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直銷與禪的對語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陳建宇
期數 / 第30期

    直銷與禪的對語


朗讀:

有一天,在禪堂聽到錫陣和雪梅的對話。錫陣:「我女兒也做過直銷,結果如我所料,親戚朋友全捧過場之後,剩餘的產品就自己享用,到現在還沒用完呢!所以我不認為直銷可以當做一種事業。」

人人都擁有成功條件
雪梅:「直銷事業的精神可以摘取『樂在工作』一書中的一段話來說明,也就是人人都有成功的條件,有資格享受生活與工作的樂趣。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做自己的主宰,發揮你全部的愛心、精力和才華,並且與人共享,與你所遇見的所有人共享。你的潛能遠超過你的想像之外,唯一的限制是你給自己設定的限制。」
錫陣:「這些美麗的廣告詞我懂,但目的是什麼呢?還不是要賺取很高的利潤。我自己可以說是搞直銷的始祖,十幾年前我是匯豐汽車的業務經理,我把業績從30輛搞到30萬輛,但我們的服務可是踏踏實實的,全省各地有分公司有修車廠,絕不太空漫步!而且我們的銷售員最後也都能夠五子登科。」
雪梅:「你的觀念已經落伍了。直銷的基本概念是將產品的消費者『化』成行銷者,讓個別的行銷者使用產品後再推己及人,將自己受益的經驗再行『複製』為成功的經驗,然後透過『組織倍數成長』的理論形成一個龐大迅速的行銷網路。這樣一來,像我們這種家無恒產又無社會背景,甚至白手起家的時代也已過去的人,才有可能過一種又有閒又有錢又有夢的美好生活,徹底發揮我們的潛能,向前追逐我們的美夢!」
錫陣:「聽起來妳很滿意這種有閒有錢又有夢的曼妙生活。我回憶從前的生活,從一個汽車銷售員到業務經理,突然辭職去見瑪赫西大師,變成一個TM的指導老師,然後學習生活的藝術,但拒絕成為生活藝術的老師,目前成為人生禪的老師。好像我的生活從一個物質面轉向一個靈性面的追逐,從有到無是我人生的趨向,而我甘之如飴。
我不曉得直銷的生活能不能讓人也有個靈性的趨向,或者只是激發人類的潛能,包括愛心,去賣更多的商品?我想我不會因為上帝創造了生命而去信仰祂,但我會因為祂同時設計了死亡而信仰祂,這簡直太美妙了!死亡的設計簡直是對人類流連忘返於物質世界的嘲弄,死亡用來證明神的存在。」
雪梅:「直銷事業是不管宗教信仰的。像我本人就是天主教徒,我也學TM常常在超覺狀態中,我也學生活的藝術,學人生禪……。直銷讓我更有閒有錢從事靈性的修持,不然試問上班族朝九晚五、形為物役,再有家庭的話,他還有多少精力修行呢?我認為這也是陳老師所以寫作直銷禪的原因,不是嗎?」
雪梅一下子把箭頭指向我,害得我不能免俗地要拿些古人的唾沫作為回應,這一期我來談談龐居士,龐蘊一家的故事。

