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拿過許多第一跟唯一,陳泓錩卻似乎總是與幸運擦肩,工地滋養了他50年,也讓他賺了3個一:一身傷痕、一堆負債與一無所有;直到接觸億嘉,發現公司理念與他的人生使命契合,也開啟了嶄新的生命。
50年次的陳泓錩,自小跟著水泥工父親一起工作,7歲時已能提著水泥攪拌桶做得有模有樣、10歲能獨力操作磨石子機,15歲成了當年村裡唯一考上屏東高中的畢業生,高中時曾到高雄復興牧場學做木工,畢業後北上三重當學徒,當兵時抽到唯一一張海軍陸戰隊籤,在部隊小兵管大事,號稱「鬼才作戰士」,自小練就一身好功夫的他,拿過各種「1」,卻同時在夾縫中求生存。
讀小學時,沒鞋子穿的他,每天走路1個多小時,陳泓錩的筆永遠只有1支,得小心翼翼使用,買筆或作業本的錢得自己賺,就是到學校撿廢紙賣。比起沒有文具,更迫在眼前的匱乏是食物,只有過年時可以吃塊三層肉,常常吃不飽的他,餓了就到附近國中的垃圾集中場撿拾剩食來吃,「你知道什麼最好吃嗎?番石榴的種籽。」他將有錢人整球直接挖掉的番石榴種籽,撿回來洗乾淨,就是能果腹的甜美滋味。
未曾跟著經濟起飛
退伍後,陳泓錩到台北工作,每天凌晨三點半開始,挨家挨戶去送報,送到獲頒民生報績優送報人員獎狀,全台僅100個名額,評選標準除了看出勤、出錯率,還有送報區域的訂報增長量,這張獎狀給陳泓錩莫大的鼓勵,他體認到:工作無論大小,只要用心學、認真做,就能得到肯定。
白天的正職是在報關行工作,這段時間,讓他累積了不少行業的人脈,也參與了一些投資;到了晚上,他也沒閒著,在雞肉飯餐廳幫忙洗碗,每天從早忙到晚,月收入卻不到2萬,生活依然苦哈哈。
即使辛苦,陳泓錩對朋友十分重義氣,曾有朋友借他的本票去用,他明說最多2萬,朋友說好,結果冒出20萬的負債,逼到跟地下錢莊借錢,被追債追到只要聽見BB Call響就渾身緊張。也曾召集朋友投資做生意,生意做成後,自己卻被排擠在外,對台北失望的他,決定打包回老家屏東。
成為鷹架界的領航員
回到老家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將那幾年收集到的名片一張一張燒掉,陳泓錩決心告別台北的一切。在屏東能做的事情不多,靜極思動,沒多久他又回台北,做過許多小生意,不斷努力嘗試,始終沒做出名堂來。
30歲時,去學大理石鋪設工程,即將學成出師了,老師傅在施工時意外受傷,老闆把生意收掉;於是他改去學搭鷹架,當時房地產景氣大好,缺工缺得緊,老闆告訴他:「做這一行雖然卡粗俗,無法穿西裝打領帶,但好好做不會餓死,要買一棟房子也沒問題。」看著開名車的老闆,房子一間一間地買,他心裡燃起希望,相信自己可以在鷹架界做出成績。
陳泓錩重回工地,只不過這次不是水泥工,而是為起高樓做準備的鷹架師傅,聽過也見過工安意外,他賦予自己的工作極大的使命,在上工時務求認真仔細,確認好每個環節。「因為你的一個疏忽,可能為另一個人帶來生命危險。」他說:「把鷹架搭好,讓建築工人在安全的環境施工,不僅是責任,也是功德。」
1991年開始搭鷹架,陳泓錩的努力看在老闆眼中,沒多久升他為小主管,從日薪1,200元,一路漲到3,000元,跑遍全台,不少知名大樓,起造時的鷹架都是他負責監造的。「我的鷹架是第一名的,做了20年,很有成就感,今天如果不做億嘉,我還是會回去做鷹架。」
充實卻徒勞的前半生
