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為什麼重視兼顧?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曾仕強
期數 / 第179期
中國式管理為什麼重視兼顧?
朗讀:
一般來說,我們考慮事情的時候,很容易一廂情願地鑽牛角尖。依據自己的專業,憑著個人成見,站在偏頗的角度,固執而不知變通,卻愈想愈有道理。殊不知已經想不開而走入偏道,逐漸「只看到一隅,而失去全貌」。
孫子兵法的第一篇,一開始就提出「經之以五事」。拿「道、天、地、將、法」這五件大事,來度量自己的實力。兼顧這五種方面的情況,當然能夠全面瞭解自己。
道是組織同仁共同認定的目標,表示大家都明白為何而戰,並且願意同心協力,發揮高度的組織力。天指畫(白天)、夜(夜晚)、朝(清晨)、暮(傍晚)、風(刮風)、雨(下雨)、晦(陰暗)、明(明亮)的天時。雖然人力不可能加以控制,卻必須分配合力利用。
地為所處的環境,包括遠近、交通狀況、地形地物。將即指揮官(執行長)的智(多謀)、信(不欺,信賞必罰,財務公開)、仁(關心同仁)、勇(不懼)、嚴(態度嚴正,紀律嚴明)。五臟俱全,實在不容易。
法的內涵,主要是偏制。服務規律、經費、設備、工具和後勤支援。從這五種角度,做好全面性的衡量,才叫做兼顧。
管理者要做到兼顧,必須具備三種條件,分述如下:
一、目貴明。人人都有眼睛,卻經常視而不見,見而不明。到處都是「開眼瞎子」,還自認為什麼都看得見。管理者實施走動式管理,並不是腳到心不到,走到便算的。應該眼到心到,而且看得明白,這才算數。
二、耳貴聰。常聽管理者說,「我親耳聽到的」,不料卻聽錯了。因為多年喜歡多說少聽,以致聽的能力大幅度降低。由於心存成見,使得話的原意,遭受嚴重扭曲。聽得清楚,也不一定正確。聽得明白,說不定已經走樣。管理者有耳目,並不能保證所傳達的訊息,是正確的。
三、心貴公。就算管理者耳聰目明,只要心不公正,任何訊息,都可能加以扭曲,造成錯亂。所以公正的心,成為基本的保障。一旦因私廢公,那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鬼谷子在符言篇所提示的「目貴明、耳貴聽、心貴智」,我們把智字變成公字,應該是兼顧的最佳方式。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