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意義
分類 / 大師開講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61期
時間的意義
朗讀:
其實我們不是沒有時間,而是沒有「特定的」時間。一個父親才剛教訓完孩子,說吃飯的時候要專心,不可以接聽手機;但是很不巧的,他自己的手機響了,他接聽了,並且立刻起身對孩子說:「這是一小時五百元(新加坡幣)的演講,我沒有時間陪你們吃飯了。」
後來他的孩子在學校演出舞台劇,想盡辦法要湊到五百元,甚至因此而偷錢被抓到。父親大聲喝斥他時,他說他只想用五百元買到父親的一小時,讓父親可以來看他表演。當一位企業總裁向我轉述她所看的一部電影的上述內容時,眼中泛著淚光。他一年收入幾千萬台幣,但是卻與家人聚少離多,心中難免有些遺憾。
對於一個聰明能幹,並有高度自覺的朋友,我不必也不會說任何話。我只能換個話題,強調人生是走向圓滿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如何安排時間,無疑是個關鍵的一步。我們常說的「生涯規劃」,不就是想要按照年齡來設定目標嗎?離開了時間,如何思考生命?年齡越大,所擔心的不就是「來日無多」嗎?但是,這一類的擔心已經逐漸感染到中年企業家這一代了。
如果請教西方哲學家:「時間是什麼?」會得到什麼答案呢?西里斯多?對自然界頗有研究,他說:「時間是對運動的計算。」某物從甲地到乙地所經過的,就是時間;當然,所謂甲地與乙地,也包括了從年輕到年老的狀態上的變遷。他的說法符合常識上的觀察,但是無法回答兩個問題:一,若宇宙靜止不動,則時間還存在嗎?二,宇宙中有無一個定點,可以用來測量萬物的運動?第一個問題是虛擬的,但是值得省思;第二個問題就不易回答了,因為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中沒有永恆不動的定點。
奧古斯丁是中世紀初期的哲學家,他有一句關於時間的名言廣為流傳。他說:「你沒問我什麼是時間之前,我以為我知道什麼是時間;你一問我什麼是時間,我反而不知道什麼是時間了。」他所謂的時間,顯然不是指今天是什麼日子,或者現在幾點幾分,而是涉及我們心理上對時間的感受。譬如,學生一開學就覺得度日如年,一放假卻又感覺光陰似箭。我們到了中年的人,回首前塵往事,好像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但是面對當前事業上的挑戰,又好像一、兩天都很難熬過去。
如果請康?回答這個問題,他會說什麼?他認為:「時間與空間一樣,是人類感性作用的先天形式。」人在感覺時,如果不先具備時間與空間這兩個框框,那麼根本就不可能感覺到(如看到)任何對象。因此,時間與空間都是「在內不在外」。這段說明使人更加迷惑了。康德的重點不在回答一般人的問題,而在建構他自己的知識理論。他想說的是,我們所見的世界不等於世界本身,而只是「被人類」看到的世界。
最後,要請教存在主義的海?格先生了。他認為:時間是人類所特有的意識,因為人在時間的斷續生滅中,察覺死亡的逼近,因而出現憂懼感受,不得不抓緊存在的每一剎那,亦即以真誠的態度去抉擇。海?格離我們的時代最近,他的話也最能切合我們的處境。如果時間終究會抵達終點,我們自然要問: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我們在人生的過程中應該達成哪些目標?我們所期待自己的結局又是何種情況?
無論是否想清楚這些問題,時間的腳步都不會停止。孔子曾在河邊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河水川流不息,我們的時間則一去不回。因此,除了善自珍惜時間,也須認真思考自己所要完成的人生目標。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