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資直銷企業憑什麼超越外資?
分類 / 專題觀點
作者 / 李斌
期數 / 第211期
內資直銷企業憑什麼超越外資?
朗讀:
2005年《直銷管理條例》頒佈以來,經過3年多的市場調整,2009年內資直銷企業全面發力,高調亮相市場。哈藥、中脈謀求百億市場份額,康力啟動直銷航母,隆力奇吹響戰略號角,新時代穩中有進,這些企業以振興民族直銷為己任,有的企業提出趕超外資巨頭的目標,著實讓人興奮。
作為民族一分子,筆者為這些企業的民族豪情而欣喜,但是作為行業人士,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趕超外資,這可不僅僅是喊一兩句口號就能實現的。應當提醒的是,一些團隊針對外資直銷企業的非理性言論,更有甚者,一些直銷企業借詆毀外資大打民族牌來達到斂財目的,這是應當堅決反對的。
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超越外資
內資直銷企業憑什麼超越外資?怎樣讓一腔熱情的民族直銷情結變為振興民族直銷的現實,這是內資直銷企業應當認真思考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外資直銷長期的積累,已形成了資金、人才和管理上的較大優勢,可以說在現階段,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綜合實力上是有很大距離的,超越外資如果僅僅停留在口號層面,無異於唐吉科德打風車,當有自不量力之嫌;如果制定趕超目標而又能認真學習對方,這才是真正建設性的。
改革開放以來,彩電等行業都在學習外資企業中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超越,最後確立了行業的優勢地位。直銷行業趕超外資也是完全可能的,但需要時間和耐心,需要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站在巨人肩上我們會站得更高,向外資企業學習,我們會少走彎路,還可能走得更快。直銷是舶來品,外資直銷企業的運作經驗和中國本土化的做法,都值得內資企業學習與借鑒。學習不是簡單的複製,往往也不可能完全複製,關鍵是學習外資企業在品質管理、制度建設和流程管理方面的好的做法和思路,要學習外資巨頭如何把良好的企業理念不走樣的貫徹到企業運作的過程和人員的行為之中,要學習外資企業如何加強人才培養、穩定核心團隊的做法,也要學習其規範的市場運作經驗。
隆力奇董事長徐之偉對待外資企業的學習態度值得借鑒,他認為:「向行業先進者看齊、對標學習、複製和超越,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恰恰是一種新意義上的創新模式。我們民族企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不容回避,尤其是在企業規範經營、與政府部門的有效溝通、危機公關和品牌、人才、戰略規劃、資金保障等諸多方面。正是因為有這樣那樣的差距,所以我們要更加深入地向他們學習,同時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自己的優點,比如說我們的地利、人脈,我們熟悉本土市場等等。總而言之,縮短與外資企業的差距,甚至超越外資企業是我們民族直銷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
認真學習,為超越創造重要條件
學習外資企業的經驗要有的放矢,結合自身實踐,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成長。
首先,企業發展有沒有打好基礎,在產品研發和生產、制度和流程建設、核心團隊的建立、與直銷團隊的合作以及政府公關和媒體公關等方面要下大氣力,企業發展到一定的規模,還要進行必要的品牌傳播,這些都是企業必須要做到的,是企業自身成長的基本條件,有些企業還在嬰兒階段,甚至還沒有走出生存期,就大談超越外資,未免有作秀之嫌,還不會走就要跑,這是不現實的,企業這時應當認認真真地學習,為超越創造重要條件。
其次,企業有沒有正確的發展心態。直銷的機會和暴利時代已經過去,必須遠離浮躁。
眼下直銷發展的環境已和以前大不相同,瞭解和接觸過直銷的人越來越多,政策規範的力度會不斷加大,直銷炒作的空間被大大擠壓,理性發展將成為直銷發展的主流。筆者理解新進入市場的企業面臨的兩難境地,以零售為核心的產品導向運作,起步階段非常難,發展週期長,投資者在資金、心態上要經得起考驗,不炒作起步時發展就慢,而一旦快起來就很可觀;而炒作特別是炒作大單帶來的後遺症更大,企業和少數人雖可得眼前利益,這種竭澤而漁的做法往往是斷了自己的發展後勁,對企業和行業形象的影響就更負面了。
中國直銷20年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已經為中國直銷的健康發展找到了參照物,遠離炒作,腳踏實地,把口號變成行動,趕超外資才有可能。同時內資企業的趕超也會給外資企業的創新和發展帶來動力,內外資直銷企業在良性競爭中共同發展,這對行業的健康、社會的進步和穩定都具有積極意義。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251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