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揭開五大銷售行業佣薪最高機密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康敏鋒
期數 / 第82期

    揭開五大銷售行業佣薪最高機密


朗讀:

業務員是一個永遠受重視的工作,不論是在經濟好轉或景氣低迷的時候;但有許多人說SALES不好幹,因為底薪低、佣金不好賺到。真的這樣嗎?請先看仔細本文的統計與分析,再評比個人的特質與專長,才能真正下定論,並搞清楚自己究竟適不適合從事銷售?又以哪個業別與你最投合?
不注重基本底薪,以賺取獎金(或稱佣金、津貼)為導向、主宰去留和收入的銷售行業,因為社會金錢價值觀轉型、企業經營和制度趨於完善,產值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人躍躍欲試、頻頻探問。其中尤以汽車、證券、保險、房屋仲介、直銷這5個行業別格外受囑目。
雖都是佣金掛帥,但是各個銷售業的獎金名目、辦法、彈性差異很大,加上行業特性、人員結構的不同,所以光只是佣薪生態就長得完全不一樣,正所謂「隔行如隔山」。
本文將就汽車、證券、保險、房屋仲介等4個業別〈你最有興趣的直銷業將在《產業寫真》篇中全盤剖析〉,從其就業人口、總產值、獎金結構、工作重點、入行和晉升限制、收入穩定性和持續性、主要影響因素等做抽絲剝繭的獨家說明,讓得以好好作個異業比較。
整體而言,以直銷產業最沒有年齡、學歷、經驗、執照、年資的門檻,而且每年總體營業額就有45﹪以上都進了直銷商的口袋,年佣金收入1~5萬元者占58﹪,5~10萬元者占11﹪,10~20萬元者占4﹪,20~30萬元者占0.7﹪,30萬元以上者占1﹪。只要方法對、紮紮實實的深耕,任何人都可以按自己的速度達到最高階,成為年收入破千萬元的TOP SALES。
◎五大銷售行業業務員收入簡表

銷售業別

比較項目
直銷
汽車
證券
保險

房屋仲介

從業人口(萬人)

280

2.5
3
20
3

預估總產值(億元)
400

30000

200000~500000

5000

入行條件



具備營業員執照

具備保險經紀人執照
PS 今年11月6、7日開始施行不動產經紀人考照制度

入行底薪(元)


5000~20000

20000~30000

20000

0~40000

進入穩定期所需時間

1~2年
1年
1年
1年
1年

平均年收入(元)
3萬

70~80萬

50~60萬

70~100萬

60~70萬
退休金


比照勞基法

比照勞基法

比照勞基法或以FYC比例累計生息

比照勞基法

升遷的時間限制





TOP SALES的年收入(元)

300萬元

200萬

千萬元~上億元

1000千萬元

1000萬元

※※※另起一頁做稿※※※
主標:專業和技巧,汽車業績的決勝關鍵
賣汽車,是一個傳統的銷售行業,二十多年來變化不大,一直是喜歡車子的年輕人想投入的一份工作。
汽車業的從業人口大約有25000人,一年的總產值超過30000億元,內銷的銷售量不斷在穩定成長中,例如1998年就比1997年成長約13﹪。但是喜美汽車營業經理張麗玉指出,政府正積極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政策既定,一向以內銷市場為主的汽車產業,不得不面臨國內市場開放、關稅降低(例如我國與歐盟已達成小汽車進口關稅在2008年降至17.5﹪的協議)、進口車占有率將會提高(目前約1~2成)等衝擊,勢將進入一個完全競爭的局面,影響產業結構甚大,入行的業務員必須觀察其動態,及早因應,積極改善銷售策略,以提升顧客的滿意度,做為穩住業績的主要訴求。

