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感恩的魔法
我們的注意力,總是被問題、擔憂和焦慮綁架,很少停下來看見日常裡的美好。其實幸福並非遙不可及,而是我們是否願意去看見、去感謝。這篇文章,想陪你一起練習感恩,重新連回那個充滿能量、喜悅與希望的自己。
人類對問題和負面訊息往往更加敏感、記憶更深、反應更強烈,即使負面與正面資訊的強度相同,負面的訊息還是會對我們的心理造成更大的影響。這樣認知扭曲的慣性,其實也是一種求生模式的展現——在那個當下,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人習慣放大問題,而非放大美好
參考馬斯洛的需求理論,當低層次的生存需求和安全需求無法被滿足時,愛、尊重、自我實現……這些生命的美好,自然會被忽略,更別說要活出來了。
《僧人心態》的作者Jay Shetty,是一位美國新生代的思想領袖,被媒體譽為「數位時代心靈導師」,他在書中分享過一個例子:
在一堂感恩課中,老師請新來的同學們寫下「自己認為不該有的一次經驗」。Jay寫下少年時代被友人背叛的經驗,其他同學也分別寫下妹妹早夭的痛苦、各種事故或傷害,有的人則寫下自己在感情中的挫敗。
老師聽完大家的分享後說,大家選擇的經驗都符合主題,但他指出,每個人都選擇負面經驗,卻沒有人寫一件,只憑著幸運或別人的善意,而非個人的努力換來的好事。
人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自己不應該遭遇災禍,應該得到祝福,而對於自己享受到的好運,卻常常視為理所當然,於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問題上,自尋煩惱,也為自己製造了更多的麻煩。
我也想起有一次我練習一個15分鐘的冥想,大概有2/3的時間,我都一直在想著自己最近遇到的問題,所有的專注力都黏在問題上。當我覺察到時,馬上提醒自己回到呼吸、回到當下,而不是繼續把能量和精力耗在那些問題上。
所以,真正影響我們的,其實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把多少「注意力」放在上面。
注意力在哪裡,那裡就會長大
量子物理學告訴我們:能量會流向注意力所在的地方。不只是能量,整個大腦的力量也會流向你注意的方向。你的注意力就像食物一樣,放在哪裡,那裡就會長大。
那麼,你正在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呢?你有注意到你的注意力很容易被社群媒體、廣告、新聞、電子郵件與手機通知綁架嗎?你有沒有發現,壓力、疲憊、焦慮、低落的情緒也會影響你的注意力呢?你是否覺察:內心湧現的批判、分析、擔憂、評價與計畫,也不斷打斷你的專注呢?
雖然每個人的大腦與專注系統運作方式不同,但那些削弱注意力的因素,其實我們每天都在經歷。舉例來說,廣告商深知我們的注意力多有價值,有些人一天甚至會接觸到多達1萬則的廣告訊息。
因此,若我們想要讓自己成功,就應該意識到:注意力是一種脆弱但極具價值的資源,需要像其他珍貴資源一樣好好保護。
用感恩啟動多巴胺的魔法
感恩是世界最強大的魔法,聽起來很老套,卻能為我們的生命帶來很多好處,還能幫助我們改變貧窮心態。因為,當我們感恩的時候,關注的是「所擁有的」,而不是「沒有的」,專注的是「幸福」和「快樂」,而不是「挑戰」和「問題」。
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所擁有的、那些美好的、哪怕再微小的幸福時,大腦會產生變化。我們的內在會慢慢改寫那些慣性思維的神經迴路,讓我們看見生命中更多光亮的部分。尤其當我們常常處在壓力、比較、匱乏與煩躁的情緒中,感恩就像是一種精神上的解毒劑,讓我們重新連回心裡那份真實的滿足。
許多科學實驗也證明,感恩能促進心理健康、自我覺察、人際關係和滿足感,還能幫助我們克服深藏內心的痛苦。當你活在感恩之中,就不會往不好的地方去;就像在黑暗的房間裡點一盞燈,光亮一出現,黑暗自然會退後。
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神經科學家柯亞力(Alex Korb)的說法,人的確無法同時關注正面和負面的感受。當我們心懷感恩時,大腦會釋放多巴胺(一種有獎賞作用的化學物質),讓人想再次擁有那個感覺,這會把感恩變成習慣,形成良性循環。柯亞力說:「一旦你看到可以感恩的事物時,大腦也會跟著尋找更多需要感恩的事物。」
研究顯示,懂得感恩的人不僅感覺更健康,更會去參加健康的活動、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並且會在生病時尋求幫助和照顧。他們的睡眠品質比較好,免疫系統也比較強,更少出現壓力相關的身心問題。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心理學部負責人P. 穆拉利‧多賴斯瓦米博士(P. Murali Doraiswamy)接受ABC新聞訪問時表示:「如果『感謝』是藥物,那會是全世界最暢銷的藥,具有維持所有主要身體器官系統健康的價值。」
3步驟讓感恩成為日常
然而,大部分的人並無法活在感恩裡;所以,我們反而需要刻意地練習,像鍛鍊肌肉一樣訓練感恩的心成為日常,我們便能夠成為一位為自己生命帶來快樂和幸福的人。以下提供3個讓感恩成為日常的方法:
- 養成寫感恩日記的習慣
感恩日記是一種很簡單卻很有力量的練習。你可以為自己準備一本「感恩專用」的筆記本,給自己至少一個禮拜的時間,每天花5分鐘書寫當天讓你感恩的人事物。
我自己的經驗是,一開始寫下感恩的人事物,都是帶給我正面影響的內容,但隨著持續練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能夠去感恩那些生命帶給我挑戰和不舒服的人事物。
我會在睡前,躺在床上眼睛閉上時,回顧當天每一個遇到的人事物,有意識地在心裡向他們表達感謝,讓自己在感恩中睡著,也讓我可以睡得更好、更深,因為在感恩中,我們是放鬆的。
- 飲食感恩
生活在台灣,大部分的人都是衣食無虞的。但地球上平均9個人就有1個人在挨餓,相當於8億左右的人口。
選擇一天中的一頓飯,在進食前,花一點點時間看看每一個食物,感謝這些食物的到來。因為我們吃的食物裡,充滿著眾人和天地的祝福,如果沒有泥土、陽光和水,就不會有食物。我們不需要自己種植、自己採收、自己運送,甚至不需要自己料理,就能享有一餐,裡面有這麼多人的用心,當你發現這一點,自然能對眼前的食物刮目相看,並且流露出真心的感恩。
- 寫一封感恩的信與日常感謝
選一位你非常感謝、也容易表達感恩之心的人。在紙上列舉對方讓你感恩的事件、特質和價值。他們支持你嗎?他們是怎麼支持你的?你在得到他們的愛和支持後,有什麼樣的收穫和進展?
你可以在信中,用中性正向的語言,書寫你真實的感受和感動。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當你接收到身邊人的善意與幫助時,當下表達感謝,而不是視為理所當然。清楚說出你的感謝,也會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見、被愛著。
最後,其實光是你還活著、還有呼吸、還有能力閱讀這段文字,就非常值得感恩了。我們永遠可以選擇繼續活在問題裡,或開始珍惜當下的美好。如果你願意,每天5分鐘、一頓飯前、一封文字、一個擁抱,都是一場感恩的實踐。不要小看這些微小的選擇,它們會一點一滴,為你的生命打下幸福的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