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進外地市場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沈世玲
期數 / 第85期
如何打進外地市場
朗讀:
我是香港人,一直在經營汽車機油工廠,狀況不錯,同時也在台灣從事一些金融投資。過去幾年,香港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很多人失業,我感覺到傳統行業的前景不樂觀,開始思考要做改變。
在選擇直銷公司時,我鎖定必須是跨國經營的公司。著眼點在,現今直銷環境競爭激烈,市場若不夠大、揮灑的空間必然不足,成績也不可能太好。當然,事前的評估更重要,對公司背景、產品、制度、研發都要先有一番認識,而非草率的投入。因此,我在思索轉換跑道的那一刻起,很多「準備動作」亦同時進行,包括心態建立與事業評估,這就是邁向成功之路的基石。
技巧高也要公司好
跨國經營有幾項基本動作要做到:1.熟悉當地法令與稅制;2.招募資金;3.調整產品包裝;4.落實地球公民與入境問俗的觀念。每家公司的策略不盡相同,有的是任由經銷商到國外發展,當組織、營業額都達相當標準後,公司才到該地設海外分公司;也有的由公司主導,策劃、探勘市場、發佈訊息,讓直銷商一起參與,當分公司成立時,直銷商再配合公司,做宣傳、造勢、見證等活動。
不論公司採用何種策略,從事跨國經營,你必須對當地的風土民情先做了解,蒐集資料、親自到訪或透過朋友帶領深入認識。如我從台灣開始,不僅是因為台灣直銷產業的環境、市場、法令皆臻成熟,朋友介紹也是關鍵。而身為香港人,香港市場當然不能錯過,太太及小孩在加拿大,所以溫哥華也列入經營的範圍。
從香港來台灣經營直銷事業,周遭親朋好友皆不看好,認為我國語說得差、市場也不熟,如何與別人溝通。但我卻覺得,跨國經營的重點不在語言能力,而在經營的用心與產品品質。「產品會說話」,你的專心誠意,下線必能感受,上下有志一同、達成共識後,成功指日可待。摒除語言障礙,我認為在不同國家地區的經營成功要素有5:1.因地制宜;2.尋找良才;3.專心一意;4.和諧為先;5.成功複製。
入境問俗尋找可造之材
不同國家、種族的人習性與特色互異,「台灣模式」必定不同於「香港版本」,因此必須針對各地風土民情做經營方式的調整,才不至於躓礙難行。例如北美洲人素質極高,但動作較慢,講究生活品質,不願汲汲營營於賺錢;香港人充滿自信、自主性強,生活忙碌、講求速度、不輕易相信別人;台灣人則多數對直銷還是有誤解。
針對地區特性,在加拿大,就要強調科學數據與臨床實證等專業資訊;香港則要清楚規劃「錢」景;在台灣,多花時間培養感情、結交朋友準沒錯。除此之外,就只有「專心」兩個字。
專心於一家公司、專心用產品、專心學習、專心幫助夥伴成功。我以交朋友的心態經營事業,在開拓海外市場時,也因朋友協助而少了很多阻礙。目前我在台灣、香港、溫哥華共計有5條主線,台灣3條、香港1條、溫哥華1條,時間分配大致是台灣2周、香港3周、溫哥華1年去2次。三地的經營狀況非常好,尤其是香港,才半年多,成績斐然。
跨國經營對經營者的時間管理是一大挑戰,因地制宜,找對人、做對事,非常重要,因為你無法凡事親力親為,一定要尋找能完全複製你成功經驗的領導人才,千萬不能你一離開組織就不動。同時,要營造和諧的組織氣氛,上下團結、目標一致,成績自然亮麗。
未來,我依然會持續開拓海外新市場,預定是泰國、英國,主要也是因為當地有朋友,可先透過朋友的介紹認識市場、擴展人際關係,接下來就是找人材、做訓練,堅持且專心的經營下去,只要培養出一條主線,就能漸入佳境,而分布於各地區夥伴的經驗交流與分享,激盪出的新火花,就是組織運作源源不絕的動力。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