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千圓之壁」
從日本物價觀察給直銷人的啟示
在日本,餐飲業長年存在一道「千圓之壁」——餐點售價一旦超過1000日圓,顧客立刻縮手。這道無形的價格防線,讓許多店家寧可犧牲利潤,也不願失去顧客的信任。然而,當成本壓力節節攀升,連這堵牆都開始崩裂。
對直銷業者來說,這不僅是一則市場趣聞,更是銷售策略與顧客經營的縮影:價格、價值與信任之間的平衡,正是決定客戶是否長期支持的關鍵。
圖片提供/戴學文
住家附近的水煎包又漲價了!店家貼出告示:「因應近期物價、人力成本上漲,自即日起,水煎包調漲5元……」從20元變成25元,漲幅為25%,如果再算上去年已漲的3元,一年下來一個水煎包已貴了近5成,這讓不少客人感到錯愕乃至火大,甩頭走人。
這只是這一兩年裡筆者所經歷、用相同理由為不同商品漲價的諸多事例之一。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反映成本?又有多少是在抽消費者的智商稅?外人很難認定。不過,即使店家認為漲得心安理得,因為多數消費者還是得量入為出,漲價會逼著大家精打細算,理性購物。漲價是否過了頭?從流失的訂單與客戶就可知道,業者必須拿捏好分寸。
漲價的兩難,成本與顧客信任的拉鋸
日本與台灣社會都有著加薪趕不上通膨的問題,這也使得物價上漲成為兩地共通的敏感議題。日本,由於多年經濟不振,加上日圓趨貶,進口成本不斷升高,儘管物價未必比起台灣高出多少,但無論是店家或客戶,對於漲價的態度,相比台灣,都要認真、嚴肅許多。

日本美味玉米棒價格低廉,漲價仍能受到支持,(圖片來源:wiki)
報導說,多年來深受日本民眾喜愛的人氣零食「美味玉米棒(うまい棒, Umaibo)」要漲價了!它受歡迎的原因,除了口感酥脆、口味多元之外,價錢低廉也是重點。1979年上市時,一支10日圓,經過了40多年才在2022年調漲至12元。後來,由於國際玉米、植物油價格大漲,2024年10月1日Umaibo不得不再次漲至15日圓。
為了避免造成社會反感,生產廠商誠惶誠恐,特別公開解釋原因,並向消費者致歉。由於生產廠商多年來的努力與誠意,早已是有目共睹,消息傳出後,不但沒有受到苛責,許多民眾反而紛紛留言安慰與鼓勵:「就算漲到20日圓也沒關係,我們不能沒有美味玉米棒」、「歷經多次通貨膨脹,還能維持在10多日圓的價錢,公司已經非常努力,我們會一如往常地支持!加油!」……(註1)
Umaibo漲價卻仍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掌聲,只能說是少數中的少數,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它的單價低到無關痛癢,如果換做其他昂貴商品,結果可能就不一樣。由於收入有限,限制了消費!為了避免讓一項商品的漲價吃掉其他消費預算,多數日本百姓變得愈來愈「價格敏感」(Price sensitive)——抗拒漲價!而且,漲價愈多,抗性就愈大。
千圓之壁的形成與被突破
在這種消費環境下,日本社會的飲食消費文化於是砌起一道「千圓之壁」。也就是說,一般百姓在外的用餐,除了與觀光經濟有關的網紅、遊客打卡名店之外,餐點定價是否超過1000日圓,成為能否被普遍接納的消費門檻。
影響所及,縱使是「非戰之罪」,所有店家都必須承擔責任,尤其是以中低階層民眾為主要客群者,拉麵店正是其中一。拉麵作為一種平民美食,價格一旦超過1000日圓,消費就會明顯萎縮,拉麵店家也不會輕易挑戰。