佣金雖高,但未必真能賺取
汽車業的業績是以在監理處領取牌照的台數為計算基礎,每個月的底薪從5000元起跳,升遷到最高職位的銷售經理約有3萬元。職級從業務員→銷售專員(4個月累積賣出16台)→銷售課長(4個月累積賣出20台)→銷售副理(4個月累積賣出24台)→銷售經理(4個月累積賣出42台);新進的業務員一律試用3個月,如果連續2個月業績不及格,就有慘遭解雇的危險;每4個月進行一次晉升考核,所以最快4個月跳升一級。升到銷售經理之後,就可轉任管理職級,從管理課長做起,然後是管理主任→所長,這個階段的業績壓力來自整組的團體營業額。
不過,不是每位銷售經理都會轉向管理職,因為汽車業的販售成功機率決定在個人的表現,獎金主要來自賣出的台數,因此站在第一線衝刺遠比垂聯觀戰實際得多。張麗玉經理是喜美公司的第一名營業員,也是這個行業的TOP SALES,18年來她堅守銷售的第一線,不帶組織,不管行政,累積賣出超過1500台的車子(台灣第一人),據估算年薪早已突破200萬元,而且「越做越好玩」,家庭和事業都能兼顧。
一部車的獎金大約在1萬到2萬元之間,但因為汽車的售價和配備多半全省統一,所以佣金經常變成和買方談判的籌碼,有時候為了搶得業績台數,未必真能賺到全數的佣金。基本獎金的制定決定在車價和上市時間兩項因素上,即車價越高、上市越久的車子,獎金越高;新款車子的獎金則較低。
若達成業績目標,公司另外加發每部車2000元左右的銷售獎勵,又有1000~7000元不等的職務加給。每一季和年底另按累計的銷售台數發給不同比例的獎金,每台大約在0~3500元之間。
汽車業務員也適用勞基法,享有勞保、健保、退休金,但是入行前半年的流動性很大,一旦車子賣不出去或沒有賺到實質佣金,當然熬不下,也就辭職換頭路。待上1年左右,大概就比較穩定了,這時平均月薪通常是6~7萬元之譜。高階的營業員則有130~150萬元的年薪,人數約佔3﹪~4﹪。

凸顯個人形象,建立服務網
在國產車的市場中,轎車的銷售比重佔了將近2/3,裕隆集團可說是表現最搶眼的一家,勇奪誠隆公司北區上半年銷售冠軍的NISSAN汽車銷售經理劉健銘指出,前述的政策方針確實會牽動業務員的流動率,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汽車市場本身的變動,例如新車上市、年底或該產品已到衰退期、鬼月等。
與外在環境相比,個人的經營狀況影響業績至鉅。張麗玉和劉健銘都主張把握以下4點要領: (1)不斷充實汽車的相關知識,搭配新的銷售技巧:包括自家車種、市場各種品牌的動向等,因為即使是同一款車子,客人也不一定只能在某家營業所買,比較的空間很大,稍服務得不好,可能就被另個營業所賺走。
(2)建立周邊服務網路:例如保養廠、監理所、交通大隊、拖吊場的人脈,隨時可以支援客戶,尤其在發生事故糾紛的當兒給予幫助,最能獲得正面的信任效益。
(3)彰顯個人的特殊專業:譬如張麗玉擁有產物保險的經紀人執照,劉健銘之前曾經修車3年,讓他們在向買車者說明時很容易突破心防。
(4)用心瞭解所有客人的喜好、品味、經濟狀況:現在是買方市場,拜訪太多反而被嫌煩,說對了才能奏效。
這樣地落實深耕,才可以創造口碑,在不斷的售後服務中,贏得7~8成的轉介生意,越賣越順手,收入則可平穩地更上一層樓。

※※※另起一頁做稿※※※
主標:股票行情震盪起伏,證券業錢事落差大
台灣的股票行情好像溜滑梯,可以在一天之內跌破500點,從6500點攀升到8000點也只要短短的幾天光景。
股票指數通常受到基本(景氣行情)面、金融面、資金(例如政府重大工程投資)面、消息面(如兩國論之類的短期性政治情勢)等因素而波動,每日總成交額可能從6、700億到1500億不等。
台灣經濟研究院曾做過分析比較,1998年1~9月,上市公司股票成交總金額為24兆8504億元,較1997年同期的31兆5817億元減少36﹪;若按1.425?的交易手續費概算,則證券商1998年前9個月的上市上櫃股票經紀業務手續費總收入比1997年同期短少192億元,跌幅是21.3﹪;1998年1~7月整體證券商獲利的每股盈餘為0.95元,比1997年同期的3.41元少了將近7成;1998年前7個月毛利潤率(損益/營業收入)是21.35﹪,不到1997年同期44.54﹪的一半。中時晚報財經記者吳淑美表示,這等慘跌,連許多超級營業員也身受重傷,從年收入上千萬元變成負債數千萬元者大有人在,有的甚至還吃上官司。

