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大師開講

從技術到藝術


分類 / 大師開講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96期

    從技術到藝術


朗讀:

歐洲人喝葡萄酒是很講究的,品酒也成了一門專業技術。英國哲學家休謨(D. Hume,
1.11-76)在一篇小品文中談到一則故事。
有兄弟二人,出身品酒世家。在一次上層社會的晚宴中,主人從地窖中搬來一桶陳年老酒,像這樣的老酒,當然得請專家來品評一番了。兄弟二人上場了。哥哥嚐了一口,說:「酒是好酒,但裏面有皮帶的味道。」賓客哄堂大笑,認為那是瞎說,畢竟專家也有失敗的時候。接著,弟弟嚐了一口,說:「除了皮帶的味道,還有鐵銹的味道。」賓客又是一陣嘩然,都認為這對兄弟大概是浪得虛名吧!
隨著晚宴的進行,大多數人都把兩兄弟的品評當成笑柄,但是誰到最後還笑得出來呢?誰是最後才開懷大笑的人呢?這一桶酒喝光時,大家才赫然發現桶底躺著一條皮帶,皮帶上的鐵環還生了銹!

用心專注才能使技術變藝術
西方有一些品酒專家,你給他一杯葡萄酒,他一聞就知道那是什麼年份、什麼品牌、產自何地、那一年雨量如何等等。相對於此,我們也有自己的專家。《世說新語》記載許多魏晉士人的故事,其中一則說:
荀勛有一次在晉武帝的宴席上,以竹筍配白飯吃,他忽然對同桌的人說:「這飯是拿用過的木頭燒成的。」同桌沒有人相信這句話,但還是暗中託人去打聽,結果發現那真的是拿舊車輪當柴火燒成的飯。
我們一般人大概可以分辨用電鍋煮的飯與用柴火燒的飯。同樣是用柴火燒的飯,誰能分辨那木柴是舊的還是新的?荀勛不是只能判斷柴火而已,他還是朝廷任命的專家,負責調整音律,校定正式演奏的雅樂。
說到音樂,孔子倒是留下一段精采的資料。《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曾向師襄學習鼓琴。他一首曲子練習了十天,沒有請老師教他別的曲子。老師主動對他說:「你可以再學別的曲子了。」
孔子說:「我會彈它的旋律,但還沒掌握它的技巧。」
過了幾天,老師說:「技巧不錯了,你可以再學別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領悟它的作曲用意。」
又過了幾天,老師說:「你領悟用意了,可以再學別的曲子了。」孔子說:「我還沒想像出曲子所描寫的人長得什麼樣子。」
再過了幾天,孔子說:「曲子裏面有嚴肅沉思的意味,也有喜悅仰望而志向遠大的意味。」接著他又說:「我可以想像它所描寫的人了。這個人長得黑黑的、瘦瘦的、高高的,眼睛像在牧羊一樣張望,好像是統治四方的君主。如果不是周文王,誰能表現這樣的風範呢?」
師襄聽到孔子這番話,立刻走下老師的座位,向孔子鞠躬示意,說:「我聽我的老師說過,這首曲子是《文王操》啊!」《文王操》是歌頌周文王的樂曲,而孔子可以從演奏中一步步提升水平,由旋律、技巧、用意,再到想像其中人物的樣貌,他的心得使音樂專家也深為佩服。孔子為何可以嫻熟五經、精通六藝,然後築其大成,受到學生的愛戴及推崇?這一般軼事大概是最好的說明了。
由此可見,人的潛能是多方面的,就看你是否用心專注。運動場上的明星人物,哪一個不是經年累月的苦練所造就的?在品酒、聞飯方面也是如此,在音樂、藝術方面不也是同樣的情況嗎?我們是否也認真開發了自己的某些潛能呢?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勇敢讓生命更具韌度

父子相隱

做唯一的事業

真誠不是天真

穿衣行銷術

到荷蘭尋找救贖的答案

10個月的奇蹟

「有」的人生,豐盈美麗!

益生菌知多少

環境造就不一樣的你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