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2007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71期
把握2007
朗讀:
在三月的訪談中,我們發現,已有數家公司在一、二月這個被視為直銷度小月的期間,出現了可觀的成長,甚至有的成長了30%、45%。
至於像安麗、雅芳、美樂家、如新、賀寶芙這些公司,自2006年起播下的新經營策略種子,也很有可能在2007年收穫第一次的業績果實。
於是,有別於前兩年的苦悶,今年的直銷界在開春以來,撥雲見日的樂觀氣氛已再度渲染開來,2007年台灣直銷界確實是一個可以期待的好年冬。
在這樣的氣氛中,我們也發現,直銷界必須更積極面對異業通路對直銷保健產品市場優勢的威脅。
根據公平會統計,2005年台灣直銷健康領域產品的產值仍保持讓人滿意的成長(增加
1..30億元);但是,從EICP較長期的調查分析中,直銷界的健康產品市場事實上已較1999年減少了36萬個消費者(EICP的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直銷界健康產品的消費者在1999年達到最高,佔13~64歲人口的6.2%,約為112萬人,為;2006年則降為4.2%,約為76萬人。)
這個數字一方面顯示,直銷健康產品消費者的個人平均消費額似乎有偏高現象;另一方面則突顯了異業通路在最近幾年之間正快速對直銷健康市場產生明顯的擠壓效應。
異業通路的優勢在於價格、廣宣及實體通路,包括家樂福、屈臣氏、康是美以及許多採取準量販型態的連鎖藥局,現在都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營養補助食品;而異業通路較直銷通路不足的健康推廣意識與健康教育專業,現在透過網路媒體的興起,已明顯縮小了彼此的優劣勢差距。君不見,在鍵盤上打上「骨質疏鬆」四個字就有23萬則可參考資訊,即使縮小範圍為「預防骨質疏鬆」也有十萬五千條資訊,其間更不乏榮總、台大醫師的專業講解。
在這種情況下,許多消費者很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狀況查詢健康資料而不會依賴直銷商的健康諮詢服務,並前往異業通路比價購買。
面對這種威脅,產品的研發升級、品牌的打造以及直銷永遠的優勢──可以提供更滿意的人際服務,恐怕是把健康產品消費者留在直銷通路的主要策略吧。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