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取經沙盤推演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44期
海外取經沙盤推演
朗讀:
隨著「地球村」觀念的普及,台灣目前所面臨的最大課題是如何推動務實外交,走向國際。在這樣的趨勢下,許多有遠見的企業,不論是傳統企業抑或直銷業,無不卯足勁的去開拓海外市場以擴大行銷通路,致力於將個人經濟與大環境結合。姑且不論成效如何,此舉無疑是將業務推向高峰的第一步。
直銷商從事海外直銷的方法可說是花樣百出,一直在求新求變。從一開始的單槍匹馬,赴異域開疆闢土充滿了烈士的精神,進化至組team前往發揮團隊精神;再至成立海外事業部,專門從事開拓海外市場的規畫與人員的訓練,一路走來悲喜交加,且聽各路直銷菁英細說分明,及從事海外直銷應注意的事項。
貿然行動功虧一簣
楊宗憲認為從事海外直銷前應有的準備,要從經營者與直銷商兩方面來看。
直銷商在從事海外直銷前,應先規畫出可以經營的點(國家),之後開始列出在海外的親友,並預先告知自己將前往的訊息;見面時的穿著打扮要符合當地的風俗民情,初次接觸時應避免在海外的分公司,以免讓親友築起心牆。另外要以分享事業的角度為出發點,而非以產品做為導向,否則會功虧一簣甚至斷了線。當然在進行上述的動作前,自己要先對公司、產品有充分的了解,溝通的技巧更應圓融。
楊宗憲認為,從事海外直銷之前,經營者應確實了解當地的風俗民情、稅務、法律規範,再擬出一套適合當地的制度,以免硬生生的移植制度而發生水土不服的情形。
過往單槍匹馬開拓海外市場的方法及觀念實已過時,而且不具效率。有鑑於此,楊宗憲說,從事海外直銷前,經營者應成立「海外事業部」,全力規畫有關從事海外直銷的種種事宜。
曾仁暉則站在直銷商的立場來看,認為從事海外直銷前應先想好協助海外下線的方法;從自身的經驗來觸發感動是最好的方法,長期對海外下線付出愛和關懷才是必需的,不能只抱著播種的心態,因為愛和關懷是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蔡宜伶以過來人的經驗建議,還是直銷菜鳥時不要貿然從事海外直銷,此時不論是自身的經驗或資金均不足,如何帶領下線都是個問題,更遑論了解公司的經營理念。羅永明也認為從事海外直銷的直銷商要有一定的經驗。否則不論對公司或個人都會有負面影響。
羅仲年則強調,經營者與直銷商應徹底緊密結合。只要直銷商願意從事,開發海外市場就不會太難,但要和公司配合、結合,不以個人意志為最高準則。
成功無國界溝通無人種
「成功無國界」、「溝通無人種」是曾仁暉實際從事海外直銷的信念;秉持這兩個信念使他認為語言、風俗習慣不會成為海外直銷的障礙,愛和真心會消滅一切的隔閡,甚至海外組織會比國內組織來得緊密。
楊宗憲則指出,進軍海外市場的產品絕不要跟當地的仿冒市場做正面衝突,在當地成立直營的分公司、企管公司做教育訓練,以此了解當地民眾的生活習慣,進而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好的產品不分國界」,蔡宜伶認為在一開始接觸時,要先分享產品而非制度。另外,對於每個國家的民族性格需有所掌握,譬如韓國重男輕女的觀念較重,進軍韓國市場時,就需對男人講制度、對女人講產品,方能成功。
羅永明則認為應該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困擾,對當地國的政治、宗教問題,應保持中立、超然的立場,不要去碰觸。
然而,哪個海外市場最具發展潛力,哪個海外市場的直銷人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呢?
不可諱言的,直銷是21世紀的產業金礦,而這產業金礦的絕佳市場則在亞洲。各路的直銷菁英在面對如此龐大的海外市場時,無不將焦距鎖定大陸市場;而大陸雖然不是個最好的市場,卻是個最具潛力的市場。
以學理的角度來看,大陸政治不穩定、政策朝令夕改、人民生活素質低落、知識水平也不高,這些都相對的影響其產品購買力。但是曾仁暉認為,市場的成熟度與產品價格並不見得會有必然關係。從務實的觀念及人體的需求來看,只要產品能夠真正對人體、生活有助益的話,相形之下價格就不是那麼重要。
「不成熟的市場最具冒險的精神與機會。」這是楊宗憲在開發大陸市場時的感想。大陸人民教育水平低、生活困苦,再加上政治的不確定性,雖然都是直銷的致命傷,但大陸的人民在經濟改革開放後,形成了許多個體戶,因人民窮怕了,直銷適時的進入,無不使當地人民視直銷為翻身的機會。在這樣的狀況下,對於當地直銷商的訓練,無法趕上直銷商的成長速度甚感困擾,再加上實行共產主義的大陸並無集會的自由,教育訓練難上加難,使得直銷的特性無從展現,直銷的精神也無法深入民心。
國際化就是要本土化
羅仲年指出,反攻大陸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銷,共產主義的社會雖然閉塞,但卻是個很大的挑戰,以分享事業的心態做媒介,打開產品的通路,會使開發大陸市場的困難度降低;如再搭配許多有經驗的東南亞直銷商同去開發,打開大陸市場將不再是夢想,而是指日可待的。
蔡宜伶指出因文化的差異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格格不入,所以在開發海外市場時,應以與當地同質性的人來做開路先鋒為佳,再以產品好處的角度切入,會較易獲得共鳴。另外,在培訓人才時,不應分國界、人種,因感情與資訊是無國界的。
羅永明及李庭廷皆表示,進軍大陸市場是早晚的事,但不能不考慮其市場的成熟度及人民的生活習慣。立足台灣,放眼世界是必然的趨勢,但是「教育」當地大眾的直銷知識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萬萬馬虎不得。
「國際化就是要本土化」或許可為直銷商如何從事海外直銷做個註腳。在進軍海外市場時,要能與當地法令相容;對風俗民性更需瞭若指掌,方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另外與政府、媒體、同業間更須有良好的互動,如此才能將排外性減到最低,在進軍海外市場的第一站時,也應從首都開始,首都都市化程度高,人民思想也較開放,對直銷事業來說是有助益的。
人是絕對不走回頭路的。從事海外直銷既是個必然的趨勢,再苦再累也都得去開拓,除了是跟上時代的腳步外,更是滿足個人成就、締造公司長紅業績的唯一方法。但在從事前,需做好萬全的準備與規畫,不能逞匹夫之勇貿然從事,否則只會乘興而來,鍛羽而歸。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