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企業邁向國際,金流是最關鍵的基礎建設,因為一旦金流出錯,一切心血都白費。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落地直銷,若沒有合規穩定的金流機制,再好的產品也難以流通全球。8月13日,傳智集團主辦、傳銷公會協辦的2025直銷菁英共學營第三場講座,針對本議題邀請美商凱麗東南亞區總經理洪淑瑛與街口電子支付資深經理侯威宇分享如何透過新金融工具與合規金流設計,成功跨足海外市場。
整理/編輯部‧攝影/康霽
本場講座以跨境金融為主題,直銷產業關注的不只是跨境的金流,還要瞭解電子支付工具怎麼合法運用,因此特別邀請曾在跨國金融與資產管理領域深耕多年的美商凱麗東南亞區總經理洪淑瑛,主講企業跨國經營時要注意的金流問題;講座下半場則邀請街口支付資深經理侯威宇,深入淺出介紹跨境支付的演進過程和現況。
Part 1
跨國經營新金融

從金融業轉戰直銷,洪淑瑛笑說:「比起金融大腕,直銷人真的單純許多,不過,這種單純,也可能導致直銷企業發展跨國金流時,忽略各國法規的差異。」與一般的產品銷售不同,直銷公司經常涉及獎金發放、電子錢包、跨國分公司轉帳與第三方支付等複雜金流,一旦踩到紅線,不僅帳戶被凍結,甚至可能危及公司生存。洪淑瑛從以下幾點分析,點出直銷跨境金融的紅線與法規要點:
˙法規不同,不能一套走天下
不可以把台灣的做法直接套用在香港,也不能把香港的方式照搬到美國。比如在香港,要提供投資建議或資產管理,必須持有相關牌照,否則就是違法。中國大陸則對「傳銷」定義嚴格,至今仍禁止雙軌制等制度。忽視當地法規,不僅無法開展市場,更可能因違法經營被迫退出。
˙反洗錢與外匯管制是最難跨的門檻
跨境金流最常遇到的挑戰,就是反洗錢與外匯管制,一般洗錢模式,有將現金混入日常營收洗白,例如以前常見的24小時營業眼鏡行或透過賭場洗錢;也有利用人頭戶,將資金匯入第三人帳號掩飾來源。還有一種洗錢方式,就是小額拆分存款,如香港單日現金存款上限是 10 萬港幣,常有人利用多個帳號或分天存入以規避監管,一旦被查獲,後果將非常嚴重。
˙禁入「現金交易」禁區
「直銷公司絕對不能收現金!」洪淑瑛特別提醒,跨境發展時,不收現金的原因很簡單,現金缺乏憑證,難以追溯來源。短期內或許可以避稅,長期下來,就成為公司的隱患,每一筆交易都應該要有匯款憑證,確保金流透明。開海外分公司不代表落地,唯有在當地繳稅,才是真正的合法經營,該繳的稅不要避,該賺的錢才賺得到。
˙便利與風險並存的電子錢包
直銷常設計電子錢包來儲存獎金、轉換購物點數,但不同國家對此規範差異很大。在台灣,電子錢包等同現金,必須提列為應付帳款並報稅;而在馬來西亞,若獎金存在電子錢包未提領,暫時不需報稅;韓國則是嚴格限制使用電子錢包,防止成為洗錢管道。直銷公司應採最高標準來處理,避開稅務風險。
˙KYC不足是潛在漏洞
KYC(Know Your Customer)是一種強制性的身分驗證程序,是金融業用來確認客戶真實身分、評估潛在風險,並且防止洗錢、詐騙等非法行為的流程。在金融業,客戶要填20幾頁的 KYC 表格,銀行才會跟他往來;但在直銷,消費者只需填一份入會單。這並不是說公司要確認消費者信用沒有瑕疵,才能賣東西給他,而是要留意交易細節。當KYC不足,直銷平台就容易淪為洗錢工具,因此,當市場出現大戶時,一定要留意每一筆交易是否合理合規。
˙透過IT 系統,取得防弊與便利的平衡
防範因為KYC不足而產生的弊病,通常會透過IT系統的示警。跨境交易常出現「異常刷卡」:如同一張卡片短時間多次交易,或跨國購買同額商品。若系統無警示,容易引發銀行凍結,但設防過嚴,會員可能因無法刷卡而抱怨。直銷公司必須與銀行合作,建立「交易監控與通報」機制,才能在合規與便利之間找到平衡。