無生家庭與直銷
禪宗進入中唐以後,全靠南宗的馬祖道一和尚(709~788)闡揚,風行於江西、湖南之間。事實上,以長安、洛陽為中心的法相宗和華嚴宗,到了此時便開始衰亡。由於馬祖禪道的手法高超,門下造就出72員南宗禪的大匠,聲動朝野,其中只有一位在家人名喚龐蘊。
在禪宗文獻裡曾提到許多居士,如季翱、白居易、陸亙等等,然而他們都是扮演問話的角色,甚且是被呵責的對象。可是龐蘊卻儼然禪師的姿態,在馬祖的嫡翩中秀出山外一峰,相當惹人矚目。
襄州居士龐蘊者,衡州衡陽縣人也。字道玄,世本儒業(世代都是讀書人),少悟塵勞(年輕時就領悟到塵世紛勞),志求真諦(立志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唐貞元初(唐德宗年號,約西元785年)謁石頭(希遷和尚),乃問:「不與萬法為侶者(不和一切事、理、心、物為伍的),是什麼人?」頭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
後與丹霞(天然)為友。
一日,石頭問曰:「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怎麼樣)?」
(龐蘊居)士曰:「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如果問尋常日用間的事,那就沒有開口的地方了)。」乃呈曰:『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邱山絕點埃。神通並妙用,運水及搬柴。』(那真如本性和尋常日用之間並無分別,倒是只有我自己在和它相對偶相和諧。事事物物不要有是非取捨之念,物物事事都沒與真如本性相違背。分出朱色與紫色來是誰妄加的稱號,看那邱山潔靜得沒有半點塵埃。所謂的神通並妙用,平常得就像
運水與搬柴。)
(石)頭然之;曰:「子以緇耶(出家為僧服)?素耶(在家為白衣)?」
(龐蘊居)士曰:「願從所慕(願意隨從一向所仰慕的)。」遂不剃染。
後參馬祖(道一和尚)。問曰:「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馬)祖曰:「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
(龐蘊居)士於言下頓領玄旨。
我們從以上《指月錄》所載,發現龐居士在見石頭與馬祖和尚以前,對於佛法的義理已有相當自負的見解,所以一開口就問:「不與一切事、理,一切心、物作伴的,你說是什麼人?」妙就妙在石頭一隻手掩住他問話的嘴巴,使得他氣絕臉紅,念頭一時轉也轉不出來,當下返身自照不與萬法為侶者是啥~豁然有所省示。這種宗門的禪法,如非石頭的眼明手快,如非龐蘊的見解可取,兩人不對幹一架才怪呢!
後來,龐居士和同是知識份子卻「心空及第歸」的丹霞天然和尚結為好友。而「天然」二字是馬祖為丹霞所取的外號,所謂「我子天然」是也。馬祖和石頭有是誼屬同門的一鼻孔出氣的道友,因此才有後來的龐蘊參學、嗣法馬祖的事。

佛化家庭無生話
有一天,石頭和尚故意勘察不與萬法為侶的龐居世,豁然有省之後,日用尋常之間畢竟何為?所以問:「見老僧問道以來,日用尋常怎麼樣啊?」
龐蘊回答得相當好,亦即道不遠人,人自遠道,心與道合,萬慮俱捐,那有下嘴的地方?然而有問必有答,也只好呈上詩句繞路說禪了。
石頭一聽,肯定了他,就說:「你以後是出家著僧服呢?還是在家為白衣?」
龐居士答:「願從所慕。」遂不剃染出家。只不過他所仰慕的是大乘菩薩的風範呢?或是小乘解脫的風格?由你來說。
後來龐蘊來參馬祖道一和尚,問的還是那個老掉牙的問題,可見他在石頭那裡只是得個入處,這段時日以來還在「惟吾自偶諧」「運水及搬柴」哪!所幸馬祖一付踏殺天下人的氣勢,答:「等你一口吸盡西江的水,才向你說!」
這一下子,比起石頭掩住嘴巴當下認得路的手法,更是厲害百倍,因為這一句話是毫無道理的,要嘛你就向上一路歸家穩坐,要嘛你就在此認不認路的又迷又悟。誰管你啊!換我是龐居士,我也願意言下頓領玄旨,做個無事人好。話說:居士悟後,以舟盡載珍數萬,沈之湘流,舉室修行。有女名靈照,常鬻竹漉籬以供朝夕。有曰:「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欒頭,共說無生話。」
我們都清楚大乘佛教最重布施,為何龐蘊悟後,不把全部的資產盡行布施,卻用船將它悉數沈之洞庭的湘江,然後全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修行呢?每天還要作手工編竹漉籬,女兒靈照還得常常上街兜售,以換取一天的生活。
日本永平道元禪師在『正法眼藏隨聞記』中,說:「……龐公雖俗人,不劣於僧,他之所以留名禪席,因他將家財沈入海底之故。人們勸他將財物贈與或用作佛事,他卻回答,我已將錢財視為虛幻之物,怎麼可以再給予他人呢?錢財是使人身心憂愁卻又虛幻的東西,所以我不能再將它獻出遺害他人。」此說是否為龐居士的本意,已不可考。
倒是龐蘊一家,他的夫人、兒女也都能做到這種動手用腦解決一家基本的生計,然後追求宇宙人生的真理,讓我們心生佩服。搞不好龐氏兒女還是中國單身『貴』族的急先鋒呢?!你看有男不婚,有女不嫁,為的是在家裡共說真理無生無滅的話語。
龐氏一家是禪宗史上修行最有深度的佛化家庭,可以這麼說。而我們也看到很多夫妻檔一起做直銷,希望日後也會有這麼有深度的直銷家庭出現,大家就可以團團坐共說無生話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直銷與禪的對語

賺錢有理

河蚌與珍珠

精神力量使人平凡而偉大

時間管理12招

時時慈悲心,處處可直銷

黃金湖

創造直銷人的禮儀魅力

成功難,不成功更難

做個全方位成功的直銷領導人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