網路下單,引發生態大變動
今年證券界的大行動與大影響是全面促銷網路下單。
從1996年公誠證券首先開辦,至今已至少44家券商投入此一領域,截至今年7月底,網路開戶數已超過25萬戶。為了拉攏更多投資人的青睞,各家券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抬出驚人的促銷案,手續費從8折降到全免,小則開戶送電腦、大哥大,大則累積點數送BMW汽車、甚至是陽明山套房。
環球證券研究部經理林劍秋認為,對券商而言,雖然多出網路認證及電腦的費用,手續費的收入也縮水甚多,卻可降低營業場所和經紀人員的成本,並賺取更多融資融券的利息價差,這些穩定的獲益都不屬於營業員。因此,雖然現階段網路下單的成交比例不到5﹪,但絕對是未來的必然趨勢;目前衝擊最大的是以不方便打電話的上班族小散戶為主的一般營業員,可是一旦網路頻寬加大,不再塞單〈買賣股票是以撮合成功時的價格為最後成交價,稍有延遲,恐怕就錯過最佳的買、賣點〉,下單速度快過電話,保密性提高時,可能大戶都會考慮自己也透過網路下單,屆時連超級營業員的業績都有可能受到牽連。所以,開放網路下單影響所及的是這個行業的3萬多名就業者。

底薪不重要,實拿的退佣才可靠
證券營業員必須具備營業員執照才可以接單操盤,底薪比照勞基法,約在2~3萬左右,一天營業額超過1億元者可以獲得3~4萬元的退佣(如果沒有基本底薪,退佣金額提高為5~7萬元),雖說數字不小,而且成交金額越高,退佣的比例也跟著調升,但可不見得都能賺進自己的荷包,因為很多法人大戶會要求分領你的退佣費。1.425?的手續費實際上也有名堂,有的甚至分為5級來收取。一般小散戶的往來倒還單純,但業績關鍵的大戶交易就有不少暗盤,因而牽動實質的收入。
做營業員,最初靠的多半是人脈和家庭背景,以及衝鋒陷陣的心血。在衝業績的階段,每天真是睡不到幾小時,早上8點半上班,中午12點收完盤草草吃過午餐就安排拜訪好幾組客戶,晚上也要出席交際應酬的場合認識名人,打聽他們的開戶管道(譬如郵匯局、健保局)。林劍秋說,必須下很大的功夫才能穩定地成交30億元以上,手上的客戶則逐漸以法人機構為主,成為每家證券分公司所倚重的少數重量級營業員(3~4人左右)。更少數手腕高明、口才好的營業員,可以一天做到上百億元的成交額,變成連券商也奉為上賓的超級營業員。
假如你非屬上類營業員,新進的第一年可能都只是領底薪,待熬到每日業績破1億元,月薪領到4、5萬元以上,才能出頭天,穩定待在這個行業;不過能有多少業績,還是要看當天的股市成交金額,落差經常大得抓不出平均值。也因此,證券業的人事流動頻率頗高。

金錢大進大出,人事不易長治久安
吳淑美表示,每天殺進殺出,營業員的壓力大、風險大,即使穩定了,通常幾年後就想轉任研究職,或乾脆轉行換跑道,超級作手還可以投資其他行業,或跳出來開證券公司)。
超級營業員多半也會下場操作,有的到後來甚至成為自己買賣自己股票的「自營商」,有時候進場賠太多,連退佣也倒貼下去;另一個困擾是有的客戶會向業務員調頭寸,以致往往做地下金主做到沒錢而「斷頭」出場,這是這個行業TOP SALES的潛藏危機。
林劍秋建議,將來股票買賣的手續費將朝向自由化,也就是說,會降得更低,對單純接單、丟單、回報型的營業員存活影響更大,唯有趕快轉型做一個全方位的理財投資顧問,才能因應大環境的發展趨勢,即除了主動為客戶分析盤勢(上市公司約有4500家,上櫃公司約200家)、不要錯單之外,在行情不好的時候,還能主動提供外匯、基金、期貨、國外股市動態等其他投資報酬率較好的投資管道。

※※※另起一頁作稿※※※
主標:風險管理,拉抬保險業的總產值和個人收入
1.年前,說到保險,你一定有「被拉保險」的人情壓力和麻煩;但自從1992年施行「保險經紀人」考照制度以來,業務員的教育水準逐年提高,加上社會觀念轉型,風險分攤和危機意識的抬頭,結合配套的理財和節稅計畫,保險功能多元,遂普遍被認同和接受。安泰人壽魏明月經理表示,現在保險業者間的競爭除了傳統的「增員」外,有逐漸朝「服務」競爭的傾向,換句話說,售後服務做得好,業績當然比較亮麗。

