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什麼呢?不是南極到北極,也不是地球到火星,而是客戶人站在你面前60公分處,他的心卻彷彿距離你6000光年,想成交得再等3000年。為了不要等那麼久,就用「先上後下」原則來拉近心的距離,加快成交速度吧!
經營組織行銷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世界上最關鍵的距離,不是百米短跑第一名和第二名間的差距,也不是電影裡頭纏綿悱惻的愛你一萬年。對大家來說,這個關鍵距離,一旦突破,可以成為大富翁,而且這個「富」沒有極限,你可以從在地級首富,變成台灣級首富,再變成世界級首富;相反地,若不能突破這個距離,那麼,跌落也可能無極限,你可以從本月業績墊底,到整年業績墊底,甚至到……一輩子都無法實現自己的目標。
這個距離,就是錢從客戶的口袋飛到你口袋的距離。而既然錢不會自己長翅膀飛過來,那麼口袋的距離,其實就是腦袋的距離。簡單說,你可以讓客戶願意和你拉近距離嗎?願意的話,錢就離你比較近;不願意,那你連錢的影子都看不到,更遑論要賺到它了。
重新定義你的距離定理
怎樣的客戶願意跟你拉近距離呢?好比說,兩個人各自站在相距遙遠的兩個山頭,需要借助望遠鏡才看得到對方,但是透過旗語,卻能正確傳達意思,他們倆達到了「溝通」。相反地,明明已經面對面,彼此都專心聽對方講話,卻誤解對方的意思,有可能還會帶來反效果,這就是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了。
所以,對未來要創造龐大組織的領導人們,很重要的一個「距離定理」:
如何讓每個客戶和下線夥伴,瞬間成為我們非常好的朋友,如何把他和我們的距離拉近,就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以這個定理,任何人,我是真的說「任何人」喔!包括捷運上坐你旁邊的人、上廁所小號站你旁邊的人,乃至於走在擁擠街上擦撞你的人,每個都可以是你的客戶,男人、女人、老人、外國人、仇人,甚至搶你女朋友的第三者,還有跟你水火不容的競爭對手,「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客戶,只要你懂得「拉近距離」。
距離怎麼拉?細講起來很複雜,但簡單講就是4個字:「先上後下」。
咦?有人可能正要舉手發問:老師你在教導搭捷運的禮儀嗎?但為何是「先上後下」,不是應該「先下後上」嗎?
這裡的「先上後下」,指的是碰到「任何人」先「向上溝通」再「向下溝通」。
要懂得先向上溝通
什麼叫向上溝通?各位讀者可能學生時代數學不好,但沒關係,這裡還是要說一下,所謂向上溝通,就是尋找「最小公倍數」。
如果我是5,你是8,那麼向上溝通就是找出40這個數字,你我都屬於40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是「一起的」;如果我是11,你是23,雙方之間共通點比較少,沒關係,往上找總會找到最小公倍數,以本例來說是253,數字大些,但終究還是找到連結。
好啦!不講硬梆梆的數字,講你好了。今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個人穿得流里流氣的,你看見他就很不開心,把他視為討厭的陌生人。但忽然間,那個討厭的陌生人跟你搭訕了:唉呀!你不是阿榮嗎?幾年不見,看起來混得不錯啊!仔細看,你認出來了,原來他是你小學同學阿彬,那時還常去他家打電動呢!一下子兩個人熱絡起來,聽說阿彬在做直銷,後來你竟然也捧場跟他買產品。
他服裝有變嗎?他有瞬間轉變造型嗎?為何一下子他從「最討厭的陌生人」變成「你願意掏錢和他買東西的朋友」?
什麼變了?當然是關係變了。這關係怎麼來的?是創造出來的。
也許讀者抗議了,這怎會是「創造出來」的?明明本來就是國小同學。那麼,讀者們,記得我前面提的令你頭大的數學嗎?關係是甚麼?就是找出「最小公倍數」。
今天你去拜訪一個客戶,他雙手抱胸、瞪著你,擺明了就是不想和你講話,希望你趕快主動閃開。但此時,你開口說一句話,瞬間拉近距離。
「陳董,記得嗎?我是你小學同學」。
唉喲!不要老是用這招。但可以用哪招呢?當然你要事先做功課,你可以說:我們都是台南人,我們都是獅友,我們都喜歡足球,我們都是讀書會成員,或我們那天都有去總統府抗議……隨你怎麼說,就是要「創造」出關係來。
這個關係可能不夠近,但至少已經比原本陌生人的關係近了。隨著談話過程,你再不斷拉近距離,到頭來,你會發現,當初那個雙手抱胸對你有敵意的人,已變成和你勾肩搭背的好兄弟。
問問那些銷售冠軍們,他們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其中一定有這招,向上溝通,然後改變關係。
接著要往下溝通了
一旦雙方有了「關係」後,不代表可以成交,但代表你「可以開始準備成交了」。
什麼!前面講半天,還沒開始要成交?是的,真正的成交靠的是「向下溝通」。顧名思義,向上溝通是往上「拉關係」,向下溝通則是往下「找問題」。例如你和那個本來討厭但後來變朋友的阿彬認識後,總不能一直打高空,接下來就要「腳踏實地」了,你要從和他的談話中找出問題。
「唉呀!你事業那麼成功,可惜啊!」「可惜甚麼呢?」「可惜身體太操勞了,賺到錢卻失去健康,這可不妙啊!」「那該怎麼辦呢?」「不瞞你說,我現在從事的這個事業,賣的產品剛好就是針對你的狀況,這可是有國際認證的產品喔……」
隨著兩人一直聊,你們聊得越深入,那麼,錢從對方口袋飛到你口袋的目標,即將實現。
下個結論,頂尖的業務,就是能夠做到「從打高空轉到挖地道」的人。高手也者,往上攀得高,往下也鑽得深。每月業績長紅,絕非浪得虛名。
我經常見到業務朋友們,他們為了業績,見到客戶,就不斷地想「往下溝通」,拼命分析對方的需求,然後銷售產品。但說句難聽的,你算哪根蔥啊?我為何要讓你「分析」?
聰明的業務,懂得「先上後下」。同樣的對象,同樣的產品,只要換個「順序」,先上後下,那麼,你和金錢間的距離就拉近了。
今天起,複習一下數學,不,「距離學」吧,拜訪客戶前,不論透過察言觀色,或者事先做功課,總之,先往上再往下,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