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流行的MBTI,在企業選才、人際交往以及自我探索等領域都被廣為運用,直銷人使用這套工具識人時要注意,工具是在幫助自己找出彼此最不費力的相處方式,而非貼上標籤,讓關係變得不舒服。
「你是I人還是E人?」、「我超I的,根本社恐等級」、「他是E人,跟什麼人都聊得來」……近兩年從日常生活到社群,這樣的對話越來越常見,主要是來自MBTI性格類型指標。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類型指標)是由凱薩琳‧布里格斯(Katharine Briggs)在1940年代,與女兒伊莎貝爾‧邁爾斯 (Isabel Myers)在美國共同建構的人格類型系統,二戰期間大為風行,到80年代更成為許多西方企業的人資管理工具。
每隔一段時間,MBTI就會再度流行。疫情前,MBTI在韓國20~30歲的年輕人中引發熱潮,尤其在交友軟體上,直接從MBTI配對,決定要不要往來,疫情爆發後,焦慮的人們更需要心靈依靠,這種分類法可以讓人更快找到同類,因此更為盛行。風潮吹進台灣,MBTI成了大家在星座、血型之外另一個解密陌生人的選項。
4個維度,組成16種性格
MBTI透過4個維度組合成16種性格類型:
- 接收能量的來源(外向 E vs. 內向 I)
外向型(E,Extroversion )
「我們討論一下吧。」
傾向從外界人、事、物中獲得能量,喜歡互動與交流。
內向型(I,Introversion)
「讓我想想。」
習慣從內在世界中獲得能量,喜歡獨處與深思,三思而後行。
- 資訊接收的模式(實感 S vs. 直覺 N)
實感型(S,Sensing)
「請告訴我具體事實。」
重視具體事實與細節,實事求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
直覺型(N,Intuition)
「我要了解全局。」
重視全局與抽象概念,對訊息要求整體概念性理解,而非單一事實。
- 決策時考量重點(理性 T vs. 感性 F)
理性型(T,Thinking)
「這合乎邏輯嗎?」
用邏輯和理性分析做決策,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與規則。
感性型(F,Feeling )
「會有人因此受到傷害嗎?」
基於價值觀與感性做決策,重視事情對人的影響,喜歡在和諧氛圍中工作。
- 生活態度與方式(判斷 J vs. 知覺 P)
判斷型(J,Judgement )
「動手去做。」
喜歡計劃和系統性,安全感來自有時間表的生活。
知覺型(P,Perception)
「讓我們靜觀其變。」
偏好靈活和彈性,擁抱變化與開放性選擇,不受行事曆束縛最自在。
從以上4組性格偏好,再組合成16種人格類型:
分析家 (Analysts)
|
- INTJ – Architect(建築師)
冷靜、深思熟慮、有遠見的戰略家
- INTP – Logician(邏輯學家)
- 創新、好奇,擅長理論與概念分析
- ENTJ – Commander(指揮官)
- 自信、果斷,天生的領導者與策劃者
- ENTP – Debater(辯論家)
機智、擅長挑戰傳統觀念的思想者
|
外交家 (Diplomats)
|
- INFJ – Advocate(提倡者)
理想主義者,關注他人福祉,熱衷改變世界
- INFP – Mediator(調停者)
富有同理心,善於尋找內心與外界的和諧
- ENFJ – Protagonist(主人公)
富有感染力的領導者,擅長激勵和鼓舞他人
- ENFP – Campaigner(競選者)
充滿熱情與創意,喜歡探索新事物
|
守護者(Sentinels)
|
- ISTJ – Logistician(物流師)
踏實、負責,有條理的執行者
- ISFJ – Defender(守護者)
溫和、可靠,忠誠且富有責任感
- ESTJ – Executive(管理者)
務實、領導能力強,善於維持秩序
- ESFJ – Consul(執政官)
友善、外向,喜歡幫助和支持他人
|
探險家 (Explorers)
|
- ISTP – Virtuoso(鑽研者)
獨立、實踐能力強,擅長解決問題
