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風吹進直銷業,消費者不僅關心手上的產品有沒有做到減碳,更希望產品的製程符合永續環保的要求,為此,業者必須從一開始挑選代工廠商就嚴格把關。以全球最大的磷蝦油原料供應商挪威Aker BioMarine為例,深入南極捕撈磷蝦的過程中,了解到南極生態保育的重要,不僅積極協助相關機構研究南極海域生態,更擬定完整減碳計畫,讓人類的健康從海洋永續開始。
圖片提供/Aker BioMarine
近年來,南極磷蝦油在保健市場上受到矚目的同時,也衍生出不少對於磷蝦捕撈影響海洋生態的言論:過度捕撈南極磷蝦造成企鵝與鯨魚食物短缺、捕撈船進入南極對南極海域造成污染、有魚油可以補充營養,為什麼還需要磷蝦油?
「這些問題不只在國際上爭論了很多年,」挪威Aker BioMarine(阿克海洋生物,以下簡稱Aker)亞太區業務總監謝長城表示:「每每在拜訪客戶時第一個被問到的也是這些問題。」不止一般保健品品牌會問,遇到更關心原料來源的直銷品牌問得更犀利直接,讓他忍不住直呼:「真的冤枉啦!」
南極磷蝦是什麼?
南極磷蝦是一種2~6公分之間的小型甲殼動物,主要以浮游動植物為食,是底層生物鏈中的關鍵成員。南極磷蝦總計約3.79億公噸,在南極水域形成一個巨大的群體,甚至從太空中都可以見到一大片粉紅色的磷蝦群。
為了躲避掠食者,磷蝦白天會深潛在海中,夜間才會垂直上浮到水面覓食。由於消化吸收能力差,磷蝦糞便中含有豐富的碳存量,在日夜垂直上下的過程中,排放出的白色糞便如雪般落下,將碳儲存在海底,對減緩氣候變遷扮演重要角色。
特定海域,每年只捕撈總數1%
總部在挪威的Aker,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磷蝦油原料供應商,每年依規定與其他國家的捕撈船,在南極半島周圍被稱為「48區」(Area 48)的特定海域捕撈磷蝦。根據2019年的統計,48區內的磷蝦約有6260萬噸,全年的捕撈量僅佔該區總數的1%以下。
「因此,過度捕撈造成企鵝、鯨魚食物匱乏而數量減少的說法,是不成立的。」謝長城指出,南極動物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漸加劇的氣候變遷,即使沒有人為捕撈南極磷蝦,南極因為全球暖化問題,對原生物種仍產生了極大的影響。2020年2月南極出現攝氏20度的高溫,就曾引起全世界關注。
不只是Aker捕撈過程受到CCAMLR的監管,除了透過生態捕撈系統,設計上有哺乳動物排除裝置,另外裝置也具有監測拖網開口的聲學感測器,避免傷害南極海域的生態環境,更連續多年獲得可持續性權威,如MSC(海洋管理委員會)的認證,是永續漁業的指標性企業。謝長城表示,磷蝦提供好吸收的磷脂型Omega-3以及天然膽鹼,對人體和動物都有益,可以替代循環利用低的食物來源,也是魚油產品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說到魚油,每年大約有17%的鯷魚油被製成營養補充品,其中有20%的鯷魚來自秘魯的漁場;秘魯一個星期捕撈的鯷魚,是許多國家一年的捕撈量。儘管近年秘魯鯷魚捕撈已經受到高度管控,但仍有不少問題存在,如捕撈過多的幼魚、不照配額捕撈、生產魚粉的工廠不符合衛生要求,或者在疫情期間船上未做好妥善隔離,造成船員大規模染疫等。2023年秘魯鯷魚受到海水溫度上升,導致成年鯷魚未回流,秘魯政府不得不宣布第一季(4到7月)暫停補撈,直到同年10月漁場才再度開放。
從海洋到陸地,積極實現零碳排
隨著歐盟CSRD(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框架的出現,「減碳排」已成為歐洲企業的標配,自 2017 年以來,Aker碳帳目也委由外部審計師修訂,每年更新減碳數字。
海上作業減碳排的同時,Aker也要求全球員工將減碳落實於生活中。去年更透過APP記錄員工每日走路步數,只要走1萬步,公司就種1棵樹,去年第四季,在52個工作天內,被記錄到的步數超過4600萬步,公司在馬達加斯加種了6071棵樹,共減碳74.6噸。
謝長城表示,海洋永續是公司發展的基礎,呼應全球減碳趨勢,在生產、包裝、物流等面向,以至於員工的日常習慣,都是公司推動減碳涵蓋的面向,「相信通過一年又一年的實踐,大家會看到Aker對於海洋與地球永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