被接受度高,適用勞基法
去年4月1日起,保險業納入勞基法,優渥的退休金又是一項大利多,讓有心專職保險工作的業務員更能全心投入,並做長期生涯規劃,同時帶動營運績效的提升。
在約25萬的保險從業人員中,跑外勤的業務員佔了幾近9成,其中專職的業務員大約有10萬人。1989~1997年這9年的年平均成長率達17%,去年的保險保費總收入更已超過5000億元。統一人壽業務經理朱敏輝指出,從投保率、普及率和滲透率等指標來看,我國還是比美、日等國低,所以壽險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因為全民健保給付越趨嚴格,消費者對健康險種的需求也就越強勁;而幼童保險和年金保險,亦正逐漸引領市場的第二春。

各家名目、比例不同,但都是高獎金
在銷售業界,保險業務員的佣金制度是比較豐厚且複雜的,這也是為什麼雖然要考執照,去年之前又未納入勞基法,仍有許多人前仆後繼地投入。
保險業的業務人員分為業務人員(壽險顧問)和業務主管兩大類。主管職級主要可分為主任→襄理→經理→處經理→處總監,對於主管的進陞某些公司有年資的限制,但也有只要業績達成就可以直接升級。
不論是所謂服務津貼或以業績獎金為名,都以FYC做為計算基礎。FYC就是保單第一年的佣金。主約(壽險)的FYC是跳動的,在25﹪~40﹪之間,一般而言,20年期以上主約的FYC較高,約為35﹪以上;附約(防癌險、醫療險、意外傷害險等等)多採固定比例,約在10﹪~20﹪之間;FYC越高,帶動良性循環的計算比例,入袋的實質收入也就更多。
◎基層的業務員待遇包括: (1)底薪2萬元左右。

(2)FYC。
(3)繳現獎金,以現金、即期支票或信用卡當日收現的方式繳費的年繳保單,以FYC的5﹪核發。
(4)月獎金,達到該職等的FYC的人才可領取,約是FYC的10﹪上下。
(5)季獎金,按3個月的FYC業績×職等的獎金比例來發放。
(6)季繼續率獎金,指上一季保單續繳率達成目標者,按FYC10﹪~15﹪標準計算。
(7)增員獎金,按被增員者的季承保FYC×10﹪來計算。
(8)年終獎金,全年工作月的總FYC×百分比×活動率指數。(活動率=活動人力÷有效人力)
(9)中秋、端午獎金,通常是1500~2000元。

(10)退休金。
誘人的退休金制度特別值得一提。某些保險公司比照勞基法,部分公司另加訂一套退休金給付方法,即公司自保單第三年度開始,每年提撥實收保費的2﹪在該業務員名下,並為他生息滾存,可以二選一。安泰人壽魏明月經理認為,退休金的制訂,讓許多人真的把保險視為終身事業全心經營,獲得意想不到的良性循環效應。
對業務員來說,FYC和年終獎金這兩項因素影響收入最大。業務員必須通過月、季、半年等三種的績效考核,方可晉升為主任,適用主管級的獎金制度。

組織越強盛,主管領得越多
從主任開始,除了個人招攬的業績外,組織(包含直轄組、直屬組、營業區等)的FYC亦占收入的大宗。
◎主管的獎金名目更多,與業務員相較,主要有12項不同獎金或津貼: (1)底薪,依職等分,從2萬~4萬元不等。
(2)月獎金,按(達成目標)FYC的20﹪計算。
(3)組織季獎金,組織全季的FYC××放百分比×活動率指數。
(4)組織年終經營獎金,直轄組織全年的FYC×獎勵百分指數×活動率指數。
(5)春節獎金,大約等於2個月的底薪。
(6)業績回計,被輔導的主管再升級後的第一年,其每個月FYC的50﹪要回計給原來輔導他的主管。
(7)育成津貼。主管每輔導一位業務員晉陞為主任,就可獲得1500~3萬元的輔導津貼;此項各家金額差異較大。
(8)增處津貼,處經理直接輔導所屬組織成立的新通訊處,每個月按新通訊處的保單第一年實收保費之0.5﹪核發給原處經理。
(9)每月特別津貼,業務主管可以對其直轄的以下三代組織,終身領取他們每個月FYC的4﹪(第一代)、2﹪(第二代)、1﹪(第三代)。
(10)保單持續獎金,主管可以再領自己銷售的保單第二年FYC8﹪,和第三年FYC12﹪的繼續獎金。
(11)經營績效獎金,達成年度目標業績的主管,可得一年底薪6﹪~10﹪的績效獎金。
(12)主管特別離職金,業務主管每成功育成一位主管,公司就會按其主管職等,每個月提撥1000元~2000元不等的特別離職金到他名下生息滾存;主管任滿3年以後離職的話,可以按比例給付;如果在職期間不幸身故者,則全額給付。
以上的11項所得,以FYC、組織季獎金、每月特別津貼、主管特別離職金的影響層面較大。因此,在保險業鮮少人是高業績而不帶兵的個人英雄。

