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生活

暢銷作家/漫畫家/創作商品者…… 斜槓中年 徐玫怡 最想做的是「不塑之客」


分類 / 直銷生活
作者 / 張大魯
期數 / 第341期

    暢銷作家/漫畫家/創作商品者…… 斜槓中年 徐玫怡 最想做的是「不塑之客」


朗讀:

 

1998年,徐玫怡與張妙如兩人以《交換日記》手寫體大受喜愛,書中描述漫畫家眼中的日常生活,幽默逗趣、真情感人,一出版便引起廣大迴響,一夕躍為暢銷書創作者,開啟了兩人聯手交換日記的合作創作,歷經多年不衰。

 

外型並不強大的徐玫怡,心中其實有個強大宇宙,對生活方式有想法,對萬物眾生有負擔,對保護地球有使命……多年來,她盡己所能,感動一個是一個,改變一個是一個,希望有朝一日,環保袋取代塑膠袋、手帕取代面紙……當「不塑之客」越來越多,地球就可以鬆口氣了。

 

攝影/張大魯

 

1998年,兩位會畫圖的年輕女孩,靠著傳真機往來對話,線條單純的幾筆塗鴉、逗趣瑣碎的生活點滴,吸引出版社集結成冊,印行《交換日記》,締造數萬本銷售佳績,讀者的迴響與肯定促勵兩人持續創作,年復一年,傳真機進化成電子郵件,一年一本,至今已連續出版20年。這二位圖文作家是徐玫怡和張妙如。

 

交換日記從青年寫到中年

徐玫怡,1986年從世新廣播電視科畢業,尚未踏上圖文創作之前,進入唱片業擔任文案與企畫,滿腦子想法的她,寫過多首名歌手唱紅的歌詞,例如黃韻玲的「我是壞的」。

 

除了寫企畫,徐玫怡也用簡單的筆觸畫下自己的日常,成為另類的漫畫家。「有次記者邀我和張妙如聊漫畫,我們一見如故,決定用傳真機傳送彼此的生活日常,出版《交換日記》,沒想到一做就做了20年。」

 

徐玫怡不僅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想法,更對環保有堅持。

 

進入90年代,台灣的便利超商雨後春筍般設立,成衣產業也開始走向榮景。走進成衣店,徐玫怡卻思考:這些衣服賣不掉怎麼辦?即使賣掉,消費者穿一段時間後,它要去哪裡?「捐給弱勢族群或國家,雖然暫時能擱置這個問題,但是之後呢?最終這些衣服要去哪裡?」

 

那個年代對塑膠袋的研究也還不多,只知道它不易被地球分解消化,24歲的徐玫怡,認為塑膠垃圾必將為地球帶來危機,於是約了妹妹一起到便利商店前舉牌:「請大家不用要塑膠袋!」

 

在年輕的徐玫怡心裡,環保意識的紮根,遠比圖文創作來得早,塑膠袋、舊衣物最後都將變成垃圾,想到這些心情就沉重。但她不是製造者、也不是販賣端,那時也還沒有減塑的說法,她沒有解決之道,她的思考很簡單:「土地應該去保養它、保護它,而不是予取予求。」

 

曾旅居法國多年的她發現,法國不常宣導減塑議題,但法國超市的裸裝蔬菜卻比台灣超市多。回到台灣展開新生活後,她從自己做起,不用塑膠袋,連垃圾桶都用報紙來取代,卻發現徒勞無功,「因為所有商品都是用塑膠袋包裝著,如果因為拒絕塑膠就拒絕消費,只能回到農耕生活時代自給自足。」

 

推廣環保袋成為必攜品

進入21世紀,台灣民眾終於正視減塑甚至不塑的必要性,政府鼓勵大家使用環保袋,徐玫怡開始尋找純棉布料,製作自己喜歡且實用的環保袋,「買回的每一塊布,都剪下一角用火試燒,純棉的燃燒後少煙無味,只要摻雜一點點的尼龍,燒出來就有黑煙與臭味。」

 

她認為,我們不該對世界予取予求,更不能對子孫的未來毫不關心,於是她自製產品,堅守2個理念:第一是重複使用,減少一次性的浪費,「我的商品消滅時,它會無蹤無影,不會帶給後代問題」;第二是生活風格,敦厚實用,不做多餘的花俏設計,「商品是拿來用的,不是掛在家裡好看的。」

