已於2004年改制為統一由中央課征的附加價值稅,這個稅制改革,打通了貨暢其流的關節,深得印度國內外企業的好評,也是印度真正擠身金磚國度的最大號召力。新的印度正在以一年、以半年甚至以一季為單位進行現代化的變革。」
陳信宏還指出,傳統印度主要以鐵路交通為主,印度的鐵路總長度為世界第一,也因為英國人留下來的鐵路交通基礎太扎實,導致印度人非常習慣仰賴鐵路,因此公路建設相對就顯得非常落後。
在印度,甚至沒有一條像樣的高速公路。這一點,使印度在經濟發展潛力評比的基礎建設條件上相當吃虧。
不過,這樣的情況很快就會有了轉變,根據印度高速公路局的計畫,在未來,印度將以最短的時間完成兩條各超過一萬公里的高速公路新建計畫;而連結新德里、孟買、清奈與加爾各答,成為一個黃金四角的通道計畫也已正式出爐。
雖然現代經濟主要動脈的高速公路都還在計畫或施工階段,但一般公路則已大量增加,並且快速改變透過鐵路交通的商務流通傳統。
至於種姓制度的困擾,在新印度現代化經濟優先的潮流下,這種禁錮社會的舊枷鎖忽然間也產生了鬆動現象了。就像日本明治維新,中國五四與中共現代化的過程一樣,因為有了現代化的明確目標,舊傳統例如武士制度、例如科舉制度,或者人民公社等絆腳石,都將走進歷史,被許許多多與世界接軌「新價值觀」所取代。
「脫貧致富」顯然是可以最快被接受並產生立即性影響的普世價值。
當印度政府決心「脫貧致富」,就會走向經濟正確的道路。
當印度人民決心「脫貧致富」,就會走向倫理正確的道路。
而成長率與競爭力,則是現代化社會中兩個「正確道路」最重要的檢驗標準。
於是,為了成長率與競爭力稅改獲得了支持與成功;為了成長率與競爭力種姓制度阻力大幅減小。
高比率的文盲與語言紛雜的情況,短期間雖還不能立即獲得解決;但是,就像大陸官方「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的主張一樣,如果能先讓七億五千萬受過教育或者具有英語能力的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對於印度,也可以符合成長率與競爭力的檢驗。
所以這股現代化的潮流,已成為印度一種全民共識,連長期在共產黨執政的西孟加拉省,也不得不向資本主義低頭。
印度人致富的積極性,除了展現在國內制度、觀念及各項設施與街頭樣貌的快速改變上面之外,也展現在向外尋找機會的活動上面。2006年初,印度以115人的團隊前往瑞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讓英國金融時報經濟評論家馬丁˙沃夫大嘆:「如果公關是成功之道,印度當為第一。」
即使不像「世界經濟論壇」這種全球性的大活動,印度人也不會放棄任何可以創造商機的中小型機會。二月底,本刊記者前往泰國曼谷參加澳洲旅遊局舉辦的TABEE(第八屆獎勵旅遊商務會議)時,印度團正好是此一會議人數最多的團隊。
除了人數最多之外,本刊記者也發現印度團隊的實質參與精神遠比大陸、韓國、台灣等地的團隊更積極,在印度團隊中我們看不出有任何的「種姓痕跡」,倒是在大陸或韓國團員身上,我們卻感覺出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身段」。
那也許是一種領先者的優越感,這種優越感很明顯的造成許多商機盲點,相對於此,沒有身段的印度團員則比較能夠發現每一個有利的機會點。
印度人在國內與在國外對於富起來的積極性,使得印度在最近三年展現了無比的經濟成果。
至2005年底為止,2003、2004、2005三年經濟成長率分別為8.5%、6.9%、7.3%;
全球500大有1/4企業在印度設立研發中心;印度被公認為全球外資投資最佳市場的第二名;印度被全球1410位CEO評選為具有高度市場機會之第二名,得票率64%,遠高於俄羅斯的48%及巴西的46%;印度於2005年服務業出口產值513億美元,較2004年成長一倍;印度股市三年上漲178%。
種種數據都顯示,在「富起來」的全民共識底下的新印度,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性的新市場,任何想要找尋新市場新機會的人,都必須將「舊印度印象」收藏起來,隨時更新對印度市場認知的新版本。

新印度直銷
不可否認的,「富起來」的全民共識無疑也是直銷業者與直銷商最大的商機。
印度直銷協會理事長Manoj Shirodkar曾公開表示,基於事業型態的獨特性,直銷產業將是印度發展最迅速的產業。印度直銷協會願意全力支持產業發展,並歡迎所有計畫在印度發展直銷事業的企業與個人。
Manoj Shirodkar對於「直銷產是印度發展最迅速的產業」的預估基礎也是「富起來」的全民共識。
因為印度人想要富起來,所以有高度的渴望、高度的積極性、高度的參與性、高度挑戰性,這一連串高度特質,每一個都可以獨立成為一家直銷公司或一個直銷組織快速成長不竭的動力。
在這樣的基礎上,直銷將可能成為印度下一波的全民運動的主題。
早年大陸有些人為了加入直銷事業機會,不惜「變賣家當」、背著麻布袋從四川遠赴天津排隊的景象,也將很有可能在印度重演。
印度還有一個比當年大陸直銷更有吸引力的條件,那就是,印度目前的直銷市場還處於低度開發、低度競爭的處女狀態。印度十億人口中,只有137萬人從事直銷,2005年直銷產值也只有6億美元。
如果以美國的高標準來看,美國約有4.5%的人口(1千3百萬人)從事直銷,則印度直銷人口可成長的空間為34.5倍,大約可以從目前佔總人口0.13%的137萬人成長到4000多萬人。
若以美國直銷人口年平均產值2300美元的理想來看,印度直銷的理想產值可能高達900億美元(大約等於目前全球直銷總業績)。
當然這種理想性的估計一定會有現實上的落差。但是,總人口高達10.2億的印度直銷市場卻只有6億美元的產值,不論如何,這個市場的未來,都能給人無限想像的空間。
面對這樣一個新市場,把握時間最重要,有時候,稍一遲疑,就會喪失爭雄稱霸的先機。因此,不論是有遠見的直銷企業,或者有國際觀的直銷商,都應該儘早佈局,快速進軍;否則,等到市場真的火熱起來,主要市場都被卡位了,再來抱怨跨國公司財大勢大、再來懊悔再度被邊緣化,恐怕一切都已為時太晚了。
對於台灣直銷界進軍印度市場,陳信宏認為,印度「國中有邦」的特性,對於很多企業可能是莫大的困擾;但是,對於以組織發展為基礎的直銷事業,尤其是擅長小區域經營的台灣直銷商,其實在「國中有邦」的特性底下有著很大的優勢。台灣直銷商「點狀突破」的特長,正好可以在印度市場大顯身手,豐碩的果實也必然是可以期待的。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公司貼心,顧客忠心

大器才能宏觀 專業乃能穩健

未來辦公室結合虛擬與實體

客戶沒有想到的,就是我們要做的

成功創業看這裡!

組織育鷹篇

突破會議行銷的瓶頸

洪慧雯紮實做好產品專業與服務兩大基本功

學歷越高越愛向直銷公司買產品

十大名師致勝絕招大公開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