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伸凰公司董事徐連星、何玉惠夫婦
分類 / 產業人物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179期
專訪伸凰公司董事徐連星、何玉惠夫婦
朗讀:
除了管理自己、守時守信之外,如果真正要讓組織更健康,還要懂得給組織成員更多的真心關懷,把夥伴們的是看做自己的事,甚至看得比自己的事還重要;對於那些短期內沒有業績的新人,也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
胡三元
徐連星原本一個彰化溪州道地的鄉下小夥子,於民國七十四年北上奮鬥,從學徒開始做起,以過人的認真態度彌補背景的不足,經過了八年的時間,不只一路獲得老闆及顧客的肯定,也由學徒變為最傑出的強化玻璃師傅,再升任為廠長。
這一路走來,平順安穩,他的人生原本可以在小康之中度過。
改變生命的意外 然而,1996年間兄長因癌症病逝,身後留下了四、五百萬的債務。也許在法律上徐連星可以跟這些債務劃清界線,可是溪州人老實的個性,卻讓他選擇了獨力承擔償債的擔子。
問題是,做一個廠長領死薪水,面對鉅額債務卻是有心無力,唯一的辦法就是設法在現有的工作之外,尋求另外的一份收入。只是,就算晚上有機會多工作四個小時,其收入比起肩上的債務也還是相當有限。
因此,當他遇見伸凰事業時,很快的認定,直銷就是自己踏破鐵鞋無覓處的債務解決之道。
當時,由中部出發的伸凰公司在台北還沒有較大的組織,也沒有可以學習的對象與會場,因此,徐連星每每必須請假到台中學習。
還沒賺到錢就屢次因請假被扣薪水,這種得不償失的做法很難得到家人認同。
徐連星的太太何玉惠十分憂心先生走了歪路,不過,一向尊重先生的何玉惠並沒有猛潑先生冷水,她只是與先生達成一個簡單的共識:「要做可以,但是以不投入資金為原則。」 由於徐連星的打拼精神,徐太太也不得不在佩服他的認真之外,開始對先生的事業產生興趣。
為能替先生分擔壓力的考量下,某天何玉惠主動問起伸凰事業的特性與做法。
徐連星回答說:「以產品優質為掛帥吃好倒相報,遠較銷售者主動要把產品賣給消費者要來的容易經營多了,容易經營當然就值得再進一步投入經營。」。
聽完,她心想:「那我也可以試試看。」並且開始帶著兩個稚齡的孩子做起伸凰的事業來。
有了何玉惠的認同及協助,徐連星在兼職四個月後便取得了穩定收入,並大膽辭去得來不易的廠長職務,專職經營伸凰事業。
徐連星雖然是一個直銷的外行,而且所有學習成長都需要南北奔波的苦工夫。不過,他卻意外自創了一種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開發推薦模式-「社區經營模式」。
當時,他為了節省支出,選擇以摩托車作為代步工具,而為了騎車安全考量,他把開發範圍縮小到摩托車二十分鐘可及的鄰里之內。
創造第一次高峰 他的想法是:「二十分鐘之內騎得到的地方,就可以大大降低騎摩托車的風險。」 然而,這種社區化的開發推薦經營模式,卻意外提高了推荐的成果,因為社區化經營見面三分情、方便進行、容易掌握、組織動能高等特性,可以說是發展組織規模的重要基礎。
更重要的是,社區化經營表面上看起來也許是畫地自限,但是,一般到了第三代、第四代之後,就會很自然產生跨縣市突破的效果。而這種自然產生的跨縣市發展,多半也會因為承襲徐連星社區化經營概念而同樣具有方便進行、容易掌握、組織動能高等優勢。
「跟一般緣故開發比較不一樣的是,我沒有把親友當做重點。在專職後,我雖曾跟親友談伸凰事業,但那比較像宣示或劃地盤。我告訴他們我在做伸凰事業,以免日後有旁線、下線開發了我的親友,在會場裡碰到很尷尬。」徐連星說:「大部分的親友都是在我經營有成之後,才開始真正經營伸凰事業,有幾位甚至是在十年後才起心動念加入經營行列。」 徐連星專職經營之後很用心,也建構了一個相當規模的組織,第一次到達巔峰時,組織活耀的伙伴超過百位,並創造了一個月三百多萬的耀眼業績,肩上的債務也還了一大半。
可是,就在第一次巔峰之後,徐連星的組織卻面臨了快速崩盤的挫折,活耀夥伴只剩下八、九位。
面對這樣的挫折,徐連星開始深切反省自己。因為他知道,伸凰的願景、伸凰的文化、伸凰的制度與產品都是令人可以信賴的,因此問題的根源不會是公司產品或制度,而是自己。
經過深切省思之後,徐連星才猛然發現,過去雖然很衝,也打下了一片江山,但是,沿用傳統行業的管理觀念來帶組織,在「帶人帶心」的直銷組織模式中並不適合。想要組織永續經營,唯有以領導代替管理。
建構一個有磁場、能量的組織 經過這一次改變後,徐連星穩住了跌勢,並很快的創造了第二次的高峰,不幸的是,當他達到第二次高峰時,組織又開始動搖了。
到底是哪裡出問題呀?怎麼又發生這樣的事?徐連星再次自我反省。終於,他發現,除了管理自己、守時守信之外,如果真正要讓組織更健康,還要懂得給組織成員更多的真心關懷,把夥伴們的事看做自己的事,甚至看得比自己的事還重要;對於那些短期內沒有業績的新人,也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否則,如果對所有人都一樣以業績掛帥為標準,那麼就會變成一個大家滿腦子都是業績的組織。
唯利是圖的組織,難免就會偏執與摩擦,表面亮麗卻暗藏危機。
而如果除了業績之外還有真心關懷及更大的空間,則組織將會變得多元而有能量。在這種充滿能量的基礎上,即使不刻意追求業績,組織也可以產生無窮的力道,進而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
此時,徐連星才算真正從一位傳統企業的廠長成長為一位傑出的領袖,並且帶領組織創造了第三次事業的高峰,建立了一個跨越七大縣市的穩健組織體系,並順利晉升到伸凰公司的董事位階。
最難得的是,在每一次受挫的時候,徐連星從未想過放棄直銷,也從未離開伸凰。
到底是什麼魅力讓徐連星對於伸凰的直銷事業如此堅持呢? 把成功的機會分享給更多人 徐連星說:「由於剛起步的時候,有伸凰的成功者王家章、林小燕執董夫婦;鄭志明與林小玲董事夫婦願意從彰化甚至台南北上指導我們,才能幫助我們更快成長、安渡挫折。」 也由於陳董事長及洪執行長伉儷,永遠秉持傳教士的精神;永遠把夥伴擺在第一順位,永遠願意給夥伴更大的舞台,徐連星才能擁有今日的成就。
他很感恩的說:「我們有幸遇到伸凰,並有陳董事長及洪執行長;王家章、林小燕執董夫婦及鄭志明、林小玲董事夫婦這些貴人而獲得成就。因此,我也願意投注一切精神與力量,並幫助夥伴走正確的路,邁向成功。」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