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專題觀點

盼「法規效益」持續發酵,祝傳銷產業正向發展〈展望篇〉


分類 / 專題觀點
作者 / 陳美玲
期數 / 第127期

    盼「法規效益」持續發酵,祝傳銷產業正向發展〈展望篇〉


朗讀:

《直銷世紀》

發行人李久慈 《直銷世紀》雜誌已經邁入第11年,在這期間和產業界一同奮鬥成長,對於產業今年的成績與今後的展望,李久慈認為,應該抱著一種期待的心情;從公平會產業經營概況調查數字中顯示,去年台灣地區直銷產業呈現相當程度的大豐收局面。
回顧過去產業十年來的成績,從公平交易法1992年實施以後,連續有四年的高成長,而這四年裡營業額的成長率平均達到15%,第五年開始持平,過程中也有業績往下掉的現象長達約3-4年的時間。
李久慈表示,當一個國家的法令政策實施之後,對所規範到的行業的健全發展會有很大的貢獻和幫助,因為就如同要形成一個環境,除了純粹的商業因素之外,法規因素也是很重要的。
李久慈認為,1992年公平交易法實施後幾年,對於直銷事業在台灣的發展曾帶來「法規效益」。
很多人對於第五年開始有業績往下滑的現象產生懷疑,有些人認為是否和經濟不景氣有關係,李久慈表示,當然有所影響,他認為有更多因素是傳、直銷產業經營模式。
根據公平會歷年來調查的資料顯示,前幾年營業額的成長率很高,但看那幾年直銷產業參加人數的成長率,卻是高過營業額的成長率,也就是說在那幾年,平均個人的產值是在下降的,於是到了第五年就會產生公司經營基礎鬆動的現象,因為通路經營,如果沒有辦法維持一定的個人生產力或單月業績的話,最終會造成整體產業的萎縮。
在1995年高峰過後,產業的經營業績是下跌的,他認為其中一個主因就在於參加的人口過於膨脹後,但是沒有產生足夠穩定的消費者來支撐這個產業的中心點;也就是說1996年後幾年的業績一直在下跌時,參加的人數卻一直在增加,這樣的現象其實是很危險的。
但是最近這幾年,產業的營業額已經有回穩的現象,直至去年終於開花結果,可以從整個產業在去年成長高達46億元的這個數字得到證實。這麼多年來,這堪稱是一個破紀錄的高成長成果,當然也要恭喜整個產業的各家公司在去年交出如此亮麗的成績單。
至於今年的成績如何呢?李久慈表示,今年整體的業績是極度被看好的,因遭逢SARS的侵襲,以及後SARS時代的來臨,已經帶動民眾重視健康的風潮,對於健康的需求極速提高,當然供給必定會隨需求而上漲;另外今年一般民眾對於傳、直產業的接受度也大大提昇,藉由健康食品為媒介,可以大大提昇產業的透明度。
根據資料顯示,去年的營業額和參加人數都有所成長,去年參加的人數由前年的392萬人成長到409萬人,另外一個可喜的現象是營業額的分布狀況,去年營業額在10億元以上的有10家,與歷年來相差不大,但在1億元和10億元的區間,特別值得關注,這是去年高成長的部分。
根據公平會所做的產業調查,台灣直銷產業前50名的營業額大約都是在1億元以上的範圍裡,但看去年光1億元到10億元的公司就有52家,再加上10億元以上的10家公司,總共有62家公司,也就是說中型規模的直銷公司在去年比歷年來多出了12家之多,對整體產業來說有很重要的意義。
李久慈說:「以往我常常思考到一個面向,那就是一個產業的健全發展不能兩極化,前幾年產業的兩極化就是,直銷公司『大者恆大』,對於其他跟隨在後的小規模公司要在業績上有所成長是較具困難度的;如此一來,對於整體產業的穩定度必較不足,相對來說,也比較具風險性,就如同一個社會的穩定度與否,端看其中產階級就可明瞭,相同的道理在傳、直銷產業亦可證明。」 公平交易委員會第三處科長林慶堂 公平會每年都會針對去年的產業概況做調查,從二月份開始發送問卷,對象是公平會報備有案且持續經營的直銷公司,統計結果在六月底時公佈。
林慶堂表示:「執法不能脫離實務」是主管機關與各直銷公司的共識,也是今天出席此座談會的目的;對於歷年的經營概況來說,從1991年公佈公平交易法規,並於1992年施行後,業者在業績方面是漸漸走向高峰的,後幾年則因為經濟因素及金融風暴等外在因素,有稍微下滑的趨勢。
林慶堂認為,1996年之後產業已臻成熟,而1995年堪稱是高峰期,去年的營業額相當於回復到1995年的水準,是整個產業值得道賀的現象;但今年,甚至來年,是不是可以再創佳績或重現1995年的高峰,仍是值得觀察的重點。
