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本性傾向擁有一切強大的物質,以保持生存的優勢;小與大雖是對立兩方,但大有大的帥,小有小的美,「小就是美」也是生活的一種絕佳選擇。
新春之際,利用假日,到華山文創園區參觀「看啥小一微型藝術博物館」(Miniature Art Museum)展覽,這個展覽邀請了全世界各地20多位藝術家展出迷你創意作品,表現幽默詼諧、奇幻怪誕及挑戰極限的傑作。
其中本土毫芒雕刻大師陳逢顯,把釋迦牟尼佛像、蔡英文、豬哥亮等人物,雕刻在一顆米粒上,技術高超,功夫令人驚嘆;以及西班牙藝術家Vincent Bal,利用光影與迷你人物的影像結合,表現出趣味的意境,還有其他數位傑出藝術家把壽司上的馬拉松,影射重視環保的議題。
小有時候更吸引眼球
這些作品無非是希望我們人類用放大的眼晴,在觀賞及感受非凡的藝術創作外,開啟更大的視野及對社會環境的省思。回顧迷你飾品這門藝術,可追溯至遠古時代的護身符,它們最初被視為一種信仰的象徵物,而在傳統上,把圖騰雕刻在木頭或石頭上,逐漸變成一種藝術的表現。
或許我們對縮小規模的作品著迷,來自於身處無垠浩瀚的世界中,對自身渺小的感受,而微型世界提供了我們一個更容易掌握世界的方式,甚至能夠創作它;像是迷你娃娃屋以1:12比例搭建,鐵路模型大多用1:87製作,但如今微型藝術的尺寸,已全然操之於藝術家的想像,有些比例甚至達到1:200。
其實,「小就是美」(Small is beautiful)源自於經濟學家Leopold Kohr的主張,他提倡回歸到與人類數量相符的社會結構,而不是一昧追求強大的政府組織。不可諱言,人類的本性傾向擁有一切強大的物質,以保持生存的優勢;可貴的是,小與大雖是對立兩方,但大有大的帥,小有小的美,「小就是美」也是生活的一種絕佳選擇。
我們常以「嬌小玲瓏」、「小家碧玉」、「小鳥依人」來形容女子的美徵,而不說「短小精悍」、「不修小節」,同時我們也把小做為大的反義字,如「大材小用」、「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不忍則亂大謀」、「因小失大」、「大同小異」等等,都是大和小對比明顯的成語。
迎合小眾巿場也可以佔有舞台
在我印象深刻的案例中,如何利用小就是美的優點成功應用在品牌行銷上,就是德國VW福斯汽車的一系列廣告,它圍繞在一個「小」的主題。
在80年代,相較於當時豪華巨大的美國車當道,來自德國的「金龜車」(Beetle)不但迷你,而且被認為很醜,尤有甚者,金龜車的生產地在德國的Wolfburg,工廠是納粹所建立,美國人對德國還有著強烈的負面觀感。然而在福斯在廣告影片中,並不訴求車的性能與價格,而是把小小的金龜車擺在左上角,下面打上「Think Small」,這個經典廣告推出後,造成很好的迴響,成功將金龜車打入高競爭的汽車市場,奪得一席之地,也使金龜車歷久彌新地流行了65年,單一車種銷售超過2千萬輛,之後其他迷你車種隨之而起,但都不如金龜車的力道。
可以說,行銷市場的致勝定律,是當大眾趨向使用大的產品時,若能反其向而行,創造相對迷你經濟的東西,迎合小眾巿場,也可以佔有舞台。舉例來說,台灣現今單身人口接近700萬,約佔人口數30%,單身人口越來越多這個現象各國皆然,因此,市場興起單身旅遊、單身房宅以及單身老人照顧等商機,迎合了小眾需求,也廣受市場歡迎。
反觀直銷業的興起,不正也是從傳統零售業中脫離,演化成透過「無店鋪」的個人即可推銷產品、做起生意。這半世紀以來,直銷商模已成為市場的主流,然而,現今在面對強大的線下線上通路的內外競爭時,如果能夠以「魔鬼藏在細微處」的微觀角度,不追求大規模,但求細緻深化,去思考如何創造產品更有價值、服務更貼心、培訓更人性化,促使團隊成員更融合,建立小而堅實的組織,如此小而美的經營之道,必然開創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