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甫
2007年台灣直銷事業營業總額出乎意料僅僅下滑四個百分點,一般預料,531億這個數字應該就是谷底了,雖然多數業者對於2008年的信心依舊不足,不過,經過了06、07兩年的探底,2008年可望會是直銷業走出寒冬的好時機。
96(2007)年直銷事業調查報告終於在7月底出爐,根據公平會的調查顯示,2007年台灣地區直銷事業總體營業額為531.1億,較上一年度(2006)年減少22.3億元,減少幅度為4%;營業額10億以上的公司為12家,較2006年減少一家。(表一)
表一、2007年十億以上公司營業狀況一覽表

M化的鐵証
12家營業額10億以上的公司佔全部營業家數之4.7%,但營業額卻佔總體營業額之60.9%。顯示直銷市場M化的現象越來越明顯,中型公司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除非能夠設法較快成為大型公司;否則,沒有特色沒有策略的公司,只能跟95%的公司分食208億的市場,平均一家只能有0.9億的營業額;事實上,扣除五十大中11-50名直銷公司的營業額,則小型直銷公司平均營業額甚至小於五千萬。
有些公司甚至年一千萬年營業額都做不到,這樣如何對希望透過直銷事業改善生活的直銷商有所交代?
日系公司完全退潮
有很長一段時期,台灣直銷事業基本上是美商六家、日商兩家、台灣兩家的局面,不過,這種平衡從2006年開始被打破,2006年,本土的克緹公司與日係妮芙露公司雙雙退出十大行列,十大公司基本成為美商的天下,日系公司只剩善美得,而本土公司則暫時沒有任何蹤影。
到了2007年,十大公司的屬性又產生了重大的變化,日系公司善美得繼妮芙露之後,也退出了十大的行列,因此,十大行列中已無日系公司的蹤影。
妮芙露與善美得的衰退,充分顯示傳統日系公司高單價耐久材產品概念及累積制的制度在直銷消費化的時代浪潮中已經很難經得起考驗,而日系退潮的殘酷教訓更說明了高投資風險的切盤或代理作法已經很難被精打細算的消費者所接受。
相對於傳統日系公司的退潮,新概念的日系公司綠加利在最近兩年則有相當出色的表現,綠加利是否有可能再未來挑戰十大,並且成為日系公司的新代表,特別受到矚目。
本土公司的機會
2007年,本土公司有兩家直銷公司進入十大的行列,一家為葡眾,另一家為東震。
葡眾公司在連續四年超過20%的成長之後,成為十大公司新面孔。
葡眾公司從2004年開始,已連續四年大幅成長超過20%,2007年的營業額為12.6億,較上一年度成長22%,這一股氣勢,使得葡眾在完全不被同業注目之下,突然間成為十大公司。
葡眾的崛起,與母公司葡萄王的行銷策略、品牌策略有相當巧妙的關係,在葡眾本身,經營手法顯得極為低調,不過,葡萄王母公司密集的片頭(電視節目開始前)廣告策略,無一位葡眾的產品與事業形象帶來極大的效益,故而,繼葡萄王靈芝王取得靈芝普銷市場的龍頭地位後,葡眾的靈芝產品也在直銷市場中取得領先的地位。
繼靈芝之後,葡眾也跟著母公司大力拓展優益菌市場,也有明顯的成績。
大多數公司並沒有一個母公司可以帶動事業部門,不過,葡眾的連年高成長卻給予直銷界一個很重要的啟示,那就是,任何一加工必須先瞭解自己真正的優勢是什麼?然後充分發揮這些優勢,遠比老是限在直銷幾個術語裡面打轉要好的多。
低調的東震公司以五型命理與日用保健產品結合,可以說是直銷界的一個異數。東震也是2007年十大直銷公司的新成員,也許,在不景氣的情況下,五行的概念加上開運的訴求總有一定的市場。
即使在很多直銷界的人看來,直銷事業講五行、談開運,好像與生物科技與全球化浪潮有點格格不入,不過,東震堅持走自己的路,似乎也能避開競爭的紅海,擁有自己的一片市場版圖。
推薦的困難
2007年直銷參加人口增加了38萬人,總計直銷參加人口為568萬人。
如以領取獎金人數93萬作為經營型直銷商之基數,則2007年每人一年平均推薦人數只有0.3人左右,如果以月收入五萬(201億/60萬)之3萬3千位專職經營者為基數,則每人每年的平均推薦人數也只有11人。大致上,每位專職者每個月平均推薦人數約為一人,可見推薦相當不易。
服務的不足
相對於推薦的不易,如果568萬參加人都能夠受到關心呵護,進而產生消費產能,那麼直銷事業的表現將不可同日而語,問題是,從2007年真正有直銷消費行為者只有128萬人來看,多達440萬(近五分之四)曾經參加者並沒有被關心、呵護、耕耘,以致於這440萬人即使不仇恨直銷也顯然與直銷沒有關係,即使有越來越多的直銷企業設法以更精緻的客戶服務來補強這個缺口,不過,從440萬這個數字或五分之四這個比率一就突顯了,所有直銷企業關心呵護既有消費者的服務空間還是很大。
除了市場M化的影響之外,直銷行業未來還必須面對一個全球性健康產業通路的共同問題,那就是,直銷通路在保健產品領域的通路優勢正逐年遞減中,在臺灣,由於沒有比較客觀的保健產品通路的數據,在此我們引用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KHIDI)、健康機能食品協會(KHSA)合作調查韓國保健品通路消長的數據來說明這一個直銷行業必需謹慎以對的現象。
根據此依調查顯示,直銷通路於2004年仍舊是韓國保健產品絕對優勢的通路,佔所有保健產品販售總值的79.2%,到了2005年,直銷通路所販售的的保健產品佔全部保健產品總值的71.4;2006年又跌為69.1;2007年再次下跌為65%。
相對於直銷通路銷售保健產品的比率日益下滑,百貨/藥妝/網路等通路的保健產品銷售比率則每年以10~20%的比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