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獎勵旅遊情報站

從米其林綠星到藍碳餐桌 當綠色飲食成為行動力,開啟直銷企業永續生活新食旅


分類 / 獎勵旅遊情報站
作者 / 陳正耀
期數 / 第391期

    從米其林綠星到藍碳餐桌 當綠色飲食成為行動力,開啟直銷企業永續生活新食旅


朗讀:

面對全球碳排挑戰與生態危機,越來越多企業不再只是銷售產品,而是選擇承擔更多社會責任與環境使命。這股浪潮,也正影響著直銷產業,從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到獎勵旅遊與團隊文化的設計。

2020 年起,米其林指南首度引入「綠星 Michelin Green Star」制度,不只為頂級餐飲帶來新標竿,更成為企業品牌對「永續力」重新定義的重要參考。而如今,「藍碳食物」與 3D 科技建築餐廳的興起,也為獎勵旅遊注入嶄新的價值導向:一場低碳的用餐體驗,也能成為品牌實踐永續理念的最佳場域。讓我們一同走進米其林綠星的世界,探訪台灣極具創意的藍碳餐廳,看見直銷企業如何身體力行,藉由「吃」讓永續低碳輕鬆融入生活。

 

圖片提供/邁思國際旅行社

 

什麼是米其林綠星?

不只是美味,更是對地球的承諾

 

我們所熟悉的米其林指南,一直以來都是「頂級美食」與「品質服務」的代表。傳統上,它以「星星」制度:一星、二星、三星,來表彰卓越的料理技術與用餐體驗。然而,隨著全球永續意識抬頭,米其林在 2020 年首度推出「綠星 Michelin Green Star」制度,為那些在環境永續方面表現傑出的餐廳,增設了專屬的榮譽。

 

一間能夠榮獲綠星的餐廳,不只是料理美味,更需從食材的源頭開始思考:是否選用有機或自然農法生產的原料?是否使用當地食材減少運輸時產生的碳排放?是否善用廚餘、推動減塑、再利用資源?是否與當地農民、漁民合作共好?是否在餐廚具的再利用、空間設計與營運上降低能源與耗損?這些細節,都是米其林匿名評審在評比時會觀察的重點。簡單來說,綠星不只是對「料理」的讚賞,更是對「行動」與「價值觀」的肯定。

 

截至 2025 年,全球僅有約 500 間綠星餐廳,台灣目前只有少數幾家如:山海樓、陽明春天、Embers、Le Duet、The Thomas Chien 等獲獎。每一顆綠星,背後都是主廚與團隊長年對環境、食材與土地的尊重與努力。這樣的標準與精神,正與直銷品牌在健康與永續領域的價值追求不謀而合。

 

藍碳餐桌美食革命

讓減碳變得有滋有味

 

全球足跡網絡曾預估:若能減少50%肉類攝取,地球超載日將可延後7日。這幾年海內外掀起一波綠色飲食的浪潮,其中「藍碳飲食」正是這波浪潮中備受矚目的主角。所謂「藍碳」(Blue Carbon),指的是海洋生態系統,如:紅樹林、海草床與海藻所吸收並儲存的碳,它們的固碳效率遠高於陸地植物。海藻,做為藍碳食物的代表,不僅能在不耗費淡水、肥料與農地的前提下大量生長,更具備營養豐富、低碳排放的多重優勢。像是:昆布、紫菜、裙帶菜、海葡萄、雨來菇等,不僅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膳食纖維、礦物質與EPA(是一種Omega-3 脂肪酸,人體無法自行合成),還有助於心血管與新陳代謝健康。

 

每天吃一顆荷包蛋,是許多人日常飲食的標配,但未來你餐桌上的蛋,可能不是出自於雞,而是「海藻」! 在台灣由工研院和民間業者合作,用海藻所製成的蛋,標榜零膽固醇、低熱量、零過敏源,不但外觀與真的蛋所差無幾,口感也十分逼真,能夠做出蛋黃跟蛋白,兩者之間的口感是分得出差異的。

 

在邏輯上,除了蛋之外,也可以仿各式各樣的食物,如豬肉、牛肉等等,相較於傳統豆類人造肉,海藻蛋白的口感與風味更接近動物性來源。而在北歐、日本也率先推動以海藻取代部分紅肉攝取,作為低碳蛋白質來源;不少米其林綠星餐廳也選擇將在地海藻融入在料理之中,為高碳排放的肉類飲食提供一條更永續低碳排的替代路徑。

 

藻類食材不僅能減少肉類帶來的高碳排,更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幫助人們減碳,因此被譽為「藍碳食品」,吸引生技業者投入研發兼具美味與環境保護,讓無肉不歡的現代人,輕鬆無痛的改變飲食習慣。

 

藍碳飲食不只是一場健康與環保的選擇,更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視角,從企業ESG實踐到個人日常餐桌,都能找到與之連結的可能。在獎勵旅遊體驗的部分,可以結合在地農場以「餐桌之旅」形式帶領參與者認識食物產地與栽植過程;又或運用AI與無菜單設計,實現零廚餘,藉由體驗海藻餐桌與藍碳場域,成為結合環保與感官的新體驗。