- ISFP – Adventurer(冒險家)
靈活、敏感,對藝術與自由充滿熱情
- ESTP – Entrepreneur(企業家)
外向、靈活,擅長即興應變和說服力
- ESFP – Entertainer(表演者)
活潑、熱愛生活,富有感染力的社交者
|
網路上有多種版本的免費評量網站,大部分的人都是透過這些免費網站取得個人MBTI型號,並得到初步的性格解說。在不同的網站透過題目各異的評量,會測出不同的型號,根據Myers-Briggs的說法,這是因為在做MBTI評量時,應該要在官方認可的授證師引導下,才能得出相對準確的結果;不過,官方網站的收費並不親民,大多數人在談MBTI時,用的還是免費網站測出的結果。
了解8種傾向,一一攻破
即使對於16型人沒有一一深入了解,也可以從4組相對的類型中,找到識人關鍵與破冰話題。
給I型人安全感,幫E型人得到外在關注
MBTI最常被討論到的,就屬E跟I這一組。外向的E型人比較像「人來瘋」,也多樂於在大眾面前展現自己,被他人關注,成為他們的能量來源。邀約他們到會場認識產品與公司相對之下比較容易,如果是在OPP會場上,可以多邀請E型人分享他們的見證,因為夥伴的掌聲,可以推動他們成長。
而I型人,光是要約出來就不容易。約他們出來之前,要先找到雙方都有共鳴的話題,比如都喜歡喝咖啡,就可以推薦私心喜歡的咖啡館,再敲定時間,並且別忘了說明邊喝咖啡可以邊聊些什麼,讓他們有個心理準備,避免時間到了卻反悔。
如果知道新夥伴是I型人,在會場,就先不邀他上台分享,因為在一堆陌生人當中,他會覺得自己像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要他拿著麥克風在陌生人面前講話,可能會嚇得他下次不敢再來。但這並不是說,I型人永遠無法上台說話或者跟大家打成一片,等他們跟大家混熟了,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比較自在了。
直接請S型人試用產品,對N型人要描繪願景
S與N這一組的溝通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S型人傾向透過五感來獲取資訊,要銷售產品給他們,千萬不能只是傳產品簡介跟照片,而需直接將產品展示在他們面前,乳液塗在他們的皮膚上、飲品請他們品嚐味道。S型人喜歡實際的體驗勝過大量的背景描述,與其告訴他們產品有多神,不如直接讓他們試用,用過之後,他們就會決定要不要下單。
「我們是用回收玻璃瓶來裝產品。」這種細節的描述適用在S型人身上,對於不關心細節的N型人,則需要更宏觀的描述,如:「公司產品包裝,使用環保材質,減少碳排同時也關心環境永續。」
比起試用產品,N型人更在意產品使用後的效果,如:「使用產品3個月後,狀況會明顯改善」、「無動物實驗,從原料、生產過程到成品,都沒有動物受到傷害」;跟N型人溝通事業時,描述未來的願景與成就,他的接受度比較高。
跟T型人講道理,跟F型人說故事
傾向「思考」的T型人,擅長用邏輯做決定,向他們推薦產品時,用生產研發的背景、科學論據的佐證,比較容易說服他們;談到事業時,最好也多用實際的數據來論述,比如固定薪水領一輩子是多少,一個人一生要用到多少錢,經營直銷可以帶來哪些實際且可量化的優點等。
情感豐沛的F型人,就適合用故事行銷來打動他們。告訴他們這款益生菌有幾千萬隻有效菌,不如分享一位媽媽因為給孩子使用這支產品,改善多年來的過敏症狀,健康的孩子成績變好了,媽媽也不需要再日夜擔心,有時間專注在自己的工作上,家庭生活更加和睦幸福。
J型人跟P型人都可以是成功直銷人
這組儼然是上班族與直銷人的對照,J型人喜歡有規劃、有條理的生活,希望一切按部就班進行,最好每天的生活都有行事曆指引。而P型人喜歡過靈活、有彈性的日子,不喜歡受到約束,行事曆根本是他們靈魂的束縛。
為J型夥伴制訂工作計畫時,可以多排點需要按表操課的內容,讓他們每天都有固定需要執行的工作;要求P型夥伴出席課程與會議的同時,多給予他們應變突發狀況的彈性,尤其不少人就是喜歡時間可自由掌控才選擇直銷的。
MBTI的16種人格,沒有優劣之分,透過這個識人工具,不只有助於認識夥伴,還能找出與夥伴最舒服的相處方式,一起打造和諧的團隊與成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