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大師開講

莊子的養生觀


分類 / 大師開講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83期

    莊子的養生觀


朗讀:

一,「能抱一乎?」,意思是:能保持完整的生命嗎?如果太過忙碌,讓自己的時間與空間變得瑣碎而凌亂,並且由於外務太多而分散注意力,以致自我也陷於分裂狀態,這些正是我們現代人的通病。若想保住完整的生命,就須給自己安靜沉思的機會。
二,「能勿失乎?」,能不失去本性嗎?我們每隔一段時日,就須反省自己一路走來,是否離開原本單純的本性越來越遠了?是否早已忘了年輕時的懷抱與志趣?
三,「能無卜筮而知吉凶乎?」,能夠不靠占卜就知道吉凶嗎?古人遇到問題,常以占卜來解惑,這是因為大家受制於主觀的慾望與成見,以致無法看清處境與合理推論。如果只問占卜,很可能終身陷於困惑之中。我們對於算命看相,也應該作類似思考。

安於角色職位 活在當下
四,「能止乎?」,能安分嗎?安於自己的角色與職位,盡好自己的本分,自然心情平靜、活在當下。
五,「能已乎?」,能知足嗎?老子認為,「禍莫大於不知足」。在此要問:知足的對象是什麼?對於「名利權位」若是不知足,則將造成競爭、鬥爭與戰爭。但是,對於尋求人生真、善、美的價值,則不可畫地自限,因為這些方面的不知足,將會讓人日漸提升自我,化解對自己的執著。
六,「能舍諸人而求諸己乎?」,能不要求別人而反求諸己嗎?佛教說「求不得,苦。」與其求人,不如求己。西諺有云:「人生有兩種快樂: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二是享受你所有的。」若是只知前者,則終身勞苦不堪;若是領悟後者,則快樂將如影隨形而無處不在。
七,「能悠然乎?」,能無拘無束嗎?既然所要求的是自己,就可以無侍於外。然後在任何時空環境及狀態之下,都不妨自得其樂。心中無欲,則少受拘束,既不會追逐時尚風潮,也不會在意閒言閒語,而是一派輕鬆悠閒,可以從容不迫地過日子。
八,「能侗然乎?」,能無知無識嗎?知識是文明進步的利器,但是學海無涯,若是一昧求知,結果將是疲累不堪,並且難免陷入與人爭論的困境。當然,所謂無知無識,並不是要人做個文盲,而是期許人少用聰明智巧,少用心機謀略,

然後才有可能順其自然。

順應萬物是養護生命之道
九,「能兒子乎?」,能像嬰兒嗎?老子說「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意思是:隨順氣息,追求柔和,能夠像嬰兒一樣嗎?莊子在此進一步描述。
「嬰兒整天啼哭而喉嚨不會沙啞,這是因為氣息純和到了極點;整天握拳而雙拳不會彎曲,這是因為配合他的本性;整天睜眼而雙目不轉動,這是因為心思不受外物干擾。走路時不知要去哪裏,安居時不知要做什麼,順應萬物,隨波逐流。這就是養護生命的道理了。」
接著,莊子描述至人(抵達最高境界的人),說他「與大家一樣在世間飲食,在自然中同樂,不因人物及利害而擾亂內心,不參與標新立異,不參與圖謀策畫,不參與具體事務,無拘無束地去,無知無識的來,這就叫做養護生命的道理了。」
簡而言之,莊子希望我們把注意力從外界漸漸收攝回到內在,行動時則以「無心而為」為原則:做好該做的事,但不存著刻意的目的。如此將可適度超越福禍的考量,也減少一些人間的煩惱與災難。
對於上述莊子的養生觀,我們不訪選擇一二來參考,看看效果如何。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以菩薩心走直銷路

善待自己

莊子的養生觀

奧運之後的儒家

時間的意義

姐妹情深,看顧生命奇蹟

環境造就不一樣的你

化解逆境的壓力

孔子的三忘

貧與富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