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中國市場

保健產品走中國藥局通路是否具有優勢?


分類 / 中國市場
作者 / 楊健新
期數 / 第376期

    保健產品走中國藥局通路是否具有優勢?


朗讀:

 

中國境內的藥局已經邁入嚴重內卷的時代,保健食品要進入藥局,並非只是給予較高的利潤即可,如何才能走出一條適合的經營之道呢?

 

去過中國大陸的人應該都有注意到,藥局在中國分布的密度頗高,一般只要在住宅社區或市區附近,肯定至少會有兩家以上的藥局,甚至在一些比較偏僻的鄉村,藥局出現率都不亞於小型超市(雜貨店)。根據中國國家藥物監督管理局近年的統計,全中國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的藥局數量高達64萬家,其整體的數量還高於全中國的奶茶店(全中國的奶茶店也差不多5.1萬家左右)。

 

中國開設藥局的門檻頗高

 

其實中國開藥店的門檻頗高,必須申請經營執照、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稅務登記證、衛生許可證、健康證之外,還得申請中國的醫保系統,也就因為申請複雜與要求條件高,卻退了一堆想經營的人。因此,早期經營藥局的人只要懂行、懂門路,都能夠摸索出自己的一套商機。

 

所謂懂門路,便是找到有醫師執照的人租牌,以2015年的舊數據來看,當時在中國註冊的醫師約17萬,而藥店登記註冊的醫師約13萬人;當時的藥店大約45萬左右,可見中國藥局很多都是利用租牌的方式在經營。在共享經濟還沒興盛的時代,中國的藥局醫師早已經開啟了他們的共享經濟之路了。

 

在中國藥局中,利潤較好的產品主要分為幾樣,其中包括:知名廣告的藥品,如布洛芬等知名常用藥,另外就是一些小品牌的藥品,這些藥品品牌雖小,但品質卻不遜色於大品牌(凡是藥品必須嚴格遵守法規與工藝流程),由於省去廣告與營銷費用,因此在利潤提成上,相對也較高。

 

再者,就是一些滋補品與保健品了。由於保健品沒有藥品嚴格的市場行情,這些保健品的利潤則會更高些(有些甚至可達7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保健食品還能搞醫保的擦邊球,可以用醫保的額度來報銷,因此,早期開藥局的人,多半能從藥局獲得穩定且可觀的收入。

 

不過這幾年,由於中國的醫療反腐力度加大,在2017年更開放了醫藥分離,除了將醫院的處方藥釋出給藥局之外,也開放了藥局的經營限制,因此,投入藥局經營的人日益增多(每年約以5%的速度遞增)。

 

加上電商藥局瓜分通路,民眾往往到藥局看完藥品後,再到線上購買便宜的藥品,造成實體店面銷售低迷。而中國方面對於一些藥品採用集中採購的方式,導致藥品的價格跟著降低,利潤空間也隨之縮減。因此,藥局的獲利日益減少,反之競爭卻日益提高。

 

經營藥局需要因地制宜應變

 

另外,中國的藥局逐漸被連鎖藥局所霸佔,這些連鎖藥局擁有資金與通路的優勢,可以以量制價地進貨,更可以利通路形成競爭屏障,這樣的方式也逐漸影響一些中小型藥局的生存發展。

 

由此可知,中國境內的藥局已經邁入嚴重內卷的時代,保健食品要進入藥局,並非只是給予較高的利潤即可,由於傳統藥局的經營難度加大,供貨商有可能還得需要因地制宜的協助當地藥局的營銷。而若要將保健食品鋪往連鎖藥局,則可能會有「以量制價」與「非預期竄貨」(無法做到區域價格保護)的問題。

 

藥局在中國是一種與政府政策高度相關的行業,除了要隨時注意政府的政策之外,更需要有因地制宜的應變。若想將保健食品的通路鋪進區域性的藥局,雖然難度較低,但不確定性卻較高;若要以連鎖藥局為主,則必須考慮整體的藥局生態;因此,有鑑於現在的藥局競爭激烈,若保健食品想要走藥局通路,必須不斷試點嘗試與深入了解評估,不可貿然大量投入。唯有規劃出一個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模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惠州直銷「爽安康」案探討

大陸外匯投資航母即將起航

中國健康產業市場的城鄉差異與佈局策略

疫情後市場運作—— 進入社區種韭菜

突出重圍

新時代能否善用優勢開創中國直銷新時代

直銷論壇:直銷商要正確定位自己

大陸直銷八巨頭爭霸中原實戰心法(上)

網紅帶貨真的是銷售的解藥嗎?

中國的微商、社交電商、傳統電商與直銷有何區別?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