「金流不到位,組織等於白幹。」洪淑瑛強調,營收如何回流總公司、海外分公司的相關合約簽訂,以及KYC的落實,都是跨境商業模式能否落地的命脈,直銷跨境經營的最後一哩路,不是產品、不是制度,而是金流合法,「進來與出去的錢,都遵循當地法律,海外分公司就能順利穩定發展。」
Part 2
跨境支付渠道概述

街口支付資深經理侯威宇系統化介紹跨境支付的歷史、現況與未來發展。「跨境支付並非現代產物,自人類有跨國貿易的年代就存在了。」如漢代開始的絲綢之路,中國用絲綢換取中東的香料,以物易物;隨著時代演進,跨境支付工具也不斷變化,從黃金、匯票到信用卡,至21世紀的電子支付平台與線上銀行,讓跨境匯款和支付更加即時與便捷。
全球跨境金流規模突破156兆美元
受到數位化、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以及全球化趨勢的影響,截至2024年底,全球跨境金流規模已突破156兆美元,其中企業對企業(B2B)交易佔比高達90%,成為跨境金融的主體。個人對個人(P2P)及企業對消費者(B2C)交易雖僅佔10%,但其增長速度驚人,將是推動未來市場擴張的重要引擎。
跨境支付歷經了從現金、電報匯款,到SWIFT(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主導的銀行間訊息傳遞的時代。然而,傳統SWIFT系統雖保障安全性,卻存在高成本、低效率、透明度不足與受地緣政治影響等問題,尤其對小額、高頻交易而言,手續費高昂且流程緩慢,促使金融科技創新應運而生。
近年來,即時支付系統(如印度UPI、歐盟即時支付網絡)、數位錢包(如支付寶、街口支付)、區塊鏈技術與央行數位貨幣(CBDC)等新型支付工具快速崛起,這些技術不僅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提升速度,更實現了資金流動的透明化與去中心化。
例如,印度的NPCI系統普及率超過90%,大幅降低國內與跨境交易成本;歐盟憑藉單一貨幣優勢,建構跨36國的即時支付網絡;而區塊鏈技術如RippleNet,更實現點對點跨境清算,繞過傳統銀行體系,尤其在非洲等新興市場,幫助許多無銀行帳戶的勞工實現安全、低成本的薪資收付。
此外,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發展備受關注。中國、新加坡、香港等地已積極試驗零售型與批發型CBDC,未來有望實現全程可追溯、防洗錢的法定數位貨幣系統,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與合規性。
金融科技企業,如PayPal、Airwallex、Toss等也透過API整合、虛擬多幣別帳戶等服務,為中小企業與自由工作者提供更靈活、低成本的跨境金流解決方案。未來5年,全球跨境金流規模預計將突破250兆美元,成長動能來自數位遊牧民族、跨境電商、軟體服務訂閱等新型經濟模式。
跨境金融正走向多元、碎片化與生態協作的新時代,沒有任何單一系統能主宰全球市場,而是透過技術整合、法規協作與用戶體驗優化,共同構建更高效、包容的全球支付網絡。
至於直銷產業如何透過跨境支付工具完成銷售、獎金發放,到優化服務與風險管理的操作實務,侯威宇另以專文分享(見P. 62)。
- 美商凱麗東南亞區總經理洪淑瑛強調,合法合規是跨境金融的第一原則。
- 街口支付資深經理侯威宇系統化介紹跨境支付的過去、現在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