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做直銷專題報導之王有綱
分類 / CEO書房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79期
學生做直銷專題報導之王有綱
朗讀:
他很清楚經營直銷公司應經營各種族群,過去即使有學生族群加入,也會建議他們有必要分散開發不同族群以降低風險的道理;但是,分散族群也不代表某個族群特別好或是不好,特別是年輕族群,任何人都不能否認年輕族群必然是未來的社會主流族群這個道理。
避免「誤入歧途」
只不過年輕族群(特別是被稱為草莓族)的七年級生,確實需要業界更謹慎引導才能避免一些「誤入歧途」引發的問題。
王有綱認為,此次事件當事人(公司及引爆事件的學生)與媒體互動欠佳以及姿態過高,是單一公司個別的操作手法被擴大為整體直銷行業現象的主因,值得同業借鏡檢討。畢竟,媒體輿論反映著社會主流的意見,因此,在媒體面前高調對衝,只會導致更大的輿論壓力,最後甚至會失去理性討論的空間。
從王有綱多年的經驗看來,其實這一次事件除了親子溝通也有問題外,真正的地雷可能就是休學與退貨糾紛的問題。而王有綱認為,直銷原本就有低風險(包括時間成本)的特性,因此並不贊成學生休學專職從事,因為學歷本就是很重要的事,而如果覺得只有學歷還不夠,才可以在兼顧學業與取得家長支持的情況下,做其他更多的學習。
如果社會特別關注學生的權益,那麼,直銷界似乎可以考慮研究,針對學生族群給予較大的學習轉圜空間,例如具體做法可以是限制學生消費金額、延長退貨時限、拆封或使用過的產品也可以有較優惠的退貨辦法等。
萬一有公司不幸發生糾紛,王有綱也認為,媒體既然反映社會主流意見,那麼,直銷業界就更應該深切反省並加強危機處理特別是與媒體公關處理的能力。如果能夠先檢討反省為何造成糾紛,同時讓社會也看到仍有功課好又與家長互動佳的學生與家長共同見證在直銷學到的正面價值,也許此次糾紛只會被視為少數個案。
對年輕學生更好嗎
在森青事件引爆之後,也開始出現反對學生參與直銷的討論話題。
但是,面對這樣的聲音,王有綱倒是認為:「這當然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但是如果將所有只要可能傷害學生的領域都一起禁止,真的對年輕學生更好嗎?。」
王有綱引用了一些媒體數據表示,在過去三年可考的媒體資料庫中,因為直銷而引發的大學生糾紛事件只有這一件,其他因素所造成的大學生事件被負面報導篇幅如:學生從事模特兒工作被騙財騙色,35篇;參加演藝圈因而休學,10篇;學生被詐騙(打工,創業等),560篇;學生網路購物被詐騙,142篇;學生游泳溺斃,160篇;學生談戀愛因而殺人或是性侵,20篇,學生騎機車肇事,391篇....
如果為了保護學生而將所有可能負面的事件都完全禁止,也許反而讓年輕人完全失去學習的機會與判斷的能力。
最後,王有綱認為,假如回歸理性探討的話,適度給年輕人更多元的學習機會是很好的,而直銷也可以是這些多元機會中正面的一元,當然前提是好的公司與組織文化。
事實上,由於校園裡長期瀰漫排斥的氣氛,大多數家長也不一定會適時讓「小朋友」學習獨立,所以大學生在校園並不是像一般人想像中的那麼容易接受直銷。因此,學生與直銷之間的關係與議題其實可以回歸到是否真的體認到直銷的正面價值與精神,而若要參與直銷就必須思考要如何參與才能夠接觸更多元的社會、人際,學到更多、成長更多,從而培養更多獨立思考與生存競爭的能力。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