 

The Thomas Chien

從建材到餐盤,實踐永續理念的餐廳

若您也想身體力行永續低碳排,前往高雄時不妨造訪位於前鎮的 The Thomas Chien 餐廳,它是以蚵殼、爐石廢料、再生塑膠與廢棄漁網等材料設計建構而成,重新定義大眾對「永續餐飲」的想像。它不只是「米其林綠星」認證的法式餐廳,更是一場結合建築、藝術、設計與料理的永續實驗。

 

餐廳牆面以無水泥工法抹蚵殼塗料,櫃檯與桌腳則採用再生木料與3D列印技術結合澎湖蚵殼與中鋼的爐石殘渣製作,表面無毒無漆、可回收,燈具及牆飾也都是由回收塑膠與廢金屬再製,地毯則來自回收的廢氣漁網,呈現科技與手感交錯的視覺層次。

 

整體設計以曲線取代直角,地板與天花板如水流般延伸,讓人好像乘船進入味覺記憶的港灣,形成一場從材料、光線到動線皆回應海洋與永續概念的完整敘事。這不只大幅減少建材碳排,還將原本無法回收的「海廢資源」重新賦予新生命。

 

料理則是由知名主廚簡天才與吳柏翰共同設計,堅持使用65%在地當季蔬果與35%海鮮肉品,並捨棄進口的高碳排食材,轉向在地藍碳與自然農法採收食材。全新菜單以「回憶」、「海洋」、「大地」3個主題構成,共13道料理,每道皆附有簡潔說明卡,訴說食材背景與永續意涵。

 

比如:開胃小品「紫甘藍薄霧」以紫甘藍與昆布果凍覆蓋蟹肉、鮪魚蕃茄凍與炸茄子,層次豐富。前菜「海底世界」融合台灣海螺、赤嘴蛤、雨來菇、海葡萄,並搭配仿咕咾石外觀的煙燻洋芋海綿蛋糕,最後以蛤蜊奶油醬收尾,香氣飽滿。整套菜單除呈現食材本味,也引導饕客思考碳足跡與土地與自身關係。

 

The Thomas Chien不僅是一間餐廳,更是一個永續實踐的實驗場。建築從原料選擇到製程皆以碳排控制與資源再生為原則,餐桌椅、燈具、裝置藝術也都來自回收再利用的材料,體現設計與環境的連結。料理則從供應鏈源頭落實永續理念,結合在地農漁民與生產者,強化低碳與本地化目標。這座空間以設計串連料理、建築與環保,使每一次用餐成為一場完整的永續體驗,也為城市提出關於飲食、建築與未來生活方式的新想像。

 

一頓飯的影響力

當永續成為一種可以被感受的生活體驗

 

全球永續轉型的腳步已刻不容緩,企業在力求低碳排的同時,我們是否思考如何將永續、低碳融入日常生活當中,跟呼吸、喝水一樣自然,而不是只有在上班工作時才有參與感呢? 根據地球超載日的統計,人類在每年約莫7月左右就會耗盡該年度可持續資源,這象徵傳統的高耗能生活方式已經走到臨界點。

 

對以健康、營養與生活方式為核心的直銷企業來說,這不僅是一個警訊,更是一個絕佳的轉機。因為我們所銷售的不只是健康產品,而是一種生活價值,我們協助消費者打造更健康的身體、更友善的環境,並藉由團隊文化,實踐品牌願景。

 

綠色飲食,就是實踐這些理念最直接的入口。綠星餐廳讓我們看到,連一餐飯都能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它不只是滿足口腹之慾,更是一場永續意識的教育,是與消費者溝通價值、與團隊對齊願景的最佳平台。

 

直銷企業的獎勵旅遊不應只是「犒賞」,而應是文化與價值的共感時刻。若能將「永續飲食」與「綠星體驗」納入其中,不僅創造感動,也深化團隊對品牌核心價值的認同,真正把「我們不只是銷售者,而是生活風格的引導者」這句話活出來。

 

將米其林綠星與藍碳飲食,納入旅遊與生活,是一種品牌責任的實踐,也是讓地球與企業共好的一種行動。下一次,當您規劃一場獎勵旅程,或是籌辦一場團隊聚會,不妨試著問自己與團隊:「這頓飯,能不能也成為對地球的一份承諾?」如果可以,那麼這不只是一場美食之旅,而是一趟領袖的進化旅程。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767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自然界的驚喜 上帝遺落在世間的印記

從米其林綠星到藍碳餐桌 當綠色飲食成為行動力,開啟直銷企業永

旅遊急轉彎 如果你是樂樂、憂憂、阿廢…… 世界上總一個地方可以

熟成男子地圖 紐約、東京、首爾 時尚三都風格巡禮

從陸地到海上,從藝術殿堂到街頭慶典 2025限定 5大必打

不再只能相約在冬季 重新定義滑雪勝地,一年四季都可滑的冰雪樂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