升為主任,人事和收入都穩定
朱敏輝說,一個通過經紀人考試的保險業務經紀人,入行的前半年,考驗與起伏最多,也最容易離開;通常要做了一年(年薪大約在70萬元以上),並升任「主任」,才比較不會流動。做穩的主任,年薪約是170萬元左右;升到襄理者,年平均收入可以突破300萬元;經理級的一般年薪是400萬元以上。通常第5、6年以後,才可能成為年薪千萬元的超級經紀人,不過這樣的業務員不多,只佔1﹪而已。

開發與服務並重,很快就破百萬
保險業較不受政治、經濟面因素的影響,但往往受惠於重大新聞事件,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1998年的華航大園空難、8月底歌手林晏如乳癌過世等,在不確定和不安全的衝擊下,許多人的風險管理意識會突然高漲,買保險或提高保額的可能性也大增。
除上述的外在變動原因之外,個人內在才是影響業績的關鍵。朱敏輝與魏明月都說,口才、個性和原有的人脈不是真正重點,把握以下幾項要件才可能向年薪千萬邁進或成為良好的終身職業: (1)對保險產品和產業觀念正確:保險賣的是無形產品,如果一心一意只想賺錢,持續性將會降低,再好的人際關係也很快用罄。
(2)養成自我管理的工作習慣:保險業的自由度很高,所以自我負責的一日三訪、開發、售後服務等工作態度很重要,否則即使主管叮嚀、做報表管理也沒啥效果。
(3)企圖心明確而旺盛:做好生涯規劃,把保險當成事業而非僅只是一份工作。
(4)努力開拓新保單之餘,更要落實舊保單的持續率:做到主任以後,重心多半在組織的增員、輔導,保戶方面偏向售後服務。服務好的經理級業務員常會有高達70~80﹪的再轉介新保戶,依然可以成為高收入的經紀人。
在日益變化與複雜性增多的世界裡,現代人越需要良好的、一貫的、貼近的保險顧問和分析專家,所以提供顧客不同階段、不同場合所需要的人身保障與附加價值,是保險業務員的基本要件,做的越好者,當然收入越高。

※ ※※另起一頁做稿※※※
主標:制度不同,仲介經紀人佣收跟著大變
1.月6、7日,內政部將首度舉辦「不動產經紀人特考」,即以後買賣房子必須經過有執照的經紀人簽證,契約才生效,這項法令以3年為施行緩衝期。駿達房屋經理邱家駒表示,通過國家考試之後,不動產經紀人自主性勢必提高,雖說這張執照需在公司的體制下執行,單一證照單一公司的可能性不高,但是多數加盟店的業務員一定會與店東就佣金再談判,所以初期造成業務員的流動是可以預期的。是否再次引發薪獎和制度的激戰?甚至掀起房仲業的全面變革和素質提升?是每家房屋公司、每一個仲介經紀人關注的焦點。

