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在2024年大幅修訂包裝減量規範,不僅食品、化妝品,連保健品、家用品、日用消費品都被納入檢查標準。超市貨架上的新包裝一個比一個簡約,厚重塑膠與華麗紙盒正快速消失,改以再生材料、可回收或生物可分解包材登場。消費者對「減塑」與「碳足跡」的敏感度,正在改變產品研發與包裝設計。
從減少包裝體積開始
現在談環保,已經不只是減塑而已。真正的綠色包裝,是從設計源頭就開始思考:材料是否可回收?製造過程是否節能減碳?包裝體積是否能有效降低運輸成本?越來越多直銷公司將這些問題納入品牌策略中。
直銷公司在環保包裝的實踐一直具備獨特的先發優勢,1959年,安麗推出「L.O.C.多用途強效清潔劑」,是最早可被生物分解的清潔產品。安麗的居家清潔用品系列以高濃縮的概念,大幅縮減產品體積與重量,更少的包裝材料,減少了塑膠瓶的生產與廢棄,在減碳概念還沒受到普遍重視的年代,已經做到降低運輸碳排。
近年來,直銷公司也在包裝上變身與瘦身,如:用袋裝取代PET容器、禮盒套組內不使用塑膠內襯、縮小外盒尺寸,產品紙盒內不再使用塑膠撐托等,而居家清潔用品與保健品的補充包,鼓勵消費者重複灌裝、減少一次性包裝丟棄,有效降低塑膠廢料的產出。
包裝從濃縮進化到再生
早期,環保包裝強調濃縮,用更少的容量、更小的包裝,減少塑膠與紙張的消耗;但今天,不能光是減量,還要把「再生」納入設計環節,讓包裝成為資源循環的一環。
以安麗為例,在其全球永續宣言中強調,印度工廠已做到生產過程100%塑膠廢料回收再利用,且導入800公噸的消費後再生塑膠(PCR Plastic)做為原料,其雅芝植萃能量系列產品,全球包裝減塑21%,超過130公噸。。

安麗的濃縮居家清潔用品,在減碳概念還沒普及的年代,就做到環保減碳。(翻攝1991年10月安麗月刊)
如新則承諾,在2030年更換所有產品包裝,實現可回收、可循環利用、可重複使用、簡化或可再生。目前,如新透過縮減 ageLOC® LumiSpa® 包裝紙盒的大小,每年節省178噸的紙張,相當於3017棵樹。在12款產品容器中使用了25%的再生塑膠,節省了18噸的塑膠用料。
艾多美則將資源循環變成全民運動。2021年,美攜手全球回收公司TerraCycle,發動全台約800個教育中心參與空瓶回收,回收來的瓶罐不只是分類,更直接升級改造為戶外長椅,回到艾多美園區成為品牌與環境共好的象徵。
從濃縮到減量,從再利用到再生包材,永續包裝的進化,正是直銷品牌競爭力升級的縮影。
產品本身也做環保再生
包裝重視環保再生,許多企業連產品本身也是再生產物,寶特瓶、廢棄漁網可以變成球鞋、運動服,咖啡渣、甘蔗渣及稻殼都能製成吸管或餐具。
安麗的益之源淨水器,濾心就以天然椰子殼活性碳粉末壓製而成,一支濾芯可取代數千瓶寶特瓶裝水,大幅減少塑膠使用。挪威士則將回收寶特瓶製成超細纖維產品,截至目前已回收超過1200萬個寶特瓶,產品添加銀離子,強調不用清潔劑就能高效清潔皮膚與居家環境,減少化學清潔劑的排放與包材浪費。
環保理念更滲透到包裝細節,挪威士的布料產品僅用一張厚紙片包裝,徹底捨棄塑膠外袋,消費者一拆封就能感受到品牌對減碳環保的堅持。這種從產品設計、材料選擇到包裝細節的全面減碳,讓每一個被帶回家的產品,都成為地球永續的小小貢獻。

挪威士的環保布料,只用厚紙片包裝,落實品牌的環保口號。(圖片提供:挪威士)
永續包裝成為品牌長青的基因
對直銷企業而言,投入綠色包裝,不只是應付法規、跟風潮流,更是品牌價值升級的關鍵一步。過去,環保常被視為額外成本,如今卻成為打動消費者、強化品牌好感度的致勝武器,特別是對於新世代消費者,產品是否擁有環保認證、是否使用可再生材料,往往是購買決策的重要關鍵。
包裝上的每一個環保細節,不僅是響應全球減碳的號召,更是在為消費者提供一種友善環境的消費選擇。所以,當你下次從直銷商手中接過產品時,不妨留心一下,這小小的包裝裡,正蘊藏著品牌對地球環境的承諾,以及對永續未來的無限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