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產業趨勢

天網地網都在瞄準消費者的口袋 直銷豈能酣睡?


分類 / 產業趨勢
作者 / 常子蘭
期數 / 第383期

    天網地網都在瞄準消費者的口袋 直銷豈能酣睡?


朗讀:

直銷如果在速度上輸給電商,在廣度上輸給播商,在溫度上輸給藥局,那還有什麼可以誇口的優勢?

 

 

公平會在年中公布了2023年多層次傳銷產業經營發展狀況調查結果報告,讓所有關心直銷產業的人都鬆了一口氣,2023年營業總額為1,083.68億元,較2022年的1,054.67億元,增加29.01億元,同時也是連續3年站上千億大關。

 

從20年來的營業總額趨勢圖觀之,平穩上揚的曲線畫出了直銷人的微笑,直銷產業的勢力版圖看似逐年擴張,前景持續看好,但,真的就是這樣嗎?商戰現實從來不許人高枕無憂,在通路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天網地網都在打消費者荷包的主意,然而可以動用的錢就那麼多,要花在哪裡,決定消費者臉色的不只是貨色,還要看通路商表現出不出色。

 

直銷營業總額趨勢圖

 

 

會來搶生意的,絕不只是可敬的同業

 

儘管直銷由於商業模式的特性,會員的忠誠度相對於其他通路高,但直銷的城池嚴實來看還沒有到鐵板一塊、堅不可摧的地步,不僅偶爾「網內戶打」,外部更有一票在虎視耽耽,只要這些通路不斷熱情招手,再略施小惠,難保直銷會員不會琵琶別抱,換個地方買買看。

 

更何況觀察營業額規模家數分布情形,2023年10億以上事業的業績加總較2022年的771.3億,增加43.6億,高於營業總額所增加的29.01億,顯見10億以下事業的營業額加總較前一年衰退許多。另外從營業額變化部分的統計分析也發現,2023年營業額增加的事業為127家,占45.68%,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的事業業績是衰退的。

 

整體而言,直銷產業的經營挑戰仍大,只是,業者以及從業人員們是否真正意識到挑戰何在?問題為何?如何應戰?還是一味地固守城池,在既有的池子裡撈魚?A公司直銷商跑去B公司,就去C公司挖人來補?

 

公平會的調查報告也揭露了直銷事業對未來經營的看法,以同類商品競爭加劇為首(183家,占總家數55.29%),次為市場不景氣(156家,占47.13%),直銷商減少及非法多層次傳銷事業之影響並列第三名(137家,占41.39%),第五名為市場漸趨飽和(129家,占總家數38.97%)。

 

這些選項多半還是針對「網內」,但會來挖會員、搶生意的,絕不只是你可敬的同業。在擔憂同類商品競爭加劇、直銷商減少的同時,是不是更該好好想想:誰會來搶直銷的生意?更精確地說,誰搶得走直銷的生意?讓我們再來看一個數字。

 

保健食品向來為直銷主要銷售商品,撐起直銷產業的大半片江山,銷售家數有270家(占總家數81.57%),營業額約為708.35億元,占營業總額65.36%。但根據凱度集團所做的凱度消費者指數調查,台灣保健品第一大銷售通路在電商平台,銷售占比為19%,超越量販(18%)與直銷(15%),此外,網紅、媒體、營養師、藥師也都搶著賣。殘酷的事實直指:你以為的強項其實不是強項;直銷引以為傲的保健食品尚且如此,遑論其他品類。

 

誰才是真正可怕的對手

 

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KPMG)在2020年發布一份報告指出:「商業模式一直在不斷地發展,包括了傳統零售商從線下轉向線上(O2O)、採用新科技進行創新等,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及時調整其商業模式以應對市場變化。」報告中提到,目前企業面臨的幾個現代商業發展趨勢的挑戰,包括:

 

  1. 數位化轉型:隨著科技發展的急速,企業需要進行數位化轉型以提高效率和產品品質,並且更好地銷售和行銷其產品;數位化科技則包括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等技術,可用來提高經營與業務效率。

 

  1. 社交媒體行銷:社交媒體(如臉書及line 群組)已成為許多企業銷售的重要通路,許多公司已經開始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建立品牌形象和推廣其產品,利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和口碑效應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並透過網紅的影響力和粉絲群,增加品牌曝光率來行銷其產品。

 

  1. 消費習慣改變:消費者對產品和品牌的態度不斷演變,從價格敏感到價值導向,並且喜歡追求新奇的事物,現今消費者注重的不僅是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價格,還包括售後服務、使用體驗、品牌口碑等方面。而有些消費者對直銷產品存在偏見,認為其價格偏高、品質不可靠,這些不良的印象使得直銷業者面臨重大的挑戰。

 

放眼望去,掌握數位化優勢的電商平台、善用社交媒體的直播帶貨、和滿足體驗關懷的美妝藥局,都成了直銷業可怕的對手。

 

電子商務撒下天羅地網

 

