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大師開講

化解逆境的壓力


分類 / 大師開講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88期

    化解逆境的壓力


朗讀:

四川大地震之後,我到綿陽為北川中學的學生作了一場演講,當天晚上再到成都為家長與老師們演講。成都市不是災區,但市民也飽受驚嚇,街道兩旁全是帳篷,因為市民晚上寧可睡在帳篷中,以免遇到地震來不及逃生。

觀念勝過一切
我們談的是面對逆境的心態。首先要指出人最可貴的資源,我引用法國哲人巴斯卡的說法:「人只是大自然中最柔弱的蘆葦,但他是會思想的蘆葦。」思考能力使人成為萬物之靈,因此觀念勝過一切。那麼,在面對逆境時需要什麼觀念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電影「搶救雷恩大兵」。雷恩家中兄弟同時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三人陣亡。國防部下令搶救已經隨部隊深入敵後的雷恩大兵。這項任務達成了,但是也犧牲了幾位弟兄,獲救的雷恩最後說:「我要珍惜自己的一生,不但為自己,也為犧牲的弟兄而活。」因此,在遭遇重大災難時,倖存者要加倍珍惜自己,使往後的一生更充實也更有意義。
接著我想到卡繆的小說《瘟疫》。奧蘭城發生瘟疫,全城封鎖起來,居民只能自救。城中有一位醫師與一位牧師,平時不相往來,甚至像科學家與宗教家一般形同水火,難以相容,但是,面對瘟疫病患,他們攜手合作,因為病人同時需要醫療的照顧與心靈的撫慰。他們最後雙手互挽說:「就連上帝也不能把我們分開了。」人的世界在發生天災人禍時,不是宛如一座奧蘭城,一切都要靠人類自己嗎?既然如此,我們為何還要彼此爭鬥呢?何不放下怨恨,一起面對共同的命運呢?

遭逢災難而未能覺悟是雙重損失
那麼,處於逆境之中,我們需要何種觀念?
第一,讓自己喘一口氣。災難已經發生,我們暫時倖存。在思索整個事件的過程時,別忘了災難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現在自己平安無事,除了慶幸與感恩之外,還須認真思考人生的意義。如果遭逢災難而未能覺悟,那是雙重損失。
第二,凡事有因必有果。已經發生的事無可挽回,但至少要釐清因果關係,以免將來重蹈覆轍。譬如這次四川地震,許多學校的教室倒塌,實是因為當初在建築時偷工減料。痛定思痛,現在應該立即撤查所有的教室結構,以保障學生的安全。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但是,我們一想到黑格爾的一句名言,不免有些氣餒,他說:「人類從歷史裏面只學到一個教訓,那就是人類從歷史裏面沒有學到任何教訓。」
第三,從局外人看自己。我們每天從電視或網路上看到世界各地的災難,看多了已經沒有什麼感覺了。現在,我們自己的災難上世界新聞,我們期望別人怎麼看待我們呢?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因此,要從局外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處境,由此避免自憐的情緒。「天助自助者」,除非我們自己站起來,否則誰也幫不上什麼忙。救災的人不久會回到他們自己的生活世界,我們也同樣要努力早些回到正常的生活步調。
第四,一切復歸於平淡。地球上曾經有九百五十億人活過他們的生命,現在活著的六十七億人「將來」也會走進歷史。想到萬物榮枯有時,人的生命有限,我們不免心中坦然,從計較誰活得較久,到考慮誰活得更有意義。既然外在的名利權位最後都要放下,我們不是應該轉而經營內在的世界,在心智與靈性上提升自己的境界嗎?
上述面對逆境的方法,合而觀之可以形成一個系統,就是先肯定自己雖然處於困境,但至少還活著,可以進而省思。經過分辨前因後果,就不會重蹈覆轍;然後練習以客觀的角度觀察自己,化解自怨自艾的情緒。最後,不論情況有多糟,只要想到「一切最後歸於平淡」,就可能產生覺悟的智慧,擺脫各種執著。苦得樂的契機也在於此。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省思錄:最牛拜年團

賢哉,回也!

2002直銷大事

關於明星

首屆傳大優秀學員出列─學習心得分享與進階計劃

貧與富

真誠不是天真

樂嘉驥,在助人歷程中,體認生命的尊嚴

做俠義之事、發揚俠義精神

思考品質─認識自己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