拉麵業者受千圓之壁影響最大。(圖片來源:wiki)
應對不斷上升的成本,店家先是降低利潤,不再免費提供麵與白飯,隨後就會面臨虧損。在2024年一年之中,東京原有的2000多家拉麵店,被迫收掉了400多家,其中有72家是撐到負債千萬日圓以上才宣告倒閉,這些數字都創下新高。(註2)除了拉麵店,其他餐飲業者也遭殃。
至今已半年多,東京爆發拉麵店停業潮有停歇趨勢。這段期間,蛋荒問題尚未平息,卻又爆發令和米騷動,日圓匯率直直落,持續掀起貨品漲價潮。整體經濟趨勢讓日本社會普遍意識到,物價已回不去,店家必須反映成本才能繼續經營。
職業尊嚴與利他精神的商業價值
現在走在東京街頭,商品價格比起過去普遍變高,超過千圓的拉麵比比皆是;千圓之壁,顯然已被攻破!民眾雖然只能無奈接受事實,但也認為石破茂內閣必須為結果負責。7月20日,日本參議院議員改選,競選對手在經濟議題上主攻「買個飯糰、優格與飲料,就會超過1000圓」。(註3)果不其然,執政黨選舉大敗!
說來感慨,其實,千圓之壁之所以難以突破,未必是消費者強人所難,有很大部分是與商家的職業尊嚴與利他情結有關,簡單來說,這是出自一種盡其所能、與人設想的美德;只不過,形勢比人強,許多結果不如人意。
東京倒閉的大批拉麵店之中,有許多小巷內小本經營的老店,客戶多屬熟面孔,店家深知這些客群的經濟能力,所以,堅持品質、不忍漲價。然而,有人扛不住虧損而先收攤,有人繼續硬撐,最後就撲倒在千圓之壁前。去年(2024)甫過世的大創(Daiso)創辦人矢野博丈,可說就是這種理念的實踐者,很幸運地,他獲得了空前的成功。
從大創到天母齋,堅守理念的品牌故事
憑藉著均一價百圓的商品,大創崛起成為一個擁有5300家門市,年營業額超過1200億日圓的零售業帝國。矢野博丈在創業之初所提出「百圓均一」的商品策略,曾面臨許多挑戰,包括低價商品固然有其誘因,卻也引來「便宜沒好貨」的質疑,還有,區區百元售價卻大大提高了經營難度等。不過,矢野博丈並不以為意,他自信滿滿地說:「我不賣100元的便宜貨,只賣100元的高級品!」所以,即使虧本,也要推出物美價廉的商品,因為這就是商業尊嚴。

矢野博丈。(圖片來源:Instagram)
矢野也認為:商家不處處以利潤優先,客人自然就不斷回籠。商家與客戶之間的互動本來就是相對的,商家的用心,客人都知道。(註4)
台灣雖沒有千圓之壁,但在社會不同角落總不乏為人著想、不惜犧牲利益、默默耕耘的一群生意人。20多年前,台北天母雨農國小校門前開了一家名為「天母齋」的店鋪,專賣包子、酥餅等點心。店面僅4、5坪大,東西定價都不高,品質卻不輸大飯店,是筆者的愛店之一。
只賣12元以老麵發酵、手工製作的鮮肉包子,多年來是店裡人氣商品,老闆夫妻兩人日夜趕工,還是供不應求,因此,店門前總是排滿等候包子出籠的人潮,臨停車輛經常堵得周邊道路水洩不通,不時勞駕警察疏導。
2013年間,台灣物價漲聲四起,麵粉、豬油等漲勢尤其明顯,許多小吃價格應聲上漲,動輒5元、10元以計。見到天母齋的價目表紋風未動,筆者好奇地問起,老闆則是這麼回答的:「我們已經有利潤了!雨農國小這一帶居民有很多老榮民與軍公教人士,購買力有限,在這裡開店就必須為鄰里設想。」
一直到了年底,不只原料成本,連店租也被調漲,於是天母齋的包子就從12元漲至13元。許多遠道而來的客人感到不解:「只漲1塊錢能做什麼?以天母齋的號召力,至少也要漲到15元才對,甚至18、20元我們都能接受。」不過,直到2017年老闆因後繼無人決定退休、結束營業為止,這個價錢仍維持不變。這位老闆,大概就是台灣版的千圓之壁吧!
(註1) The Mainichi, ”Price of hit Japanese snack Umaibo to go up from October”, Sept.27, 2024. Price of hit Japanese snack Umaibo to go up from October - The Mainichi
(註2) Japantoday, ” Record number of Japan ramen eateries went bankrupt in 2024” Jan.12, 2025. Record number of Japan ramen eateries went bankrupt in 2024 - Japan Today
(註3) 蔡欣妤,「買飯糰、優格、飲料就破千! 日本物價漲 經濟衝擊自民黨選情」2025.7.19. TVBS新聞網
(註4)大下英治著,劉名揚譯,《大創Daiso 從街邊到全球,矢野博丈如何經營顛覆傳統百圓零售店》,頁79、 136。好優文化,2025.3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