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直銷文摘

90年代直銷理財新趨


分類 / 直銷文摘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8期

    90年代直銷理財新趨


朗讀:

《前言》


打造金飯碗有戰術


理財的風氣在國內盛行已久,但始終未成氣候,原因在於國人並未養成理財習慣。

若將國人慣有的理財型式做一分析,可以發現大致可歸類為兩型,一型是瀟灑型,即賺多少,就花多少,每個月根本剩不到幾塊錢,何來多餘的錢可供理財;另一型是刻苦型,手中只要一領到錢就將它攢起來,存進銀行,而且只要進了銀行就找不到再將它領出來。

快樂理財,規畫完善
基本上,這兩種理財方式都不太健康,新時代的理財講究的是透過預先規畫,可以輕鬆、快樂,而且毫無壓力地將每一分可以省,且該省的錢,全省下來。
這種理念對直銷人特別重要,因為直銷商的收入並不穩定,有可能這個月月入數萬元,下個月月入卻只有近萬元,此時如果沒有一套完善的理財規畫,很可能會月初錦衣玉食,月底卻要靠借貸過日。
另外,直銷商做理財還有一困難點,就是其收入來源很複雜,包括銷貨收入及各種不同名目的獎金,若想訴諸家庭理財簿,可能有點麻煩,光是填寫那些名目就十分煩人了!
不過,儘管直銷商做理財的難處比一般人來得高,但無疑的,他們卻比一般人更需要做理財,而且其理財規畫還必須是智慧型的,換言之,就是可以同時制宜的,不致因今日賺多或賺少而影響其理財大計。
基本上,要達到快樂理財的目的,直銷商在做理財規畫時,務必堅守以下五個原則:
(一)保有隨時修正的彈性:直銷商每個月的收入者有不大不小的變化,因此一份好的直銷理財計畫,應是可以隨時因應個人的需求,來做調整的。換言之,直銷商應將每月固定必須付出的資金,如房屋貸款、汽車貸款等,控制在一定額度內,最高不可超過每月預估的最低收入額,以免因一時高估自我能力,而導致繳不出貸款的危機。至於其餘剩下的流動性資金,則可用以投資變現性較佳的理財工具,如定存、股票等,這樣一旦有急用,馬上就可以應急。
除了保有絕對的理財修正寬容度外,還有一點也十分重要,就是要養成隨時修正理財方針的習慣,如每個月,或至少每一季審視一次財務報表,並做修正,這樣就可以確保自己的理財計畫,可以與個人的財務成長狀況同步成長。

估算結餘,分散風險
(二)理財是理多餘的財:怡富投資顧問公司副總經理陳忠慶強調:「一個健康的理財方式,就是不給自己帶來壓力。」為了不給自己帶來太多的資金壓力,直銷商在做理財規畫時,千萬不要為了一時逞強,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因為這麼做只會使自己備感辛苦而已。
所以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只理自己多餘的錢,因為這些錢暫時用不著,或將它們存起來,或做其他轉投資,有盈有虧都不會造成直銷商的困擾。
至於直銷商如何估算自己的結餘,其方法很簡單,就是將每個月的收入全部加總起來,扣去所有的支出,即為結餘。不過此結餘估算值還是為數太高,最好將此值打個八折,將扣除的二成,當作是急難基金,一旦有特殊需要時,即可動用此筆款項,而不致「動搖國本」。
當然,也許有些直銷商會認為這種方法可能太過複雜了,那麼,老經驗的直銷商大可依其過往的經驗,看看每個月固定剩下多少錢,再將其打個八折,即是直銷商可以用以投資的金錢。
(三)多作投資分散風險:將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裏是最危險的事。同理可證,將所有的金錢全投資一項理財工具,不是風險太大,就是因為全投資在定存上,而利得太少,基本上這都不是極佳的理財模式。
因此只要直銷商可供利用的流動資金夠多,那麼其在選擇理財工具時,應多選幾樣,以分散風險;但如果個人可動用的資金,原本就不多,只有一萬元上下,此時則應以保本為上,將其全投資在定存等低風險性的理財工具上,等自己休養生息一陣子,累積足夠的資金,再談其他的理財方案。

