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大師開講

貧與富


分類 / 大師開講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77期

    貧與富


朗讀:

子貢能夠這麼做,除了真心敬愛老師之外,也因為他有足夠的財富,可以在長達五十個月(「三年之喪」依荀子之說,是指二十五個月)期間,放下工作,專心為老師盡一份心意。
不過,子貢年輕時家境貧困,後來做生意才發了財。他在很短的時間累積了財富,讓孔子也有些驚訝。在春秋時代末期,經商需要得到官府的特准,但是社會秩序逐漸崩解,許多規定也在調整之中。
孔子說:「子貢沒有得到官府的命令就去做生意,他猜測物價漲跌,每一次都準確。」在原文中,孔子說了「貨殖」一詞,後來司馬遷的《史記》就特別寫了《貨殖列傳》,介紹古代著名的商人,而子貢也名列其中。
子貢的例子,可以證明儒家沒有所謂的「反商情結」。只要採取正當的手段,將來求利有何不可?既然子貢經歷了貧與富兩種處境,他自然會有比較深刻的感受,就是:應該採取何種因應的態度?
他請教老師說:「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貧窮而不諂媚,富有而不驕傲。他所說的,正是社會上常見的困難。所謂「人窮志短」,看到富貴人家,難免不由羨慕、而生討好之心。至於有錢人,則「財大氣粗」,驕狂無禮。子貢的話已經顯示不凡的理想了。

人生價值不因富貴而模糊
孔子回答說:「已經可以了,但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老師的智慧在這兒。子貢所想的是:「不要」有什麼毛病,孔子所說的是:「還要」怎麼去做。從消極不做,轉向積極去做,生命不是更有挑戰、也更有希望嗎?
心「貧而樂道」來說,顏回是最佳示範。沒有人喜歡顏回的貧困生活,也沒有人不羨慕顏回的快樂。「貧困而能快樂」絕不是偶然的,必須明白人生的道理。在《莊子》書中,描寫孔子曾經勸顏回去做官,以求擺脫貧困的生活。顏回的答覆是:只求滿足最低的生活需求,別的時間都要用來「樂道」,以實現老師所教的「道」為樂。
孔子的道是指人生的正途與理想,亦即修養自己成為君子。這種道,並不會阻礙一個人工作與賺錢,但是它更強調人生的價值,不能因為外在的富貴而模糊了焦點。
至於「富而好禮」,則是因為「禮」有雙重特色:一是合理的規範,二是一定的花費。就規範而言,不論貧富,都應該守禮;就花費而言,只有富人可以堂皇安排「行禮如儀」,顯示良好的文化教養。有錢人用名牌服飾,開名車代步,自然不是問題,但是他們如果彬彬有禮,做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則將受到大家的稱許。
孔子說完話後,子貢接著說:「詩經上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否即是此意?」孔子聽了非常高興,說:「子貢啊!以後可以同你談論詩經了,因為你聽到過去的事情,可以明白將來的情況!」
子貢引述的那句詩,現在說來就是「如琢如磨」,意思是要「精益求精」。他原來只想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努力排除貧富所造成的缺失;孔子所說的,「貧而樂道,富而好禮」,則是積極面對自身的處境,由之採取合宜的態度。
貧富不是一個人可以完全決定的,但是採取何種態度,則確實「操之於己」。這也是人生最難通的關卡之一。在大陸國學熱正盛時,不妨多省思孔子與其學生的言行表現,也許可以得到一些?發。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超女現象與消費新世代

直銷人新學習觀

為生命加油的溫柔女強人

重新思考職場人際溝通

孟子心目中的「大人」

「隱形冠軍」浮出水面

成長進行曲

真誠不是天真

孔子的養生之道

真心傾聽員工聲音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