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直銷會導致社會混亂嗎?
分類 / 專題觀點
作者 / 李斌
期數 / 第209期
開放直銷會導致社會混亂嗎?
朗讀:
社會公眾對直銷的認識已大大提高
12年過去了,今天的時代背景完全不同了,當時國家正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期,市場、社會環境和消費者心理不成熟,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是在對這一新的行銷模式知之甚少的情況下,被捲進這一直銷漩渦的。現在中國加入WTO融入世界經濟已有十年,市場和社會環境有了根本性變化。經歷了7年的轉型期以後,政府以穩定壓倒一切為指導,制定了一套嚴厲的直銷監管法規,特別是8000萬註冊資金和2000萬保證金,對直銷企業的風險管控能力大大提高。
想到2006年珍奧被吊銷直銷牌照,業界驚愕不已,很多企業一年半載後也沒緩過神來,不敢越雷池一步。吉林工商的高額罰單和內蒙古海拉爾公安全國抓人,他們按照法規辦事不是沒有依據的,為什麼在一片喊打聲中徹底收斂?就是直銷規律與不符合實際的法律的博弈中,直銷得到了政府的默認,而按照法規嚴格打擊團隊計酬的執法行為卻失去了市場和民意支持。這只能說明政府是尊重民意和市場規律的,同時直銷的事實運作也沒有出現所謂的混亂。
可以肯定的說,由於市場等多種因素的作用,社會公眾對直銷的認識已大大提高,20年直銷發展,以每年進入直銷經營700萬人計算,就有1億多人做過直銷,這些人又在影響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可謂直銷幾乎為全民所知,直銷的神話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已進入了理性時期,就是開放多層次也不可能再出現98年的瘋狂狀態,反倒是很多拿牌公司反映,現在發展直銷人員難度大多了。
現在完全脫離直銷規律的法規的某些條款僅僅只是形式,根本落不了地,政府要規範的單層次直銷只有極個別企業採用,而多數企業採取多層次運作,本來是應當打擊的,但由於多種原因政府下不了手,而規範直銷管理更沒有法律依據,直銷在毫無名分的情況下自發運作,都沒有出現混亂局面,而開放後納入管理軌道只能更規範、更有序,哪裡找到混亂的理由呢?至於被直銷所利用,要知道直銷一刻也不會停止利用直銷進行欺騙,打擊金字塔式直銷是長期而艱巨的工程。
開放直銷的風險是完全可控的
我們一再強調直銷法外放任運作危害極大,一則在監管真空中直銷運作偷樑換柱潛入多層次運作中,再則正規的多層次運作也不時受到不公待遇,甚至不時被執法者權力尋租。有些人以直銷經濟規模較小而又容易出問題為由,人為扼制直銷的發展,要知道直銷滿足就業等社會功能是其他行業所不能相比的。
就行業人員規模而言,直銷的從業人數與公務員和教師的人數相當,直銷人不要國家的皇糧,還為國家創造稅收,但因極少數人的不規範運作,使從事直銷的群體難以得到應有的社會尊重,甚至搞得很多人像做賊似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更談不上溫家寶總理所說的「更幸福,更有尊嚴」,法律上禁止直銷使這個群體的人格尊嚴大打折扣,這對和諧社會的發展,對社會公平、公正原則的影響是極其負面的,是對公民的社會價值的漠視,這也是我們呼籲開放直銷的重要原因。
儘管以上分析已經說明開放直銷的風險是完全可控的,政府和行業運作還是有很多有效的牌可以出,可以給開放後的社會穩定加上雙保險或更多的保險。如規定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時的嚴厲處罰措施,特別嚴重時可吊銷直銷牌照,發揮直銷協會的作用,吸收世界直銷《商德約法》的成果,加強對直銷員和社會公眾的教育等,都會更有力地保證直銷開放後更健康有序發展。
筆者近日參加在臺北舉辦的第六屆亞太直銷論壇,有機會深入瞭解臺灣直銷行業監管的經驗和做法,值得大陸直銷管理部門借鑒。希望我們的淺見能助益解開擔憂者的心結,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和政府一道,為直銷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不懈地努力。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