循序漸進,開源節流
(四)理財應與個人的生活做一搭配:如新公司總經理周由賢強調:「理財應有階段性的差別。」因為每個直銷商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與目標,基本上這是很正常的事,但重要的是直銷商絕對不可以踰越,將以後的事拿到現在來做,再據以擬定理財計畫,這樣既不容易成功,也容易帶給自己太大的壓力;倒不如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依據自己的生涯成長狀況來擬定理財計畫,這樣的理財計畫才是有效的理財計畫。
(五)理財應以目標為導向:如果直銷商只是每個月固定地將錢存下來,這樣的理財方式雖然十分有效,卻缺乏動機,直銷商極可能剛開始時熱過頭,過一陣子又冷冰冰,毫不帶勁了。所以最佳的理財計畫是能夠以目標為導向,如規畫三年後,自己想買個房子,或結婚,再依據此目標所必須儲存的金額,來按采規畫理財標的。
其實這種理財方式已有不少人引用,如偉新公司的羅莉薇,即與其老公規畫在三年後買一塊
地,用以退休養老之用;為了達成此目標,目前羅莉薇已經主動捨棄了買衣服的習慣,全心全意都擺在積存未來土地上。
(六)理財是開源也是節流:一般人想到理財,就想到是錢滾錢,其實這只是積極性的理財,一份完整的理財規畫,還必須包括消極性的節流手法,這樣的一份理財計畫,才可全面性的將一概可用的資金,做最有效的利用。
所謂節流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將生活一概不需的消費全予刪除,也包括在報稅時多運用一些報稅技巧,迴避一些不必要的稅。關於此節稅手法,本期「特別企畫」內有來文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名人開口》
選向彈性理財新紀元


在OPP大會上,常會聽到「加入直銷是我一生最大的轉捩點,原本我一無所有,現在妻子、房子、兒子、車子、銀子等一般人冀求的五子都已有了,這全都拜直銷之賜」之類的見證,而有不少直銷公司也樂於為直銷商編織美夢,告訴他們只要進入直銷,就可能有賺不完的錢,所以根本不需要理什麼財。

這個觀點雖然充滿了綺麗的幻想,同時也充斥了陷阱與迷惑,其實直銷商與一般上班族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只是他們賺取生活費的途徑有所差異而已。所以站在只要是有錢,不論多寡,亦都有理財的必要,正所謂「有大錢可以理大財!有小錢亦可以理小財」。
一般而言,一個人選擇踏入直銷界工作,其職涯規畫是可大致區分成四個階段,包括兼職期、工作期、事業期、國際事業期,而這四個時期的區隔時間因人而異,有些人在直銷界發展得十分順利,一、二個月就打算由兼職轉為正職,也有些人做了近一年仍是愛做不做,沒有太大進展,所以很難以時間別來做區隔,至多只能以經營直銷的月收入高低來做分隔。

彈性理財,支應變化
正由於直銷商每個時期的收入別有極大的差異,所以勢必擬定一套比較彈性化的理財策略,才可以支應不同的財務變化。
當直銷商經營直銷的月收入在二萬元以內時,根本無法進行儲蓄,其比例大致為:日常開支占九五%,個人辦公用品占九五%。
待直銷月收入超過二萬元,並向五萬元邁進時,此時直銷商可以將直銷收入做一番調整,其中八○%供作日常開支,餘下的二○%則用以購買一些個人辦公用品。
等直銷商的直銷月收入超過五萬元時,此時直銷商即可開始展開比較複雜的理財計畫,比如,直銷商可以考慮買部汽車,做為代步工具,不過此時尚不適宜擺架子,買下價格太高的進口車;此外亦可以考慮購置呼叫器,或是找尋比較合用的電話秘書代為處理聯絡事務。在這個階段直銷商的支出分配比,可以調為四五%供作日常開支,五%用做儲備基金,當作備援,一旦有開支需求時,可由此基金提撥出來應急。

