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使用現在的工具,融入現在的生活,發揮在當下的工作裡,才真正叫做現實。
- 四. Line群族經營興趣
前期提及FB社團ABC主要是以正式的產品或事業登場亮相,但是曝光後或曝光前,還是要經營人際關係,這件事不是經營直銷事業才需要做,而是我們做任何事業或做人本來就該做的,我永遠記得一句話:「我們不可能在沒有耕耘的土地上得到收穫」,而經營人際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投其所好」。
我們必須找到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例如烹飪、烘焙、讀書會、插花、瑜珈等等,這裡面需要有專家,專家就是對這個領域有專長與興趣的人,成立Line群組,主導Line群組,當然還要搭配懂得炒熱氣氛的群組主持者,專家與群組主持者就是A角色,甚至於這是一個綜合性的群組。
重點在A角色要主導議題,經常性地發表意見,跟群組內的朋友互動,偶而約出來喝喝咖啡,走動探訪群組內的成員,B與A合力經營人脈,加上群體的力量,我相信經營人脈就不困難了,得到交情與認同後,再來加入成為組織夥伴,比起快速成交就成為夥伴來得強。
- 五. 適時用視訊對話做為臨門一腳
現在所有的社群軟體都可以視訊通話,通常我們面對面陪著朋友溝通的時候,想要順勢邀約,這時候就可以順帶拿起手機、打開Line視訊與A角色通話,請A幫我們踢最後一腳,因為A的介入與事前的T-UP,會讓我們事半功倍,更輕易達到邀約的目的。
如果視訊可以用在邀約,當然也可以用在成交上。當一對一溝通時,縱使B角色再有能力談產品,畢竟因為「家鄉無聖賢、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與近親無偉人」的觀念,使得成交還是會差臨門一腳,是故,藉由A角色的視訊通話,讓A角色來幫我們促成,比起自己談來得有用。同時A角色還可以協助我們二次邀約,直接邀約與A角色做再次的實體見面,可以做觀念溝通、服務跟進,產品的體驗分享等等。
視訊除了邀約成交之外,也可以做服務跟進,畢竟我們不能讓A角色到處奔忙,以前常說:「拉著上線走,不如請上線做定時定點的溝通。」但是服務跟進有時就必須往外跑,當一定要往外做服務跟進的時候,請藉由視訊,一方面節省上線的時間,另方面也對我們服務跟進注入一股更大的力量。
- 六. 直播是感染現場氛圍最好的工具
人們為自己找藉口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有一些特殊性的活動,因為時間關係,夥伴不能親臨,或是我們的朋友不能到場,會造成遺憾及拖長成交時間,這時,直播功能就是最好的補救方式。
例如,參加一場親子講座,讓我們的朋友感染一下現場氣氛,讓對方知道不來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但直播只能找最適合的片段,不能全程直播,因為若是全程直播,就失去吸引對方來參加活動的意義,最近好友公司在泰國舉辦活動,現場請模特兒穿內衣走秀,晚宴時還讓現場所有夥伴穿著內衣登場,這種感覺如果能透過現場直播,就能吸引不能到場的朋友,這樣的直播就是一群A幫我們搞氣氛,比事後的表達還有魅力。
- 七. 線上ABC最後的目標還事以實體為主
最近中國的微商非常火熱,沒有落地而透過網路進來台灣的公司非常多,同時也因為物流的便利,讓我們覺得買中國微商的產品跟買台灣的產品速度好像是一樣的,但是有一家中國公司的老闆就曾親口告訴我,微商電商再怎麼強大,最終還是要跟直銷的線下運作學習,我必須審慎地提出,線上再如何便利,還是要有實體的情誼做維繫。
我們雖然透過A在線上幫忙邀約、做產品說明、事業陳述,在線上搞活動,經營人脈與氣氛,但最終還是要能在公司裡跟大家一起運作、一起學習,缺少了實體的感覺,感情是虛空的,團隊會變得沒有忠誠度,所以我的e-ABC不是只有單獨在網上運作,每一個動作都需要思考怎麼從線上拉到線下,這樣才會永續經營。
結語:
網路的ABC運用還有很多變通的方法,上述所提及的只是基礎的結構,在智慧手機的年代裡,我們絕不能再使用舊方法運作現在的直銷,甚至有些舊思維也已經不適用了,同時也因為兩岸使用社群軟體的工具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基本上,功能與做法都是相通的,當生活被提升後,思維也跟著提升,倘若直銷的培訓還無法提升,不久就會被現實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