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迷思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73期
成功的迷思
朗讀:
談起成功,一般人腦海浮現的圖像總不外乎是事業有成、經濟狀況良好、具社會地位及知名度。需為了幫助想成功卻不得其門而入者迅速攀登天梯上高,峰許多所謂的「成功專賣店」因此應運而生;「一套訓練帶你達到成功彼岸」,這樣的行銷口號為許多人帶來希望,也確有人投入其中。一時間,成功被套上公式來操作,「只要你照著做,你就成功!」
內在修為勝過技巧演練
或許你曾經是「成功專賣店」內的一份子,現在,你不妨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你真的改變了嗎?你真的成功了嗎?這真的是你想要的嗎?」如果,你的內心慢慢漾起一絲疑惑或不確定的念頭,這樣的「成功」便值得再思量。
在美國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享盛名,暢銷書「與成功有約」作者史蒂芬.柯維(Stephen R.Covey),曾深入研究自1776年以來美國所有討論成功因素的文獻。
在近兩百年的文獻資料中,柯維發現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在最近五十年討論成功的著作中,多半是教人塑造社會形象的技巧與追求成功的捷徑。而前一百五十年的論著中,則強調「品德」為成功之本,包括誠信、樸實、謙虛、正直、耐心、公正、勤勉、勇氣等等。他強調,講求技巧與捷徑是治標而非治本,唯有修養自己、具備優良的人格特質,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與永恆的快樂。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也曾以十三項道德規範來教化子民;「節制、沉默、秩序、決斷、儉樸、勤勞、誠懇、正直、中庸、清潔、寧靜、貞潔、謙遜」,這些規範在當時影響深遠,形成重要的立國文化。那麼,究竟成功者該具備那些要件呢?
從過去的「品德操守」優先到現今的「捷徑」,兩者間究竟有無共通之處?所謂成功者圖像又該如何描繪呢?
平凡者如何後來居上
有「高球女王」之稱的旅日高爾夫球女將涂阿玉曾說:「要把球打好並不難,每天至少練習十個小時、不分心做其他事,如此而已。」在世界性田徑比賽屢創佳績、贏得矚目的大陸馬家軍,其超越巔峰的秘訣無他,「天天馬拉松」是基本要求,每天不停的練習、挑戰極限。
在這兩則成功運動選手案例中,我們看到了「專心、堅持、自律」。
常常我們會碰到這樣的例子;在大學表現出色、不費功夫就拿到好成績的人,畢業後卻在工作職場中載浮載沉,像受了潮的鞭炮,響不起來。反而是一些「平凡」的學生,出了校門後大放異彩。為什麼平凡的人能後來居上呢?
二十年前,美國一批研究人員開始了一項規模龐大的研究計劃,以三百名男性大學生為對象,長期追蹤他們的事業發展,然後加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對這些現已四、五十歲的人來說,學業成績與工作能力間的關係並不大,「穩重可靠」、「實事求是、井井有條」等的品質反而更重要。他們認為,有一種心理習慣非常重要,就是「能延緩(非放棄)享受工作有成的歡樂」。
成功的平凡人會工作不懈、暫時放棄娛樂,希望將來有更好的收穫。早出頭的人卻都太心切,希望一步登天,一旦事與願違,就可能一蹶不振。
善於經營自我成功在望
就像我們從嬰幼兒期茁壯成長為健全完整的個體般,每一個階段都需循序漸進,無法「速成」。因此當我們迷炫於成功者的光芒之餘,別忘了探求背後的「成功基本要素」──當你的內在修為功夫做得紮實,你的外在成功就會相對提升、更長、更久。
因此,當你陷入事業經營瓶頸、苦於成功捷徑難尋時,建議你停下腳步、靜下心,觀照內心,問問自己:
1.你的目標是否明確
2.你是否專心一意
3.你是否能堅持到底
4.你是否對自己充滿信心
5.你積極有行動力
6.你信守承諾
7.你隨時自我學習
8.你願意幫助他人
9.你常懷感恩之心
10.你有接受挑戰的勇氣
如果你已具備上述「基本要素」,恭喜你,你的事業經營將會漸入佳境,若還有不足之處,建議你將
焦點拉回自己,跳脫「成功迷思」,經營自我將讓你早日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