固定提撥,穩健分配
而在開支方面需提撥一五%供作買車頭期款,一○%用以購買個人辦公用品、呼叫器或電話秘書,當然此時直銷商亦應開始儲蓄,並養成每月固定提撥一定儲蓄基金的習慣,此時其儲蓄的比例以二五%為最適宜,而其儲蓄方式亦應以穩健型的定存為主力,其比例可占至二○%,另外由於直銷商每天都必須在外奔波,所以亦有必要提撥五%的直銷月收入,用以投保保險,給家人最起碼的生活保障。
等直銷月收入突破十五萬元時,此時直銷商的生活開支已大致固定,但由於其收入提高,所以其所占比例應降至四○%,至於其他支出備用基金最好還是保持在五%,而其他如汽車個人辦公用品的開支亦會日漸下降,汽車的開支比例將占十%,個人辦公用品的比例亦應降至約五%,不過五%的個人辦公用品預算應是十分寬鬆,而其多出來的預算則可用來購買一台大哥大話機,以便利與其他人的聯絡。
另外,在此時期,由於直銷商已開始將直銷當作事業,所以對於一些長期性的龐大投資亦可以開始投入,諸如設立訓練中心及自行出國視察,都是很好的擴充羽翼的轉變,不過,此時設立訓練中心,由於直銷商個人經驗不足,力量亦比較微薄,所以最好能考慮多人集資設立的方式,一方面降低風險,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一部分成本。不過即使如此,由於設立訓練中心仍是一大工程,其花費的資金亦頗豐,至少會占掉一○%的收入,而自行出國視察則可能會花費五%的收入。
而扣掉以上的那些開支與投資,此時直銷商的投資比例亦可以輕鬆地控制在二五%,其中二○%仍供作定存,另外五%則用以支付保險年費。

開支下滑,儲蓄倍增
當直銷月收入突破十五萬元時,此時開支的比例還會下降,其日常開支約占三五%,其他支出仍占五%,汽車占一○%,自行出國視察仍維持在五%。
除了以上的支出之外,直銷商還可以考慮設立直銷公司,其花費雖然頗高,大致要占掉三○%的直銷收入,但此公司設立有一好處,即可以報支一些開支,如傳真機、大哥大、影印機,都可以在此期以公司名義購買,而達到降低稅賦的好處。
當然由於此期增加了一項大開支─設立直銷分公司,所以相對的,直銷商可以供作儲蓄的比例也會隨之下降,約占一二%,而投資的項目最好還是定存與保險。
當直銷商的月收入突破二十萬元的防線時,其日常開支所占的比例可能會降至三○%,不過其他支出及汽車仍維持在原有比例,而個人辦公用品則降至二%,自行出國視察占五%,而其最大的開支仍是設立直銷分公司及設立訓練中心,約占三○%的比例。
不過,此期直銷商還必須增加一項開支就是招待下線出國,其所占比例約占五%。
另外,由於此時直銷商的直銷事業已進入穩定發展期,儲蓄金額也大幅提高,所以此時直銷商可以多花點心,做一些儲蓄規畫,如參加互助會、買房地產或其他投資,以增加投資報酬率,總體計算此期可供動用的儲蓄基金,約占一二%,人壽保險占一%。
總體而言,以上的規畫只是針對一般直銷商來加以設計,所以可能並不全然適用於所有的直銷商,直銷商可視個人需要,做比例的加減,不過,在做修正時,最好還是以「保守穩健」為上,以免將畢生努力,付諸東流。

《專家建言》
特別的理財方案給特別的你!


直銷一直給人這是一個淘金行業的印象,所以只要一踏進直銷就好像找到金窟。其實直銷雖是一個高利得行業,同時也是一個高支出行業,因為從事此行業所必須支付的固定支出,如交際費、輔銷工具費、交通費,都比一般行業來得高。所以總體而言,直銷雖仍是個高所得行業,但並不是真的那麼好賺。

理財建議,無法單一化


面對這群高所得、高支出的特殊族群,要給予他們理財建議,其實是十分困難的事;而且即使真的列出來理財建議,由於直銷商個人支出項目及金額差別極大,亦很難以單一建議行遍天下,唯一比較可行的方式是,以每個月做直銷所得的淨利得,做為理財標的。

