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視點

直銷產業進入整合期 如何重新出發,再創二次成長曲線?


分類 / 直銷視點
作者 / 管至彬
期數 / 第393期

    直銷產業進入整合期 如何重新出發,再創二次成長曲線?


朗讀:

2024年,對許多直銷業者而言,是充滿考驗的一年;從2019年以來的連年成長,再到2024年小幅衰退,市場板塊已悄悄產生質變。直銷市場現今進入整合期,面對這種挑戰要如何制定策略,才能讓企業與團隊重新出發、穩固成長,傳智資深顧問管至彬,提出了獨到的見解。

 

口述/管至彬‧整理/林忠成

 

直銷產業業績下滑,許多團隊陷入了掙扎,核心原因並非產品或公司與團隊本身不夠努力,而是來自於3大關鍵性的市場外部衝擊——商業模式的競爭、商品的供過於求,及商業行銷手法的巨大轉變。

 

商業模式競爭:從溫暖分享到流量戰場

 

過去,直銷之所以能屹立不搖,核心訴求在於「健康」與「創業」。直銷夥伴們擅長以溫暖、面對面的方式,透過關懷、問候與分享來建立信任,最終引導消費者成交。這種慢熱的溝通模式,在乎長期發展精神,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溫度,曾是直銷最引以為傲的長板,但隨著新興商業模式的崛起,一般人只要懂得「複製與貼上」,這一切既有的模式正面臨被快速取代的危機。

 

直銷低門檻、無風險的創業模式,在以往創業普遍需要一筆不小資金的年代的確具有優勢,而新興模式如網拍、直播、社群平台創業等,同樣主打「低門檻創業」,只需一支手機、一個網頁,甚至一個社群帳號,就能開啟事業。直銷低門檻創業已無法成為「第一及唯一」的選擇訴求。

 

這些模式不僅複製了直銷的低門檻優勢,更利用影像、圖片、直播等方式,進行「一刀切」的快速行銷。消費者在碎片化的資訊中,可以迅速獲得產品訊息與使用心得,省去了傳統直銷「分享與說服」的過程。

 

更甚者,這些新興模式同樣懂得運用「情緒價值」來打動消費者,透過精心製作的影音內容,他們能精準傳達產品價值,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內產生共鳴與購買慾望。當直銷夥伴還在與消費者建立關係時,這些「一刀切」的行銷手法已迅速完成交易。

 

面對這樣的衝擊,直銷的「慢熱」模式顯得力不從心。許多夥伴發現,過去引以為傲的優勢,如今變成了難以施展的短板。當商業模式的競爭白熱化,直銷能拿出來的,似乎只剩下複雜且多元的獎金制度。然而,這也引出了另一個短板——許多人看得懂獎金制度,卻不一定領得到,加上資格條件的要求,讓許多初入行的素人產生「貨賣不出去,人進不來,錢賺不到」的窘境。

 

商品供過於求:從獨特到同質化

 

在後疫情時代,市場上的商品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產業與新興模式紛紛將目光投向直銷長期耕耘的「大健康」市場。財團與大廠挾帶雄厚的資本與資源,投入保健食品的研發與行銷,快速直指市場,讓過去由直銷主導的保健食品市場變得擁擠不堪。

 

商品的獨特性與護城河正在逐漸消失,過去直銷產品或許因其獨特性而受到消費者青睞,但現在,新興模式下的產品快速迭代,且多為本土製造,取得成本更低,更易於模仿,導致商品同質化,消費者在面對琳瑯滿目的選擇時,陷入了選擇障礙。

 

當直銷商品不再具有獨特性,消費者會自然回到最原始的購買判斷——價格。這時,如果沒有專業人士的教育與引導,消費者無法深刻體會產品背後的「價值」,只會粗暴地比較價格,並轉向更便宜的購物管道。這使得直銷商過去依賴的產品價值,被大市場現況改變而稀釋了。

 

行銷手法的蛻變:從口耳相傳到專業團隊

 

第三個衝擊,來自於行銷手法的徹底顛覆。過去,直銷的行銷主要仰賴「口耳相傳」,直銷商就是產品的最佳代言人與傳播媒介。現今市場主流,網路傳播成本幾乎趨近於零,一頁式DM、一段短影音,甚至一個直播,都可能同時間觸及數萬個以往接觸不到的對象。

 

剖析新興商業模式背後,是專業的企劃、文案與行銷團隊。他們精準捕捉消費者心理,製作出引人入勝的內容,將產品的價值與情感訴求發揮得淋漓盡致。這些專業行銷人員的能力,可能超越許許多多直銷商個人的溝通能力。這讓直銷商在面對這場「專業與微專業」的競爭時,顯得措手不及。

 

過去,直銷產品的價值需要直銷商透過說明與服務來體現。然而,當消費者可以透過網路輕易獲得所有產品資訊時,資訊不對稱的依賴程度即刻被打破。此時直銷商無法展現專業與服務的獨特價值,消費者就會毫不猶豫地轉投他處。

 

轉型戰略:從「整合期」重新出發,到「二次成功曲線」

 

直銷業正面臨嚴峻挑戰,不僅前述的「貨賣不出去、人進不來、錢賺不到」,更嚴重的是「人留不住」。許多團隊面臨「進來4個人,掉了3個」的窘境,流人速度快,留存率低,成為業界普遍難題。這一問題的根源在於直銷的本質是「人的事業」,但現代消費者和潛在夥伴的行為模式已發生根本性變化。

 

面對外在市場衝擊,目前台灣直銷市場進入整合期,必須擬定策略重新出發,才能創造第二次成功曲線。

 