 

減塑的過程或許會讓某些人不愉快、不方便,但她認為,要讓地球更美好,就要犧牲一些「方便」。「現在製造的每一個讓地球難以分解消化的物品,我們的子孫就要花更多的力量和金錢去處理。」徐玫怡強調,如果你把環保袋看作是手機、金錢般的出門「必攜品」,地球就可以鬆一口氣。

 

徐玫怡無力對抗塑膠袋與吸管的普及,也做不到「不塑」,只能做到能力所及的減塑,以及在減塑的同時保有生活風格。「我想要有比較好的生活風格,以及做的事不會讓我良心不安。我做的事,如果讀者喜歡,請跟我一起做。」徐玫怡說,每個人只要做好一件小事,都是了不起的。

 

《交換日記》連續出版了20年,徐玫怡擁有多種不同身分,已被歸類為「斜槓中年」——作家/漫畫家/主婦/創作商品者/……「我目前的主業就是:我自己,以自己為軸心,去做所有的事情,甚至有字體公司邀我創作『玫怡體』,讓大眾購買下載使用。」一不小心,隨手塗鴉成了暢銷書;一不小心,信手拈來成了商用字體,徐玫怡無心插柳卻開出許多斜槓。

 

先真誠面對自己,再真誠面對別人

2014年回台南定居的徐玫怡,成立「雜画店」個人工作室,她表示,自己目前的工作型態是「類直銷」,她生產文字、生產減塑商品,直接面對讀者、消費者推銷這些東西。「我可以理解銷售這種商業行為,會有50%的機會被拒絕,但我都是自己先拒絕自己,覺得自己不夠好。」

 

先拒絕自我,日後再去接觸人,不管什麼事情,發現每個人竟然都答應她,徐玫怡解釋:「我自己有個心魔,這個心魔是我不容易跨出去,因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在創作過程中,我用很多時間真誠地面對自己。最後人家為什麼沒有拒絕我,因為每個人都把我當成朋友,我是真誠的,而不是帶著企圖跟對方接觸。」

 

真誠地面對自己之後,如何真誠地去面對別人,是徐玫怡的第二關。她舉例,最近在幫讀者畫「似顏繪」,讀者坐在面前,「我會告訴他,你做自己就好,你很好,不用特別表現什麼,自然就好。當我這樣跟他講時,其實也在跟我自己講自然就好。」

 

自然就好,可是到底自然是什麼?她也沒有制式答案,「或許每個人真誠地對待自己,就是自然吧。」

 

「我有很多做直銷的好朋友,也使用過直銷商品。」徐玫怡說,她都會告訴朋友,要先真誠地喜歡你的商品,然後真誠地做自己。「直銷從業人員最重要的是態度,永遠抱著『分享好東西』的心,消費者才會受感動。」

 

就像那寫了20年的《交換日記》,記錄著自己從青年走到中年,Fax Diaries也變成Dropbox Diaries,但不變的是,那顆真誠面對自己、面對讀者的心,「認真地過日子,一邊思考、一邊搞笑地繼續前行!」

 

徐玫怡 小檔案

1966年生,育有1子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廣電科畢業

1999年旅居法國,2014年返台定居台南安平

曾在台灣唱片界工作,擔任市場企劃、專輯企劃,並有多首歌詞創作,黃韻玲專輯中「我是壞的」為代表作之一

連續20年與另一位作者張妙如出版《交換日記》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從Walkman賣到百萬音響,連歌手都指名按讚 音響女王

超級加工食品,有害或無害?

一手顧前輩,一手拉後進 歌仔戲國寶天后 唐美雲 大願未

我不需要的 你不能硬給 揪出「搭售」的貓膩

揭開華燈初上的面紗 最活躍的媽媽桑 席耶娜 投入社會活動

大聲說自己是正港音樂人 最佳男配角 楊大正 對表演藝術的

先求證,再認同

公部門硬起來 法規遵循 不只自律,還要監管

今年端午,就以詩歌佐粽吧

挑戰禁忌 關懷弱勢 導演 虞戡平 傾30年心力 用影音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