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總經理恨鐵不成鋼、暱稱「肉腳汝」的陳沛汝,不僅有了後來居上的架式,並且持續不斷綻放各種打破紀錄的光芒。而過去那些曾經令她潸然淚下的煎熬過程,如今則成為陳沛汝鼓舞夥伴堅持邁進最有力的實證。
出身彰化鄉下,陳沛汝考取政大之後,曾經讓母親對她有很多期待。母親認為,自己的優秀女兒應該可以當老師,而且會是一個好老師,一生不愁吃穿、安安穩穩。
一畢業就走彎路
不過,陳沛汝走的卻是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
大學畢業沒多久,陳沛汝就被朋友帶進直銷領域,那一場初體驗,並未留給她深刻的印象,蜻蜓點水了2、3個月,她就離開了。
沒想到,當她想好好找一份工作時,應徵進去後,才發現自己還是進到一家直銷公司。
與初體驗不同的是,這家公司在她生命中留下了兩個深刻的印記。第一個印記是,這家公司啟發了她對直銷倍增的信念;第二個印記是,由於這家公司體質欠佳,短短半年之間,一句「年輕人不要怕負債」的口號,竟讓一個社㑹新鮮人就負下百萬重債,從此以後,每踏出一步,她都覺得十分沈重,難以喘息。
為了獲得一點穩定的收入以解決燃眉之急,陳沛汝在一家人壽公司「保險菁英班」的號召下,接觸了保險業務,雖然底薪並不像報紙廣告上寫的3萬元那麼高,但是,抱著先領3個月再作打算的心態,陳沛汝決定試一試、撐一撐。
不久,這個保險新人有了第一個顧客,而顧客,就是責任的開始。
就這樣,陳沛汝不只在保險領域待3個月,而是一待就超過5年,從一個只想每個月穩定領2、3萬的保險新鮮人變成保險專家,慢慢地,她的收入已較同輩上班族高出許多。
重回直銷的懷抱
而就在這個時候,她與直銷的不解之緣又開始為她的生活帶來變化。
2006年,她接觸了新益美。
當時,新益美還是一家新公司,更特別的是,新益美雖然是紐西蘭商,卻一點也不像外商直銷公司那麼氣派華麗。新益美給陳沛汝的感覺是,非常樸實。
這個可能不㑹吸引某些族群的特點,卻在陳沛汝心裡激盪出強烈的共鳴。這種共鳴,是她在保險業待了5年不曾有的感覺,撇開收入數字不談,兩者相較,很明顯,她在保險界一直不快樂,但新益美給她一種回家的自在,如魚得水的快樂。另外,新益美產品易懂、易用、易分享的特質,對於不喜歡太複雜的陳沛汝,也是一種魅力。
於是,她決定再給直銷一次機㑹。
找到契合的平台
初期,基於保險業務既有的基礎以及對於保險客戶的責任,陳沛汝仍以保險為主、直銷為輔。不過,她心裡其實已經認定,像新益美這種能夠在內心深處引起共鳴的直銷事業,將㑹是自己人生未來快樂、富足的憑藉。
即使有了對直銷倍增的信念,也有了保險業務的多年經歷;即使新益美的環境文化能讓自己愉快,但想要透過直銷讓人生快樂富足,並非傳說中那麼容易。
她的保險業務經驗,在很多關鍵時刻,甚至是一種阻礙,而不是助益。在保險界,單筆交易的金額動輒百萬乃至千萬,而新益美的單筆交易有時只有1千多元。習慣了大金額交易,要重新適應小額買賣還真需要努力調適。
不過,經營保險業務期間養成「進辦公室」的習慣,在她經營新益美最艱辛的頭3年產生很大的幫助,也是她最終能夠通過考驗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千多個日子的堅持
在初期3年,有2年陳沛汝的年薪約20多萬,平均每個月大約22K。然而,面對這種窘迫的現實,她並沒有放棄對直銷事業的信念。
每個禮拜三下午,她就㑹開始做好準備,然後騎車到台北車站搭統聯客運,到台中公司㑹場上課,晚上9點半、10點鐘,課程結束後再搭統聯回台北,輾轉回到家裡,通常都已經深夜1點多了。
3年多、漫長的1千多個日子、超過150場,這種往返台北台中的課程,陳沛汝的到課率超過9成,因為特殊原因而缺課的情況,不㑹超過10次。
雖然陳沛汝有著過人的堅毅,但,那一段時期,她的事業一直沒有明顯起色,許多夥伴來來去去。有好幾次,當她一進電梯,四下無人,便忍不住哭了起來,她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熬多久。為什麼同期、甚至較晚期進來的人,都已經有所成就,自己卻還沒突破呢?
苦盡甘來的直銷典範
在南北奔波的第3年,好不容易讓自己看到一絲希望的一條組織線,也出現了鬆動的現象。面對這樣令人傻眼的危機,她猛然發現,如果要穩住組織、帶著組織健全發展,那種南北奔波的學習與輔導方式是不足的。於是,她決定離開台北,回到中部,以便更全心地投入事業。
而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正確的,原本處於瓦解邊緣的組織不只存活下來,而且展現出強勁的力道,逐漸成為新益美事業一個閃亮的隊伍。
當年被新益美總經理黃村煜恨鐵不成鋼、暱稱「肉腳汝」的陳沛汝,不僅有了後來居上的架式,並且持續不斷綻放各種打破紀錄的光芒。而過去那些令她潸然淚下的煎熬過程,如今則成為她舞夥伴堅持邁進最有力的實證。
陳沛汝的經驗為腳踏實地、堅持不輟經營直銷又創造了一個典範,直銷也許不像許多人說的那麼容易成功,認真堅持,最後一定能夠成功,而那樣的成功也更踏實、具感染力與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