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大師開講

化解壓力


分類 / 大師開講
作者 / 傅佩榮
期數 / 第175期

    化解壓力


朗讀:

兩種方法可以化解壓力。一是看清楚壓力的來源,將它連根拔除。世間很少有人可以做到這一點,就算是出家修行者,也未必能夠六根清靜,何況我們芸芸眾生呢?
第二種方法是適時調節壓力,譬如每隔一段時間就整理自己的情緒。生活需要不同的內涵,否則難免枯躁乏味,並且不易保持恆心。

《易經》

談到「恆卦」時,強調「雜而不厭」四字,意思是要安排不同的內容,使人不會覺得厭倦。我們在學校念書時,每天都有不同的科目要上,如此才有辦法念個二年或四年,這就符合「雜而不厭」的道理了。然而,進入職場之後,抱定一個「提高業績」的目標,上班時固然念茲在茲,下了班依然勞神費心,如此又怎能長期維持活力呢?
於是,有些人藉由運動來調節。這是非常可取的作法,因為運動使人暫時忘記煩惱,並有益健康,而健康正是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所謂「必要條件」是說:沒有健康,則人生不可能幸福;但是,光靠健康,顯然還不夠,還需要另外一些「充份條件」,如知識、情感、娛樂、人際關係、人生理想、宗教信仰等等。
也有些人藉著旅遊來調節壓力。一位汽車公司的銷售員,參加公司犒賞的拉斯維加斯之旅;他在賭城三天三夜不上床,坐在吃角子老虎機器前面,拉扳手拉到筋疲力竭為止。
回到台灣之後,他又將投入激烈的競爭之中,我擔心他還能撐多久。當然,許多旅遊活動對身心都有益,就看自己如何取捨了。關鍵在於「轉移注意力」,希望由此達到「雜而不厭」的效果,可以繼續保持生活的動力。
「轉移注意力」也有兩種,一種是橫向的。譬如,在職場上有業績的壓力,到了運動場上與人競賽時,也有輸贏的壓力。性質不同、壓力依舊,這就是橫向的轉移。有些人旅遊回來之後,互相比較誰拍的照片較美,誰去的景點較值得,然後旅遊本身的快樂消失無?了。由此看來,我們所能想像的休閒娛樂,大都屬於橫向的,從這一群人換到那一群人,只要自己心中存著「比較」的念頭,都還是有一些壓力的。
至於縱向的轉移注意力,則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到出路。此時可以參考道家老子的觀點。老子談修行方法,主要是兩句話:「致虛極、守靜篤。」(十六章),意思是,追求虛,要達到極點;守住靜,要完全確實。
虛的反面是實,譬如一水裝滿了,那麼你有再珍貴的飲料也加不進去。反之,如果杯子空了,它就有無數的可能性,亦即可以重新開始思考:我所要的究竟是什麼?
常常記得,「此一時也,彼一時也」。我們小時候所定的志向是成大功立大業,或者至少是求取名利;那麼現在呢?是否要調整比例,減少向外追逐的欲望,增加內在生命的分量?「虛」字本身並沒有具體的建議,而只是一種狀態,要把一切暫時放開,好像睡眠時「忘記」自己的存在。能虛,才能靜,從外在的安靜,到內在的平靜,再到一種奇妙的寧靜。
寧靜是量充足的狀態,知道自己的來源與歸宿。對於當下處境,既可以了解也願意接受,然後排除情緒的干擾,做到「無心而為。」
人既然活在世上,就須扮演某些角色,因此總要「做些什麼」。所謂「無心而為」,是說,你儘管做你所該做的,但是「不必存著刻意的目的」,亦即不必有「與人競爭之心」,也就是「得失之心」不宜太重。如此一來,工作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既平常又自然,壓力也就?消雲散了。
人活著就難免有些壓力,與其逃避它,不如設法調節它。在調過程中,將會找到自己適用的辦法。老子的「虛與靜」,是較難挑戰,也是值得一試的。

(作者為台大哲學系教授)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直銷人新學習觀

關於明星

做唯一的事業

真誠不是天真

不只多聽還要多說

變身重生的喜悅

領導力與生產力

為官之道

與有德行的人同行

開始要謹慎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