勤做肯學,陳泓錩賣力投入工作,卻經常連50元的午餐麵錢都要跟工地的同事週轉,收入不錯的他,長年都是左手進右手出,甚至舊債未了,新債又來。原來,講義氣的他,經常為朋友兩肋插刀,尤其是金錢事務,工地裡的弟兄,有的互助會跟到一半,收入中斷,付不出來,甚至鬧自殺的,陳泓錩一肩扛下,負責到底。「我希望其他人不要因此受到牽連,這雙手還能做,就盡全力去做。」
熱愛工作,在工作中找到樂趣、獲得滿足,陳泓錩也沒有拒絕更好的機會上門,這「更好的機會」,便是直銷了。曾因為信任朋友,不只一次,誤入直銷歧途,換來一身債務,要用更多的工時去償還,前幾年接觸到一家公司,喜孜孜買產品給父母、舅舅等長輩使用,也介紹不少朋友購買,後來爆出產品成分含有飼料,被長輩罵:「不孝子,拿飼料給我吃。」朋友拿包裝袋來要求退費,他一一承受,債台疊得比鷹架高,「我真是聽到直銷就怕了。」
柳暗花明,當幸運來敲門
47歲、孑然一身的陳泓錩,為了還債,決定在屏東麟洛賣牛肉麵、臭豆腐以及檳榔,一個人管三個攤位,沒有錢請助手,最怕同時有3個人要買3種商品,為因應這種情況,他設想出可以快速出單的流程,可惜只開了3個月,就因為臭豆腐炸鍋油溫過高、釀起火災,嚇得他趕緊收掉生意。
說起當時學做臭豆腐的那股認真勁兒,他仍有幾分得意,發誓再也不碰油火的他又回去工地。「骨力做,卡實在。」回到汗水淋漓的「舒適圈」,感覺踏實些。
回屏東與父親同住,前幾年因為經常有人上門討債,即使父親在家,白天也是拉下鐵門,那一天,照常有人來找,看到鐵門深鎖,以為沒人在家,沒想到對面水果行老闆見有訪客,熱情地跑過來大力幫著敲門,老父親在樓上以為又有人來要債,緊張得不得了。
「結果是中港獅子會會長,說有好消息分享,我知道是直銷,根本不想見。」連找了3次,到第4次,陳泓錩心想,我一直躲、他一直找,乾脆請他吃個飯,打發走吧。本來盤算著吃過飯,還可以去上個半天工,彌補午餐的「失血」,一頓飯下來決定跟去聽說明會,瞭解億嘉的產品與制度後,他開竅了。
人生五十,重新開始
回家後,用了3天3夜時間,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我怕又是一家會害我信用破產的公司。」放心之後,開始到工地跟朋友推薦,「被笑到不行,叫我不要眠夢(作夢)了。」陳泓錩沒有因此退縮,公司當時只有一支保養品,雖與他老粗形象不符,「但我可以推薦事業。」
就這樣,上半天去工地,中午騎著機車到加油站梳洗換裝,下午四處推薦,再多的拒絕都擋不住他想成功的決心。曾有一位里長,一聽到他來推薦直銷產品,總是用極難聽的言詞羞辱他,他當時心想:「哪天我一定要開著名車來給你看!」
自懂事開始,就一直在思索「人為什麼活著?」這個永恆的哲學課題,陳泓錩思考了大半生沒有結果,經營億嘉之後,他的答案明確了,「創辦人創建『愛的家園』的理念,要讓所有人能夠圓人生大夢,凸顯出直銷的精神,在公司獲利的同時,更能與社會緊密結合。」
比起搭鷹架,直銷經營一樣辛苦,陳泓錩在意的倒不是苦不苦,而是「有沒有價值」。「其實兩件事都有價值,但直銷平台更能直接帶給社會幫助。」辛苦半生,年過50,終於找到賦予人生價值的志業,「這就是活著的意義了吧。」
曾經想「報復」那位里長的陳泓錩,受到公司教育訓練的薰陶,已不再心存忿憤,放棄開名車去示威的念頭,此刻他反而想帶一籃水果登門,對老里長說:「感謝你當年激勵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