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銷市場中,不少公司面臨業績瓶頸時,第一個浮現的念頭是「花錢買團隊」。似乎只要簽下一支人數龐大、戰績亮眼的團隊,就能立刻帶來營收成長。然而,現實往往不如想像美好,短期衝高業績或許可行,但長遠來看,這樣的策略埋下的隱憂往往比效益還要大。
當公司選擇「買」團隊時,最大的風險在於文化、制度與產品認同的不匹配。這樣的策略輕則「水土不服」,重則演變成「請神容易送神難」的窘境。所謂水土不服,是因為團隊原有的經營文化、獎金制度適應、產品認同感,未必與新東家相符。即便短期能衝高數字,一旦制度不合胃口、產品缺乏共鳴,流失便成必然。
更棘手的是,「獅子大開口」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買來的團隊很可能第一次開出高條件,之後還會提出更多要求,否則隨時可能轉身離開。而為了留住新團隊,公司不得不不斷加碼資源與獎勵,造成原有團隊感到資源分配不平衡,甚至引發老團隊的出走。結果不僅新業績不穩,原本的業績基礎也被動搖,形成雙重打擊。
直銷的業績穩定與否,核心並不在於一時的進人數字,而在於會員持續的產品愛用與主動分享。團隊人數固然重要,但它並非推動行動的槓桿。真正能支撐業績長紅的,是產品品質與使用者信任。產品若能被消費者長期使用,才會帶來穩定的回購;而信任若能建立,分享就能持續,市場自然能夠擴散。
因此,比起一味尋求「買」的捷徑,企業更應投資在「養」的過程——建立能吸引人的企業文化與公平透明的獎金制度,提供完整的教育訓練與資源支持,除了讓直銷商能提升專業能力,更要著眼於培養領袖梯隊,讓新血有舞台,讓老將有價值,讓團隊成長根植於公司的土壤。
引進團隊若缺乏文化的融合與制度的銜接,這些新血隨時可能流失。反之,如果企業能把文化經營成一片沃土,任何團隊進來,都能自然而然地生根發芽。
團隊可以引進,但業績必須自己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