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形象贏得人心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黃慰萱
期數 / 第58期
真實形象贏得人心
朗讀:
有一句廣告詞說:「演什麼像什麼」對於前踏入直銷領域的新人而言,如何稱職地拿捏直銷商、講師、領袖、行政人員等種種不同的身份,著實有些許多困難點。
演什麼,像什麼
許多專業人員花很多時間熟記專業知識,背下許多術語,準備多樣招式,努力扮演「專業角色」。殊不知,當別人無法感受專業角色的真實性時,便會產生保持距離以策安全的心態。茲舉下述故事為例:
案例一:小雯剛從美國拿到碩士學位,很快地,她找到一份與所學相關的工作,工作內容包括教導5、6位剛由大學畢業的新鮮人;教導工作的內容是小雯的專業,小雯只須多花時間去預備資料及教具便可輕鬆應對。
但令小雯苦惱的是,她也只不過比這些新鮮人大2、3歲,為了要使這些人信服自己,小雯開始建立「權威感」;說話時,她試著收緊喉嚨、集中口腔力量並放慢速度,強調每一個字;穿著套裝,慢條斯理的樣子,雖然平常只有1、2小時的教學課程,但感覺上卻愈來愈有權威
感。
某天,課程長達一天,當小雯下課,快步溜回辦公室與同事嘰嘰瓜瓜地說了一大段話後,同事見狀說:「妳熬了一天噢!」小雯馬上鬆了一口氣回答:「是啊!好累!」
小雯雖然將導師的角色扮演得很好,但是同事能夠看得出來小雯為了角色扮演熬了一天,不知道那些學生是否也會感受到小雯的「熬」與「演」呢?
60年代形象觀念被重視的初期,人們為了「形象」努力扮演自己角色,到了70年代,坊間出版一堆書籍及論文發表,討論如何觀察及收集細小的訊息,來確認對方扮演的真實性,經過十幾年的資訊累積及自我訓練,歐美各地現在正流傳一句話,「假的,我們看太多了,我們現在一眼就看穿了!」
人的本性深藏著對真實與真知的需求,即使原本在授課內容中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卻因為演員「演」的感覺不好,而觀眾不願意打開心扉,心平氣和地接受,似乎真實性比真知還重要,真實性的「感受」先於真知的「感覺」,就像我們也常說:「奇蒙子(心情)對了,一切好說!」
真誠打動人心
案例二:琳琳也是位剛渡過洋的碩士,在某日戶外教學中,她穿著牛仔褲與學生同起同坐、打成一片,小雯看在眼裡,認為琳琳的作為不符身份;但是,無論琳琳說什麼,學生都非常有興趣,戶外教學在一片愉快的氣氛中完成。琳琳為何可在如此輕鬆的氣氛下教學呢?
上述兩個故事中,這兩個老師的學識相差無幾,他們的區別只在於後者傳授專業知識前,專注教學目標及結果的達成,而不在於自己「扮演」角色的成功於否。
人很少依知識、邏輯或理解而行動;正常情況,一個人行動的理由是基於感覺、情緒,而非基於理性。引發情緒後,才能有所行動,因此你愈能有效地引發一個人的情緒,就愈能使他去做有利於你思想與行為的行動。
同樣地,專業人員不只是靠能言善道的「說服」,而是在於勇敢表現真實的自我本相,積極、學習、勇於面對,進而真誠的關懷,才能打動對方的心。在任何領域內,一個能成為真正領袖的人,乃是靠他真誠的行為與態度來贏得他人的投入與合作。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