直營店、加盟店,業務制度各異
早期的房屋仲介,均是由俗稱「牽猴仔」的掮客擔任,從事零星散戶的交易搓和,賺取佣金;因為沒有制度,更沒有一定的收費標準,所以一般人對這個行業存在許多不信任。近幾年,信義、太平洋、永慶、力霸房屋等努力打造企業形象與提高任用資格、學歷等,終於稍稍扭轉大眾的印象。
仲介業包括土地、中古屋、預售屋的銷售或租賃,不過房地產業界一般統稱的仲介業,指的是專門銷售中古屋的業者。
仲介業的經營型態分為直營店和加盟店兩種。直營店是由公司直接拓點設立,營運管銷、人員委派、陞遷全部由總公司統籌管理,如太平洋房屋、信義房屋、駿達房屋等。加盟店則是每月繳一定的權利金給總公司,總公司提供經營策略,並允其使用公司整個企業形象與標誌,但盈虧自理,所以加盟店其實是獨立的營業體,代表者如僑福、中信、住商、大師、21世紀不動產及部分的力霸、永慶房屋等。
大型的仲介公司通常收取交易價格的4﹪~5﹪為服務費(大部分是賣方4﹪,買方1﹪);小型仲介公司在競爭壓力下,服務費可能壓低到2﹪~3﹪。業務員的獎金,則從服務費中再抽8﹪~80﹪不等。何以有如此的落差?邱家駒認為,主要是和公司的經營型態以及個人採「普專」(普通專員)或「高專」(高級專員)有關。

單筆佣金差距高達十數萬元
高專和普專的不同在於前者無底薪、獎金比例高,後者則有底薪、獎金比例低。
佣金的比例方面,選擇高專的人取決於自己和老闆的談判能力,約在40﹪~80﹪之間。高專者廣告費、電話費、健勞保等一切開銷都需自付,即俗稱的「拼桌子」,萬一沒達成目標,某些費用仍必須給付給公司;雖凡事要靠自己,但佣金比例高出許多,因此業務績效優異、具實力的經紀人較多數採高專型經營。,而通常直營店制度較固定,加盟店則高專與普專並採。
普專型主要分為以下2種: (1)中薪中獎——底薪2萬元左右,佣金比例是15﹪~35﹪,例如住商、中信、力霸、駿達房屋等,業績的創造一半來自公司的後援,一半則有賴自己的本事。
(2)高薪低獎——試用期間月薪4萬元上下,佣金約是8﹪~10﹪,以太平洋、信義、永慶房屋(台北縣市)為典型。太平洋房屋店長高明哲指出,由於公司的形象、文宣促銷、教育培訓等投資對經紀人有相當大的助益,因此獎金百分比較固定,但月薪會隨職等而調升,以該公司為例,主任級以上就有來自團體業績4﹪的獎勵。如此高的底薪是特別針對新人而設計,目的在於招攬新兵,一旦過了試用的蜜月期(3個月),成為正式任用人員,薪水立刻調降為2萬多元,主要的收入還是仰賴業績獎金。
即使公司提供試用期保障底薪,但是熬過考核的新人仍舊不多,只有20﹪~30﹪左右。換言之,房仲業前3~6月的相當高。
大型直營店的仲介經紀人通過試用之後,佣金收入累積到一定程度的話(各家差異大),可以依序升級為一級經紀人→主任→高級主任→業務襄理,然後轉任管理職級的店長。一旦轉為管理職就不能作業務,只可領取團體績效獎金;可是若3個月達不到整體業績要求,仍會被下降為業務階級,重新回到戰場嘶殺。

不適宜兼職做做看
高明哲說,以現在的房地產行情,年薪超過千萬元的超級業務員可謂稀有人類,只有少數6、7人。但是,如果可以待到第二年以後,薪水加獎金,平均年收入60~70萬元並不算難事。做上3、4年,郊區的業務員年薪大概有150萬元,市區則應可有200~300萬元。以一筆千萬元的交易,公司收的4﹪服務費就是40萬元,業務員抽的佣金可從8﹪~80﹪,亦即32000元~32萬元,金額相差很大,所以很多經紀人待個2~3年,就可能因為抽佣比例而換公司。
做房屋仲介的業務員,攢錢比較迅速,但是想不被環境淘汰,沒有強力的付出是不行的,包括新鮮人階段每天必做的「掃街」,隨時應買主要求看房子,工作時間長,經常加班到家人抗議,主動挖案主,保持適度的親和力,更要時時刻刻充實房屋、土地、稅務、代書等專業知識。因此,這碗飯兼差是賺不了的,唯有專職實在地做服務,才會有「錢」途,也才能在不景氣下創造逆勢成長的奇蹟。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曾宗源以好奇心與創造力,發明獨門輔銷科技組合

第五屆亞太直銷論壇

公司態度篇

提升競爭力,就從開放學習起步

抓住女人心,成功6招!

論直銷三種基本組織

e化一起做,虛實間商機在握

直銷人,你e化了沒!?

飽和市場與成熟市場的經營策略

開創直銷商機的第五促銷元素--運動行銷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