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生活

從保健食品到個人化智慧管理 AI如何改寫你的健康選擇


分類 / 直銷生活
作者 / 江晃榮
期數 / 第392期

    從保健食品到個人化智慧管理 AI如何改寫你的健康選擇


朗讀:

 

從1960年代的胺基酸補充品、1970年代的維生素熱潮,到如今跨世代的多元保健需求,營養補充品產業已成為全球數兆美元的大市場。面對市面上千百種產品良莠不齊的現況,AI帶來個人化健康管理的革命,讓消費者能根據自身生物特徵,精準挑選最適合的保健食品。

 

 

大部分人都吃過保健食品或健康食品,但兩者有何區別卻甚少人知。「保健食品」其實是營養補充品,有「藥食同源」的觀念,具保健功能,但不能宣稱療效。

 

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的區別

 

「健康食品」則是指具保健功效,能增進健康、減少疾病危害風險,且具有實質科學證據的功效,產品經過安全、保健功效及安定性試驗等驗證,並經專家審查通過後,取得健康食品許可證,可標示或廣告經核定的保健功效。

 

目前公告訂定健康食品保健功效項目共有13項:調節血脂、胃腸功能改善、護肝、免疫調節、骨質保健、不易形成體脂肪、抗疲勞、輔助調整過敏體質、調節血糖、延緩衰老、牙齒保健、輔助調節血鐵、輔助調節血壓。

 

保健食品與健康食品兩者成分或許相同,但任何保健食品經驗證後就是可宣稱具近乎療效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2024 年,全球保健食品市場為9,623.2 億美元,預計到 2032 年將達 1兆9,890.1 億美元,在 2025~ 2032 年的預測期內,市場可能會以9.50% 的複合年增長率成長,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對健康生活方式的認知不斷提高。

 

台灣市場上未經認證的保健食品多達2,000餘種,2024~2025 年台灣保健食品市場年產值已突破新台幣 1,500 億元,並持續以每年 5~7%穩定成長,而如此龐大的市場則是過去60年累積的結果。

 

從胺基酸到維生素熱潮

 

保健食品的興起源自1960年代,在二戰前後全球經濟不景氣,三餐都吃不飽哪有可能買與主食無關的產品,當時打招呼用語是「 吃飽了沒?」,十足反映民生情況。

 

自古來就有的傳統發酵技術不斷發展壯大,新的方法和技術提高產品品質、產量和效率。自1930年代以來,發酵技術獲得了許多重要進展,包括開發出用於生產抗生素和酵素等高價值產品的新技術,1960年代胺基酸發酵成為近代保健食品的開路先鋒,今天大家都知蛋白質是由多種胺基酸結合在一起構成,人體的蛋白質由20種不同的胺基酸組成,缺少一種胺基酸,也會影響肌肉合成、人體防禦機制(例如荷爾蒙、血液、酵素和抗體)以及生物反應。

 

1960年代,大家只知胺基酸是營養補充品,而當時台灣首度出現了綜合胺基酸補充營養品,就是眾所周知的「保力達」 ,當然保力達是用奶粉提煉而非發酵製造,但在1970年代經濟漸好轉時期是唯一的營養補充品。

 

保健食品市場的全面形成,歸因於1970年代後期的維生素熱潮。這是由美國化學家萊納斯‧卡爾‧鮑林(Linus Carl Pauling)所推動,他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兩個獎項,被稱為「維生素之父」 ,並引發了維生素革命,在胺基酸及維生素共同帶動下,才有今天的保健食品產業。

 

之後大宗化學生產的保健品重要性日益提升,加上人們對發酵在功能性食品和膳食補充劑的生產及應用日益感興趣,而關於健康飲食習慣的理論多種多樣,但普遍認為:現代飲食不均衡,無法提供足夠多樣化的營養,導致身體功能衰退,健康狀況惡化。在這種情況下,聲稱含有特定營養成分並具有一定功效的保健食品需求也日益增長。

 

市場蓬勃,問題也跟著來

 

現階段保健食品大多是透過傳銷、電視購物、超市、藥局、廣播等管道廣泛傳播販售,產品保健成分及用途也明確細分:如腸胃保健類:以益生菌為主,

眼睛保健類:葉黃素外,添加木鱉果、花青素、蝦紅素等,睡眠舒壓類:γ-胺基丁酸 ( γ-Aminobutyric acid,GABA )、茶胺酸(L-Theanine)、芝麻素(Sesamin)等複方。

 

另一趨勢則由以往高齡族群延伸至青年、兒童族群,而且有針對青年或兒童專用的保健食品。但目前保健食品也存在許多問題 ,如因相信缺乏科學理論根據的保健食品廣告,吃了後身體產生不適因而衍生糾紛。

 

許多保健食品廣告用詞會用名人曾使用、某專業醫師推薦,含有稀有、貴重成分、治癒疾病、專利、獲得獎項等做宣傳,但這些宣傳並不能保證產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有些保健食品所標示的成分理論上有效,但產品未必真正有效,以大蒜萃取物為例,大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降低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等,但在萃取過程中這些成分往往會被破壞,例如暴露在空氣中氧化,因高溫而失效。因此,消費者無法確定自己服用的大蒜萃取物保健食品是否有效。

 

AI助攻,健康管理邁向新境界

 

人工智慧AI技術的進步,使得分析個人生物特徵數據並提供個人化方案成為可能,而這在過去是難以實現的,最簡單的AI軟體ChatGPT及DeepSeek就有此功能。

 

AI深度演算法更可有效處理大量生物特徵數據,進而提高預測個人健康風險的準確性。與以往一般資訊的建議相比,現在更容易獲得針對個人健康狀況的客製化訊息,提高了人們對自身健康的認識,也使得人們更容易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從而及早發現和預防疾病。

 

隨著人工智慧和其他技術的不斷發展,個人健康狀況的可視化,現在可以透過結合個人生物特徵資料和生活習慣的綜合判斷,客製化個人照護方案,選擇適宜的保健食品,進而更有效率地進行健康管理,及早發現風險,未來保健食品的發展也會配合此趨勢。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打造WEB 3.0個人品牌的關鍵

礁溪晶泉丰旅推出「安心自駕GO」尊榮休旅自駕 住房專案 來場

從別人的創意中,啟發自己的創造力

燃燒三星魂 堅持希望,永不絕望

感動別人,先感動自己

瀕死的印象與生死拔河

信念的力量

點水人生

新飲食指南咖啡列健康菜單,有學理根據?

創立一個又一個協會 動保先行者 葉明理 大半輩子都在為動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