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創業看這裡!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沈世玲
期數 / 第112期
成功創業看這裡!
朗讀:
農曆年一過,街頭又多了一些公司倒閉被迫失業、遭裁員或中年轉業的人口,大家共同的心聲應該是「工作機會變少了!」。
不景氣讓企業的人力補給轉向謹慎保守;據美國挑戰者顧問公司的調查,光是2000年,美國企業就裁掉61萬4千個工作機會,估計2001年情況更慘烈,會減少約200萬個工作機會。
在台灣,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去年前半年,企業減少雇用員工人數就將近14萬人。而今年1月的人力資源統計結果顯示,台灣地區的失業人數有51萬2千人,約佔總勞力的5.14%(失業率)。以教育程度分析,高中(職)人口的失業率最高,佔5.82%,國中程度以下次之,有5.18%,25~44歲的失業人口最多(27萬7千人),超過失業人數的一半以上(54.10%)。
資料顯示,青壯年是失業人口的大宗,他們大多數也是家庭生計的支撐者,以目前就業市場「僧多粥少」的狀況,失業族想謀生路,似乎只有自行創業一途。
創業維艱謹慎為上
談到創業,很多人聯想到的就是擺地攤或做加盟連鎖業如餐車、中西式速食、外帶飲料等等,但仔細評估,上述行業還是需要一些資金投入,少則5、6萬,多則3、40萬甚至百萬,相較於直銷業的「無門檻」,後者顯然更「切合需求」。
直銷產業與其他產業不同之處,在於直銷是屬於「人」的事業,以面對面互動的方式,由銷售人員進行說明與示範,直接將產品與服務銷售予消費者,有別於現存的固定店舖式通路型態。
廣義來看,直銷人本身就是個「行動店舖」,提供優良產品、專業產品訊息及完整的售後服務,而每個組織團隊的複製動作等於是在做加盟連鎖,全部的材料(產品)與knowhow則來自公司。
中華民國直銷協會理事長劉明雄表示,直銷是個沒有進入門檻的工作,因為加入後,直銷公司與所屬組織均會提供完善且健全的教育訓練,協助個人具備經營事業的各項知識與技能。唯一有的門檻是心理障礙,因為許多人仍對直銷業抱持不正確的誤解與排斥心理。
事實上,在台灣耕耘超過20年的直銷業,為了消除民眾疑慮、保障從業人員與消費者權益,早在1990年就經內政部核准成立「中華民國直銷協會」,其後更主動與相關政府部門溝通,於1992年共同催生了「直銷管理辦法」及「公平交易法」。另外,業者也自1996年起致力實施「商德約法」,嚴格要求公司及相關從業人員的自律性與正規性。
值得一試的創業選擇
有鑑於目前許多失業人口將遣散費匆促投入小本經營的生意,但卻因不具經營經驗,導致血本無歸。劉明雄認為,不論是失業、轉業或兼差人口,都可考慮從事直銷業。因為經營個人的直銷事業,所需的成本通常很低,只需購買一份價格平實的創業資料袋、銷售輔助用品或示範工具箱即可,幾乎不需要有任何庫存或其他現金投入。
同時,在投入直銷業時,各公司都有一套完整的教育訓練系統,讓消費者可以免費接受完善的教育訓練,在真正了解後再從事銷售行為,大大降低了因急於找事做而產生的機會風險。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暨直銷協會督導人趙義隆則認為,直銷業是個「漸趨成熟」的產業,並已開始走向個人化知識經濟的產業型態,是個「人與知識」的產業。他同時提出4點直銷鑽石經營概念給有心從事直銷的朋友參考:1.投資自己(學習相關知識與knowhow);2.充分了解公司產品與服務;3.發展組織(團隊運作力量倍增);4.充分了解公司制度(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公司)。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