如果直銷商一個月扣除必要開支及投資項目後,還有一萬元的結餘,其最好的理財方式,是存定存,因為定存保障性高,而且也不必費心去經營。
如果一個月的結餘數目為一~三萬元,此時可以加入互助會、共同基金,做為新的理財項目,而其比例以定存五○%,互助會○~五○%,共同基金○~五○%,其中互助會與共同基金的比例為變動性質,直銷商可以視個人當時的情況,如是否有人招互助會,互助會會首是否穩當,來決定互助會與共同基金所占的比例。
基本上,互助會與共同基金的利得在正常狀態下都比定存來得划算,但由於此時個人可動用的結餘金額並不高,如果孤注一擲,全投入風險性較高的互助會或共同基金,可能比較危險一點,所以最好還是維持在高低風險性投資工具各半的比例,比較令人安心。
如果直銷商每月的淨結餘在三~五萬元,此時其所需要的定存比例就可以稍降至四○%,只要此比例與金額在有意外支出時,可保障基本生活即可,而高風險性投資工具,如互助會、共同基金的比例則可以稍為提高,增加至各占三○%的比例。

選擇多種投資避免受創
等直銷商每月的結餘增加到五~七萬元,此時直銷商可以考慮將定存多出來的一○%,提撥至保險項目上,開始考慮投保一些儲蓄性的人壽保險,不過由於其利息所得較定存、互助會、共同基金都來得低很多,所以只能將其當作避險的工具,而不適宜將其當成主力理財工具來應用。
等所得淨額達到七萬元,而未超過十萬元時,定存比例還可以持續再下降,以維持在二○%的比例最恰當,而互助會以十七%為宜,共同基金仍維持在三○%左右,人壽保險則降至八%,另外還可以考慮股票及其他投資工具。其中股票的投資比例以二○%為宜,其他投資工具由於直銷商本身可能並不太熟悉,所以最好還是維持在低比例上比較穩當。
基本上,此期的理財規畫所以做如此的分配,是因為經過一般時間的學習,直銷商對於共同基金的操作模式已有相當的了解,所以此時可以考慮加碼進場,以增加一些利得。至於股票及其他投資工具的採用,則是站在分散風險的立場上,多一種投資工具,多一份選擇,也多一次機會,一旦有任何投資工具的投資報酬率下滑,甚至出現負投資報酬,投資人都可以因已有其他的投資工具而喘一口氣,不致受創太重。
等到直銷商的結餘金額突破十萬元,此時直銷商可以考慮開始做房地產投資。一般而言,房地產的投資金額較大,不論投資的標的為成屋或預售屋,都必須準備幾十萬或上百萬元的頭期款,而此筆款項恰可以從前幾期的定存中提撥出來;至於後期的貸款,則可由每個月的收入結餘裏提撥出來,而其所占比例約為結餘的二五%,再視房貸金額大小,在比例分配上作彈性調整。
而剩餘七五%的結餘,則可做如下的分配:定存占一五%,互助會占一○%,股票占一五%,共同基金占一五%,人壽保險占五%,公債一○%,其他投資工具約占五%。其中公債的投資比例,可視利率升降狀況做一調整,如果利率下滑,可以考慮多做投資;如果利率持續上揚,則必須停止投資。

以餘錢投資理輕鬆之財
基本上,以上的分配比例與投資標的建議表,只是一種概括性的分配而已,投資人還是必須依照個人的實際理財需求,與個人未來生涯規畫做搭配,比如你的個性是比較保守的,那麼穩定型的投資工具如定存、共同基金、人壽保險,可以多加考慮,增加其比例;如果你個人的風險忍受力較強,則可考慮多投資一些高利得的投資工具,如股票、房地產、互助會等,以增加收入。
不過,最終直銷商所選擇的投資工具,係採用何種組合比例,都必須特別注意。所謂進行投資,應以多餘的錢投資,千萬別在做理財規畫時,故意節衣縮食來籌措投資資金,這樣做會使你在做理財時十分痛苦。因為每個月你都必須東挪西挪才能湊齊投資資金,心理上的負擔會很大,而且一旦遇到有特殊的支出需求時,你可能會因為所有薪水都有固定用途,挪不出來,而有短期的理財危機,這是在理財時頗為忌諱的模式。所以談理財,千萬要記住「所謂理財就是理輕鬆之財」。