電子商務毫無疑問已成全球趨勢,尤其自COVID-19以來,網路銷售大幅成長,疫情期間,由於許多實體店面被迫關閉,消費者更加倚賴網上購物,同時,許多傳統零售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開始採用電子商務做為其主要銷售管道,進一步加速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多數電商挾著龐大的集團資源以及強大的行銷配套,產品多元、資訊透明、到貨迅速、交易便利,成功收割喜歡指尖消費的族群。尤其在電子商務模式中,商家可以透過分析消費者的網路足跡來了解其需求和偏好,投放針對性地的行銷活動,只要方案夠誘人,命中率通常很高。

 

國內電商龍頭 momo在去年底公布了《2023網購消費趨勢》,2023年momo保健食品銷售年增達兩位數,包括機能保健、循環保健、運動代餐、成人營養、美妍美體等保健食品都熱銷。這些產品堪稱直銷主力,在網購熱銷的同時當然搶走直銷不少生意。

 

直銷業也有人做網購電商,根據公平會統計,設立網路商城供直銷商購買商品的事業有176家(占總家數53.17%),但平心而論,這類建置都稍顯陽春,品項、規模和運營方式與真正的電商規格相去甚遠。而標榜以電商模式經營的直銷事業如美安、艾多美等,成績固然也不俗,然而與集團電商的多元產品和靈活行銷還是不能相提並論。

 

一個直播主就是一家企業

 

指尖消費引爆的還有直播帶貨。平台的發展和民眾網購習慣的普及,促使社群零售在近幾年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品牌和個人開始聚焦這個領域,嘗試利用各種平台來擴展自己的影響力和行銷管道。消費者可以在社群媒體平台上直接跟商家進行溝通,了解商品訊息、詢問售後服務等。賣家透過社群媒體平台快速推廣自己的商品,並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提升銷售轉換率。

 

電商缺少的互動,「播商」(直播電商)來補,消費者當然也就順勢往直播帶貨流動。直播電商的興起衝擊整體市場板塊,根據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的預測,到了2026年,全球的直播電商銷售額,將占所有電子商務的10%~20%;單單靠「社群平台」這個通路,就可以帶動超過3成的直播電商生意。另外,根據直播帶貨系統「就醬播」的大數據分析,如果同時間有100個人穩定在線觀看直播,直播主一個月營業額要破百萬不困難,一個人就抵過一家企業。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22年的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台灣在網路人口與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率皆逐年攀升,為社群媒體的滲透度提供極大的推力。在網購方面,20~40歲Y世代的青壯年增加非常明顯,網購比例較2021年成長10%。從這些趨勢觀察,社群零售/直播帶貨仍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藥局的手伸向社區關懷

 

而比直播主對產品解說更專業、情緒互動更深層的,就又回歸到實體店面了。消費者在實體店面所體驗到的人際連結、佈置擺設、購物氛圍,是網路商店無法取代的。

 

隨著時間推移,實體店面的版圖逐漸產生巨變。近代零售業的發展,經歷了從雜貨店、傳統市場、百貨公司、超級市場、量販店和便利商店的演變,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庫2023發佈的資訊,全台零售業實體店面家數從原本由便利商店稱霸的局面,在疫情後已經轉向連鎖藥局。全台西藥零售、醫療耗材零售與其他藥品及醫療用品零售的家數達10,584間,比7-11的6,631間還多,甚至逼近7-11與全家便利商店的總和10,767間。2022年銷售額1669 億元,年增7%。

 

在藥局家數與營業額都創新高的情況下,直接衝擊銷售比例以營養食品與美容保養品為主的直銷產業。如今藥局從藥品、食品、保健食品賣到居家用品,其中毛利率仍以保健品最高,在營利的前提下,店家當然要對保健食品加大推廣力度。而同樣是實體店面,藥師的成交力肯定高過藥妝店的店員,當藥師憑藉專業形象、回應消費者的諮詢、推薦適合的保健食品時,能不被說服買單嗎?

 

異業競爭的海嘯已經直接撲向直銷產業,更叫人擔憂的是,眼前的競爭者往往不是真正的競爭者,敵人的樣態不斷地在變化、在進化,我們不能以不變應萬變。連鎖藥局越開越大,除了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有的還在店內規劃了保健諮詢站,提供量體重、測血壓的服務,定期教教簡單的運動和營養保健常識,這不是像極了直銷會場?

 

直銷如果在速度上輸給電商,在廣度上輸給播商,在溫度上輸給藥局,那還有什麼可以誇口的優勢?當然,情況也沒那麼悲觀,只要你不是躺平不動,都有辦法把生意再搶回來。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594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公平會:報備是法定義務,不代表合法

小公主撐起一把助人巨傘 台灣自體幹

追求快樂的服務:唯你獨有的利誘,客製化服務抓住顧客心

直銷憑什麼~企業篇-專家說- 4個面向╳3個核心,抓住經營者的

4大趨勢,重新定義直銷場景

有勇氣到異鄉的都是心性堅強的人 盛

利字當頭 透視直銷亂象

直銷憑什麼~產業篇- 1部約法╳1個目標,贏得消費者的心

從防疫談商機與未來趨勢

我們一家都是直銷人:攜家帶眷,創造超越金錢的價值 康園 柯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