去年前10大公司的名單與前年相同,僅是業績上約略的差距造成名次上的小變動,且歷年來10億元以上的家數都沒有太大變化,維持在10到11家之間,比重已從前幾年的70%下降到2002年的52.7%,但仍顯現傳、直銷產業屬於高度集中的市場結構。
對於今年度的經營狀況,林慶堂提出,有59.13%的受訪者認為是經濟景氣的影響,而他認為經濟不景氣雖是危機,也是轉機,再者對於不法直銷破壞市場上競爭的秩序,甚至民眾對於傳、直銷業界的負面印象有55.56%的受訪者有所顧慮,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對於不法直銷運作,林慶堂表示,公平會在執法上除預防不法之外,就是加強查核,今年抽查的45家公司中,針對有質疑的公司提出確認的動作,複查家數就高達18家之多,這就是屬於主動出擊的部分。
同時也透過財政部的資料,從各直銷公司的經營細目,如出貨、銷貨的比例等營業資料,加強查核的動作。另外也透過加強宣導,讓民眾能真正認識直銷的運作模式,以免被不法之徒詐騙,而去年度就辦了十二場類似的公聽會,每場都有將近三百人次到場,其中許多是針對原住民而辦的。
林慶堂認為,光不法直銷營業規模就高達15億元之多,可見傳、直銷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期待業者更加努力,共同導正一般大眾對傳、直銷錯誤的負面印象。
美商賀寶芙公司總經理陳萍 賀寶芙在台經營已有八年的時間,業績一直保持不斷地成長,雖成長的程度有大有小,但近幾年的表現仍算亮眼;陳萍表示,以去年的成績來說,雖有15.3億元之多,但這樣的成績仍不敢說滿意,因相較於賀寶芙在其他國家分公司的產值,例如日本、韓國等,台灣尚有許多部分需要加強。
陳萍提出,賀寶芙在其他國家分公司的業績常有上下起伏的不定現象,而在台灣卻一直維持穩定的成長;以去年前半年來說,就曾經有20~30%的成長,今年到目前為止也已有20%的成長。
就產品而言,陳萍表示,賀寶芙著重減重產品和營養保健食品,但美容保養產品也是賀寶芙的系列產品之一,只是一般人對此印象較淺,所以根據這麼多年的行銷經驗,公司仍將主力放在減重系列的產品;除因在經營上較有收穫之外,也因減重產品的市場競爭激烈,須固守住原有的市場佔有率。
陳萍認為,賀寶芙在許多行政事務已上軌道,經營的直銷商中也漸漸培養出領袖,有一定的穩定性在,但直銷商流失的問題,是公司一直要求突破的地方。
陳萍表示,公司的直銷商個人產能都很高,但在進人的部分較少,也就是新人的存活率並不高;在固守減重市場的目標下,陳萍期許賀寶芙的直銷商,以「一提到減重,就想到賀寶芙」共勉。
美商玫琳凱公司行政協理黃美玲 一直以來,美商玫琳凱公司把焦點鎖定在女性保養品上,黃美玲表示,去年美商玫琳凱的業績表現持平,在日前參加玫琳凱公司33個國家的全球行銷市場會議上,發現台灣目前的保養品市場,競爭遠超過其他地區,也就是因為這個因素,玫琳凱業績一直保持穩定,而沒有太大的突破。
今年因SARS的因素,黃美玲認為,原本習慣逛街買保養品的女性,開始了解到「我的美容顧問」的概念,可直接到府服務的優勢看漲,所以今年的業績到目前為止,持續成長中。
美商玫琳凱的特點是只有女性直銷商,黃美玲說:「因為我們發現在女性保養品市場上,行銷潛力是無限大的,同時我們也樂觀估計在未來的2-3年,都可以有不錯的業績表現。」 美商如新華茂公司總裁特別助理劉叔廷 Nu Skin在台經營已堂堂進入第11年,劉叔廷表示,去年公司業績有15%的成長,而集團事業部分,目前總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是Nu Skin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個案五:美商威望皇冠大使蔡博全<個案篇>

感謝愛 徐暐程 只要用心,事

2021年運勢預測,占星師這麼

在「死數據」找出

直銷大

先認同、尊重,他們

2021「直銷商幸福指數」獨家調查

2018年直銷產業調查:公平會副主委彭紹瑾:希望業者配合法令並

人,要有大海

聯合利華如何用分享創造六億個消費者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