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脂肪」是誘導癌症的兇手?!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05期
過多「脂肪」是誘導癌症的兇手?!
朗讀:
大腸直腸癌:在台灣是第三位,就全世界而言,其發生率及死亡率正逐年上升之中,尤其是在已開發及開發中國家。從已發表的資料來看,大腸直腸癌是一種可以從飲食習慣中去預防的兩種癌症之一(另一為胃癌)。多食全脂、飽和性及動物脂肪的食物,以及體重過重等,均是增加罹病機會的危險因子。
胰臟癌:胰臟癌可說是個不尋常的腫瘤,且發生率呈緩慢上升的趨勢,治癒率低,常常是絕症。高能量飲食、肉類、膽固醇是可能致病的因子,在飲食的預防上,多吃大量新鮮蔬菜、水果,可能是最好的防癌方法。
膽囊癌:膽囊癌是個很少見的腫瘤,肥胖的人屬於此類高危險群。
乳癌:乳癌是女性普遍的高發症,其發生率在美國女性排名第一位,在台灣為第二位,目前全世界乳癌的死亡率正逐年上升,台灣亦然,且台灣高發年齡較美國年輕10歲(平均年齡為47歲)。根據研究,成長過快、過高、或體重過重的女性均屬於高危險群,另如全脂肪及動物脂肪、肉類等都是屬於可能有關的因素。
卵巢癌:卵巢癌在歐美國家中為女性常見的腫瘤,根據衛生署民國84年的報告中顯示,其發生率排名第九位,死亡率為第十位。體重過重可能會增加罹患卵巢癌的機率,目前並沒有相關報告指出飲食的種類與卵巢癌有直接關聯。
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癌在美國發生率排名第八位,易高發於經濟良好的社會群。有很多證據顯示,肥胖、體重增加是子宮內膜癌高發的重要導因,尤其食物中含高量飽和脂肪、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亦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癌的機率。
攝護腺癌(前列腺):民國84年衛生署的報告中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在男性中排名第七位,死亡率為第十位;而在美國發生率則排名第四位,死亡率排名第十位,其全球發生率也是逐年上升,特別是經濟發達的社會。有關攝護腺的研究報告中,雖沒有明顯證據證明飲食和攝護腺癌有關,但攝取大量的蔬菜可降低罹患率,而飽和性脂肪、動物性脂肪、肉類及乳製品的攝取,則有可能增加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
(本文取材自亞洲醫藥網,http://www.icareasia.com.tw)
(另起一頁)
小檔案:
:防癌Q&A
Q:廚房油煙是否會致癌?
A:女性肺癌的死亡率在近幾年躍升為女性癌症死因的第一位,除了因女性吸菸人口增加外,室內的二手菸及廚房中炒菜時所產生的油煙,都是造成婦女朋友得肺癌的因素。當油煙和氧氣接觸時會產生脂質的氧化,此種氧化的脂質於吸人肺部後,會立即和肺泡細胞的細胞膜結合,產生進一步的氧化作用及生成氧游離基,進而破壞肺泡細胞的基因,誘導突變的發生而產生肺癌。所以對於家庭主婦而言,宜選購油質穩定、燃點高及油煙較少的蔬菜油,同時炒菜時也盡量不用大火快炒,以減少油煙的危害,此外應保持廚房空氣流通,並使用馬力大的抽油煙機。
Q:良性乳房腫塊會不會變成乳癌?
A:根據美國新聞報導,乳房腫瘤切片檢查診斷為良性腫瘤的病人中,約有70%人不會因此病灶而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性,但另外30%的病人雖然診斷為良性乳房腫瘤,但或因病灶內的細胞增生或細胞變性,會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性,因此仍不可掉以輕心。良性乳房腫瘤切片結果,若為纖維囊腫,則不會增加罹患乳癌的危險性。若為細胞增殖性病灶(如乳頭狀瘤),則相對危險性增為2倍。若併有細胞變性,則增為4.4倍。若再加上有一等親的乳癌家族史,則增為11倍。若為細胞增嫗性病灶併有細胞變性,再加上20歲以後第一次分娩或不曾分娩等因子,則危險性相對增為10~11倍。
Q:長期吃太鹹容易得胃癌嗎?
A:人類攝取食物後,食物在胃部停留,就會產生化學及物理性刺激。因此,飲食因素在胃癌發生的角色,引起學者研究的興趣。營養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胃癌發生率,如日本、冰島、挪威等地區,攝取泡菜、鹹魚、鹹肉、煙燻等食物,可能會增加胃癌發生率。目前學者認為,過去保存食物多以鹽或煙燻乾燥保存法,醃製食品中含有大量硝酸鹽,硝酸鹽在胃酸及細菌存在環境,會還原成亞硝酸,再進一步形成亞硝酸化合物,它是誘發胃癌的重要物質。然而,維生素C可以抑制亞硝酸化合物形成。因此,新鮮蔬果、柳橙汁、維生素C可以減少胃癌發生率。
Q:B型肝炎是否容易轉變為肝癌?
A:B型肝炎病毒與肝癌的發生有密切關連。台灣地區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比例很高。從慢性B型肝炎,轉變為肝癌的案例相當多。而且,B型肝炎病毒感染,會增加酒精、D型肝炎及部分傷肝藥物轉變為肝癌的機會。因此,不是所有得過B型肝炎者都容易轉變為肝癌,而是慢性B型肝炎較容易轉變為肝癌,而且,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比例很高,從慢性B型肝炎,轉變為肝癌的案例相當多,因此,B型肝炎病毒帶原者,應避免大量飲酒、傷肝藥物的攝食、重複D型肝炎感染,以減少轉變為肝癌的機會。
Q:哪一類是高纖維食物?
A:膳食纖維素包括水溶性纖維素及非水溶性纖維素兩類。水溶性纖維素包括:豆膠(guar gum)、黏膠(mucilages)、及果膠(pectin)。而非水溶性纖維素包括:纖維素(cellulose)、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及木質素(lignin)。這些膳食纖維素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利用,因此在腸道中形成殘渣,排出體外。但是,這些膳食纖維素對人體的功能卻很大。這些膳食纖維素,有降低血液膽固醇效果,有利於血糖及肥胖之控制,改善便祕症狀及降低大腸癌發生機會。這些膳食纖維素主要來源為未經碾製之五穀類食物、豆類、蔬菜、水果等等。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