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訓練為什麼會無效?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23期
教育訓練為什麼會無效?
朗讀:
儘管越來越多直銷公司與組織知道「教育訓練」對於「人才重於一切」的直銷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許多缺乏經驗的公司或組織要不就是不知如何開始著手規劃,要不就是急就章的辦了課程卻發現口碑不佳,或是越招人數越少的窘境。
問題到底在哪裡呢?為什麼辦了教育訓練卻不能發揮實際的功效,或是對組織和績效的發展卻沒有直接的助益?
歸納起來,教育訓練不能發揮功能有四個最重要的因素:
一、未能切合實際需求
教育訓練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協助公司與組織發展,並且提高競爭力,最終創造更高績效的機制。規劃教育訓練如果未能切合公司或組織的實際需要,就不能在最短時間創造最高的效益。
一般來說,未能符合實際需求可分為幾個部分:
1.未能根據不同階段設計:為了招生不管夥伴程度而舉辦大雜燴的課程,新人覺得太困難而感到對學習的挫敗感,老夥伴則因課程深度不足、未能協助解決問題而失去學習興趣。讓夥伴「挺」課程的結果是兩邊不落好,課程越辦人越少、招生越困難。
2.未能與制度和操作模式配合:不同的制度和操作模式所需要的課程截然不同,「放諸四海皆準」的套裝課程只會讓夥伴隔靴搔癢、無法切入重點與需求。在公司文化與操作模式不同的直銷產業,「量身訂做」才是達到最高訓練效益的方法。
3.只做分享缺乏可複製模式:擔任講師的領導者缺乏完整的講師培訓,在課程中只用分享的模式,卻無法將成功know-how整理成可供傳承的模式,使得夥伴上課有所感受卻無法複製。
4.未釐清和認知發展的盲點:教育訓練有個主要目的是協助公司或組織解決現有問題和預防未來之問題,如果未能先將發展的瓶頸與問題先釐清,將會使得課程的效果緩不濟急。
5.以本位主義引導訓練發展方向:未能真正站在參與課程「夥伴」的需求和狀況考量,只以公司或負責人員自身的觀點辦「教育訓練」。夥伴只是「配合」而未真正獲得最大幫助,久而久之,課程自然失去吸引力。
真正的教育訓練必須符合公司和組織實際需求,透過專業加以規劃。透過教育訓練系統規劃,幫助公司與組織業績績效提升800%的創世紀企管業務協理掌勁文,在談到如何透過教育訓練提升整體業績績效時表示:「訓練=業績、績效、能力的提升與改變,這是七年來我在創世紀企管幫助客戶提升業績、改造組織的核心信仰。」
至於如何藉由課程執行幫客戶再造高峰,他認為有以下三個階段。1.分析了解階段:身為課程規劃執行人員一定要非常清楚的了解客戶的公司、組織文化、產品、制度與既有的操作模式與常態性之訓練;2.溝通確認階段:客戶花錢、花時間、動員學員來上課,如果不能幫客戶解決問題,開課就沒有意義了,所以訓練顧問一定要非常清楚受訓學員目前的狀況、年齡層、背景及主辦單位的期望?;3.規劃執行階段:確認主辦單位執行課程的目的、時間及受訓學員目前所面臨的問題,同時進行課程規劃與執行講師配置。
掌勁文表示,創世紀專業講師群都具有高度傳/直銷專業知識,每位講師都有自己專精的領域,而根據客戶需求,搭配適合的講師,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訓練的目的。
二、未建立完整的教育訓練系統
教育訓練是有累積性的,必須累積到一定程度才能發揮最大的績效提升效果。如果舉辦的教育訓練都是「單點和片段」的,不但效果無法累積,反而會造成複製系統的混亂和參與夥伴的混淆。
在規劃教育訓練系統時,缺乏經驗的人員常會犯下列錯誤:
1.為舉辦訓練而辦,未跟隨公司與組織發展策略擬定:只是覺得現在應當要辦些課程,或是聽某個夥伴說什麼課程不錯就舉辦,未能跟隨公司發展方向和主軸規劃,所以無法達成相輔相成的作用。
2.把教育訓練和講師當成食物般嘗鮮:不斷的換新課程和講師面孔,新鮮感是夠,問題是夥伴東學一點、西學一點,到最後發現完全無法發揮最佳的學習效果。
