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封面故事

設計很敢、標示很糊? 小心你的產品「包」不住法律風險!


分類 / 封面故事
作者 / 常子蘭
期數 / 第392期

    設計很敢、標示很糊? 小心你的產品「包」不住法律風險!


朗讀:

 

辛苦設計的包裝,眼看就要上市,卻在最後一關被主管機關打回票,或因一行小字標示錯誤只能全部重印。這種情形絕非少見——包裝不只是產品的門面,更是直銷品牌的法律證件。忽略法規,不只可能被罰款,還會損害消費者信任與品牌形象。

 

資訊要透明,標示不能只是差不多

 

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健康食品管理法》、《化粧品衛生安全管理法》,直銷產品包裝上必須完整標示產品名稱、成分、含量、保存期限、產地、製造商、聯絡方式等資訊,一項都不能少。

 

最常見的違規就是標示不全或標示不實,像成分欄只寫「天然成分」、「綜合配方」這類籠統詞彙,法規要求必須明確列出每一種成分、來源及含量,例如「葡萄籽萃取物100mg」、「維生素C 50mg」。過去就有直銷業者因未詳列配方成分與含量,被主管機關認定資訊不實,不只重罰,還得全面回收,品牌形象受損。

 

宣稱不能太敢講,多一句多一個風險

 

功效宣稱是包裝踩雷的第一名。為了吸睛,很多直銷產品包裝寫著「7天有感」、「醫師掛保證」、「保證瘦10公斤」這類話,但法規明定,只有通過健康食品認證的產品,才能標示經審查核准的功效,而且語氣必須謹慎,像「有助於」、「輔助調節」等,絕不能出現「治癒」、「百分百有效」、「醫療級」這種誇大話術。

 

現實中,不少保健品因包裝上用「醫師推薦、快速瘦身」等違規話術,被檢舉後全數下架、重印,損失慘重。提醒業者,所有功效宣稱都必須與政府核可內容一致,不只包裝,說明書、貼紙也一樣,千萬不要為了一句廣告詞,賠上整批產品。

 

字體不能像螞蟻,資訊要肉眼可見

 

許多品牌為了包裝設計好看,把產品資訊縮成螞蟻字。法規對標示字體大小有嚴格規定:食品、健康食品、化妝品等主要標示資訊,字體高度不得小於2毫米,必須清楚易讀,不能因美觀而縮小、擁擠或藏在邊邊角角。

 

即使現在可以利用 QR Code 或網址延伸補充說明,但基本資訊必須清楚印在外盒、肉眼可見。生產批號、保存期限、廠商資訊都不可省略。設計包裝時,務必預留標示空間,建議先由公司法務或主管機關預審。

 

特殊產品有特殊規範,不能抄捷徑

 

化妝品、保健食品、醫療器材等特殊產品,包裝標示更不能隨便。以化妝品為例,所有成分都必須用國際慣用名稱(INCI)來標示,不能只寫「蘆薈」、「純水」這類通俗名,像「Aqua」才是官方認可名稱。

 

過敏原、警語、保存條件、兒童專用商品等,法規都要求標示得一清二楚。保健食品沒註明過敏原、醫療器材沒寫清楚許可證號、使用說明,都是明顯違規,會被要求下架。

 

創新也要合規,環保包裝不能只做表面

 

環保意識抬頭,環保包裝和智慧包裝技術是趨勢。業者在推動包裝創新時,仍須確保所有標示資訊符合法規要求,如實呈現環保材料來源、分解率及再生利用資訊。例如,強調「100%環保」、「可分解」等字樣時,必須有第三方認證(如FSC)佐證,不能只是行銷話術。

 

智慧包裝如 RFID、NFC 標籤能提升防偽與追蹤功能,也促進資訊透明,但涉及消費者個資時,必須遵守個資保護法,不能為了炫技省略重點內容。

 

合規始終是品牌的底線,包裝不是設計部門單打獨鬥,公司每個部門都要參與把關。法規雖然繁瑣,但正因為它,才能守住企業信譽與消費者安全。設計好包裝的同時,也要為「合法」留一席之地,才是品牌永續經營的不二法門。

 

 包裝合規清單

  • 所有成分、含量、來源清楚標示
  • 功效宣稱嚴格依規,僅用核准用語
  • 主要資訊字體至少2毫米
  • 特殊產品用專業術語、警語完整
  • 環保/智能標榜須有佐證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搭上AI快車,從行政效率到銷售策略全面升級 秀得美 麥志民:

身心靈兼修

軟中帶硬 玫琳凱千輔家族 吃喝玩樂

康園:蔡應利、林文子 拿出走的勇氣換半生的自由自主

解密陌生人—生命靈數、塔羅 生日藏著人生密碼,牌卡建議思考方

用興趣圈粉

目前台灣直銷公司繼承制度的執行現況

全美世界范文瑂: 新常態帶來新挑戰,帶出新商機

燃起直銷魂:劉瀞媗(創運公司直銷商) “成功沒有舒適圈,自我

解密陌生人—五行八字與風水 打開命盤,打開通往客戶心房的捷徑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