˙整合期(現階段)

重新盤點資源,整頓現有團隊和產品線,穩住基本盤。這一階段的關鍵是「預視問題」,而非逃避現實。許多領導人因沉溺於過去成功經驗而拒絕轉變,認為業績下滑,只是暫時經濟不景氣吧,過些時間就好了,但唯有正視問題,才能為下一階段做好準備。

 

˙重新出發

在整合基礎上,重新制定戰略,重點強化「人才專業化」和「產品系統化」。直銷的核心優勢在於「人」,未來必須提升經銷商全面性的專業能力,尤其是「觀念傳遞」和「事業說明」的能力,而非僅僅是產品銷售能力。

 

˙二次成功曲線

通過系統化教育和年輕化策略,打造可持續的新增長引擎。這一階段的重點是「組織年輕化」和「教育升級」,但必須循序漸進,避免盲目追求快速見效。

 

要從整合期達成二次成功曲線的目標,以下對策可以參考:

 

  1. 人才與留人策略:從打工人思維到事業共同體

直銷行業正面臨人才結構性問題,不少新人帶著打工人思維加入,想的是快速賺錢,缺乏長期投入的準備,偏偏直銷需要的是事業夥伴,並非短期員工,心態沒有轉變,也難以達成長期合作的結果。

 

說到打工人思維,在傳統行業中,留人留薪是很常見的管理思維,導致直銷領導人會認為「只要新人賺到錢就會留下來」,傳統行業給付薪水,同時包含了權利及義務(被管理),但直銷訴求是「自主創業」,沒有強制性管理,光靠「留人留薪」用在人才經營與發展上是不足的。

 

在尚未建立共識同時,當夥伴看到可以賺更多錢、賺更快錢的機會,就會毅然決然離開。因此,留人的關鍵在於建立共識和打造共同利益。而企業和團隊更需強化品牌價值和團隊文化,讓成員們認同長期發展的願景。

 

直銷企業在教育訓練上,更應該要求「定時、定點、定人」,針對不同階段的成員提供適合的內容,教育目標應是引導成長,而非僅僅補強技能。就像吃保健食品一樣,即使少少的吃,吃久了還是有疊加效應,教育訓練最不需要在意的就是成本,因為在投資夥伴的同時,也為團隊帶來績效,打造企業與團隊的雙贏。

 

  1. 年輕化戰略:循序漸進,而非一步到位

直銷產業討論年輕化、交棒的議題多年,根據公平會調查,2024年40歲以下的直銷商佔比為21.4%,僅有1/5。一方面是直銷以保健品為主要銷售品項,對保健品效果有感的,多是中高年族群,主力年齡層也就偏高;另一方面,年輕一代追求更快更新的創業模式,直銷早已經不是低成本創業的首選或必選了。

 

儘管如此,年輕化仍是直銷產業必須重視的議題。直接招募年輕族群,往往會因為觀念與環境的重疊性不足而失敗。年輕一代的溝通模式、價值觀與傳統的直銷觀念差異過大,這已不只是代溝,而是鴻溝。想直接一步跨過,一定會面臨失敗。

 

年輕化要成功,不是鎖定「只找年輕人」,而是找比自己年輕一點的人就好,60歲的經營者找55歲的人,50歲的找45歲的,以此類推,談事業就是先談觀念,唯有溝通順暢才有機會發展事業。此外,另一重點對象,就是對產業已有基本認知的「創二代」,也是轉化成功率較高的一個族群。

 

必須注意的是,年輕人加入的未必是立即性的業績,而是團隊的未來與信心。他們加入為團隊注入新活力,是長期發展的強心劑;資深直銷人扮演著翻譯「直銷語言」的角色,將直銷語言傳遞下去,組織才能永續。

 

  1. 產品策略:從單點產品到系統化信仰

直銷產品與一般通路產品的差異性被打破,直銷產業必須重新思考產品策略。成功的直銷企業將不再依賴「單點產品」,而是打造「產品系統」,讓消費者從「信任」升級到「信仰」。

 

越來越多企業選擇本地生產,降低成本還可以快速回應市場需求,但產品的同質性會更高,因此,必須透過品牌故事與專業服務來提升價值,有價值的產品才能擺脫價格的限制。

 

以人為本,打造專業化與系統化的下一代直銷人

 

直銷的核心在於「人」,無論科技如何演變,最終能否成功仍取決於「人能否講好故事、傳遞價值」。新興商業模式雖能快速複製貼上,但始終缺乏直銷人的溫度與深度鏈結。

 

不能只靠商品講話,人也要會講話,不能只賣產品,更要懂得賣觀念。這個「人」不再是單純會分享的人,而是同時具備專業化能力的人才。他們必須懂得產品系統及團隊運作系統、具備市場行銷思維、擅長結合運用數位工具,並且能夠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中,為市場提供真正的專業教育與服務鏈結,從提供產品選購進階到傳遞成長與改變的價值。

 

這場悄悄的變革,將促使直銷從傳統的「人傳人」模式,進化成「專業人才與數位商業模式」的相結合,不再是單純的人與人的競爭,而是直銷人才與新興商業模式的融合。能夠從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的「二次成功曲線」的,將是那些回歸本質、專注於培養專業人才,即時改變,並擁抱新興行銷與商業模式的企業與團隊。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1904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直銷產業進入整合期 如何重新出發,再創二次成長曲線?

文化才是直銷最長遠的競爭力

買得到團隊,就買得到業績嗎?

直銷的本質,不應變成投資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