3.缺乏教育訓練的專業、閉門造車:未請教專業,規劃不是真正對提升戰力和績效的計畫,自然無法和業績產生直接關連。
4.未能堅持到底或是保持彈性:當夥伴習慣尚未建立或績效未產生之前就放棄,或是事前未規劃完整、事後又因壓力不斷轉換課程方式,既造成學習的困難度又讓夥伴逐漸對教育訓練失去信心。
5.未有效宣傳,直銷商不清楚課程目的和邀約方式:所以每次開課都很辛苦,都會擔心因為人數不足而流班。
未能釐清未能
當一個公司或組織的教育系統建構完整,每個夥伴都清楚課程的目的和功能,並且落實成為運作的一環,「教育訓練」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一旦整個公司或組織熟悉教育訓練系統的操作模式,它不僅能強化戰鬥力和提升整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它能加速業績的產生和績效的提升,讓學習真正等於績效。
三、未能釐清教育訓練功能
對教育訓練錯誤的認知也是讓教育訓練功能無法徹底發揮的重要原因之一。
1.誤認有全方位的講師:什麼課程都由同一個講師來執行,最後的結果要不是讓夥伴覺得課程都差不多,只是名稱不同而已;要不就是講師曝光過度,失去強烈的吸引力。
時台明老師談到這點時就表示:「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色,也會有自己的知識範圍限制。所以我在安排講師時,都會優先考量講師的專長和最適合的對象,才能創造最好的品質和效果。說實在的,好的講師講到一定程度,哪有什麼課程不能講,都能講的,只是拿不拿手,內容會不會太過接近。一個完整的教育訓練系統一定是由眾多講師合成、各司其職、各擅其長;這個道理就像一個好的訓練機構一定不只有一位講師,而是講究分工,和team work一樣。」
2.講究速效:沒有從根本的基礎著手,就好像打強心針一樣,也許一次兩次有效,可是越打效用越低,到最後終至沒有反應。好的教育訓練絕對是完整的規劃,讓夥伴循序漸進,隨著基礎越紮實,成長的速度也越快。
3.未能釐清每個課程的主軸和目的:造成夥伴期望值的落差,所以每次上完課總覺得沒有得到自己所要的,課程滿意度自然不容易提高,口碑不容易建立。
4.課程品質不佳,學員滿意度不高:急就章的內容,沒有經過訓練的講師,或是過於粗糙的內容都是造成教育訓練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四、教育訓練執行不力
再好的教育訓練規劃,如果執行的工作做得不好一樣不會產生好的結果,以下是常見的執行問題:
1.招募不適合或程度不足的學員:規劃課程間隔時未考量進人速度或是夥伴晉升速度,所以適合該課程的人數不足。當適合人數不足又未能因為課程品質堅持原則,開放招收程度未到的夥伴,一來造成講師講課的困難,二來造成課程效果的打折,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2.講師缺乏魅力或溝通不良:舞台經驗不足的講師,或是講師對該公司與組織不夠瞭解,講課時對夥伴自然缺乏吸引力,無法引起夥伴學習意願的課程注定是失敗的命運。
3.課程違背原有主軸與設計:講課的內容和原有的規劃不同,學員無法得到所要的,當然效果不佳了。
4.課後缺乏檢討與修正:同樣的問題重複出現,自然不能讓課程精益求精。
5.課程系統紊亂,無法累積與銜接:突然增加夥伴的負擔而非透過學習減少問題。
6.期望一次課程解決所有問題:造成課程塞進太多無法吸收的東西,反而易造成主題的混淆和內容的深度不夠。
這四個問題都是造成教育訓練無法真正落實與發揮功效的重要因素,要能避開這些問題,創世紀執行長周玲鈴表示:「不?辦訓練而訓練是最主要的核心思考,另外承辦人員對於此份工作必須是充滿興趣與認同的,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事前完整評估與策劃、事後能針對問題改善,不斷增進自己這方面的專業能力,才能協助夥伴透由教育訓練快速達到人生目標。」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