《節稅有方》
別當高所得新貧族


你是否做直銷賺了很多錢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也不用太高興,因為錢賺得愈多,納稅得愈凶,可能相減之下,高所得者的淨所得反而比低所得者來得低。

那怎麼樣才可以做到錢賺得多,稅又繳得少呢?這可能要靠點個人的申報技巧,與事前稅務規畫的能力。
一般而言,綜合所得稅的申報日期為每年二月二十~三月三十一日,而其最晚申報期限還可延至四月三十日,所以距今仍有半年多的時間,可供規畫。直銷商大可利用此期間,估算一下個人年度的總所得,如果算出來的級距剛好超出上一個級距沒多少,即代表直銷商還有極大的節稅空間,只要直銷商將一些扣除額提高,自然就可以調降稅額。

收集單據,以利節稅
目前直銷商可資利用的標準扣除額為三萬八千元,看似不少,但以直銷商日常的開支而言,應該都會超過此標準扣除額,所以直銷商可以先試算一下,看哪一種申報方式稅額較低。
如果已經決定採用列舉扣除額的申報方式,此時直銷商就必須開始收集一些可供扣除稅額的單據,因為政府規定,報稅時必須有單據佐證。
目前直銷商可資利用的節稅項目,包括捐贈、保險費、醫藥費、生育費、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等,別小看這些節稅項目,加總起來,它們的力量還是相當可觀。
不過,也並不是你所有節稅項目內的金額,都可全數扣除,就捐贈項目言之,政府規定最高捐贈扣除額,以不超過綜合所得總額的二○%為上限,所以直銷商若持有法人機構的廟宇、孤兒院、基金會、競選等的捐贈收據,只要這些單位均是合於民法總則,在主管機關登記立案的機關或團體,者可以報銷扣抵。
而在保險費上,每人每年可扣除的總額則以不超過二萬四千元為限,而其項目,包括勞保、農保、學生平安保險、壽險、眷保等,不過這中間有些機巧之處可循,因為每人每年的保險扣除額為二萬四千元,所以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多納入一些有保險的直系親屬,這樣就可以提高保險扣除額;另外如果個人投保的金額超過二萬四千元,亦可以考慮分散至直系親屬身上,這樣保費扣除額就可以提高。
另外,如果直銷商在此一年內有生病、生育的情事,不論門診或住院,只要就診的地點是在公立醫院、公務人員保險特約醫院、勞保特約醫療院所或是財政部認可,會計記錄完備之醫院,都可以依單據扣稅。
而如果直銷商目前仍有房貸的壓力,亦可以申報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其扣除上限以八萬元為限。

針對課稅,彈性因應
基本上,以上這些項目都是可以預期的扣抵項目,但如遇天災、人禍,如直銷商的房屋在颱風期間嚴重受損或遭逢火災,亦可將其全部損失,在年終列入綜合所得稅中扣除。但是在申報此類扣除項目時,必須特別注意的是,受害人必須在掛失發生十五日內檢具單據及現場受損照片,事先向稅務稽徵機關報備,才具效力。
事實上,以上的扣除額對一般直銷商而言,已經相當足夠了,但如果直銷商一人的年收入超過七十萬元,或夫妻總年收入超過八十萬元者,則可考慮設立直銷公司,來報銷開支,此時舉凡購買一些輔銷工具,如汽車、傳真機、影印機,甚至交際費,都可以予以扣除,對一些高收入的直銷商而言,十分划算。
總體而言,由於直銷商的收入來源十分複雜,包括銷貨毛利與各種名目的獎金收入,國稅局若想針對直銷商課稅,基本上有些難度存在,這點對直銷商而言,可說是大利多;但由於最近國家財務短絀,要針對直銷商課稅的消息頻傳,將一些可資扣抵的單據準備好,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才有充分的彈性,可以遊刃有餘地因應。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如何提升表達能力

目標管理正中紅心

善用女性特質拓展人際關係

SQ與樂觀生活

真誠就是最好的裝扮

真實形象贏得人心

提升成員EQ,發揮最大戰力

成為有專才的女性

時間規畫六大步驟

走上效力之道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