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優惠    註冊登入
全球華人直銷媒體第一品牌
調查排名

2013台灣十大直銷公司業績搶先報


分類 / 調查排名
作者 / 編輯部
期數 / 第254期

    2013台灣十大直銷公司業績搶先報


朗讀:

台灣安麗破百億、成長9%,安利中國急全球安麗也不惶多讓,世界上可能很少有一個通路在60億美元的基礎上,還能夠以不到十年的時間做到翻倍的成果,而安麗卻做到了,也難怪安麗在全球直銷業界具有如此不可動搖的領導性地位。從而以安麗為首的全球直銷領先群近年來的表現,更讓業界以外的廣大群眾與企業,看見了直銷的優勢。

 

文◎徐槐谷

 

台灣安麗公司終於在2013年正式打破百億營業額,從2012年的99.7億元成長到108.6億元。

 

這是台灣直銷史上第一個打破年營業額百億的紀錄,雖然距離劉明雄總裁在2006獎勵旅遊時宣示破百企圖已經過了7個年頭,但不論如何,這項歷史性的紀錄也足以為當年歷史性宣示做出了最佳的驗證。

 

台灣安麗破百億、成長9%;安利中國也不惶多讓,由271億人民幣成長到293億人民幣,漲幅近超過10%;而安麗全球同樣也傲視群倫,一路從2006年的63億元金飆升到2012年的113億美元,再攀升到2013年的118億美元,世界上可能很少有一個通路在60億美元的基礎上,還能夠以不到十年的時間做到翻倍的成果,而安麗卻做到了,也難怪安麗在全球直銷業界具有如此不可動搖的領導性地位,而以安麗為首的全球直銷領先群近年來的表現,更讓業界以外的廣大群眾與企業,看見了直銷的優勢。

 

當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苦思解決全球失業問題之道,鄭重的指出了直銷是一個重要選項時;當巴菲特旗下也有一家叫做嬌寵廚師公司(The Pampered Chef)的直銷公司時;當台灣安麗在創造108億業績的過程中提供了550個企業工作機會以及3.5萬個創業機會時(安麗公司目前約有33.5萬名會員,其中10.5萬為生活消費會員,22.5萬為產品型會員,即「有直銷經營權,但並未真正經營者」,活躍中經營型會員則為3.5萬,其中有超過1.2萬人具有DD以上聘階。),直銷在百業中傑出的本質,可謂空前的閃亮。

 

有那一種企業能夠在100億的規模就提供出超過3.5萬個就業機會,如果活躍型經營者有的可能還不賺錢,但是安麗DD是公認可以維生可以把事業發展下去的基礎,放眼所及,恐怕也很少有一家企業在100億的規模下,能夠提供1.2萬個讓人維持生計並有機會創造更多收入的就業機會。

 

以7-11(統一超商公司)為例,全台灣約5000家門市,年營業額為1200億元台幣,以每家門市平均有6個人估算,1200億營業額約提供3萬個就業機會,(約等於每100億的營業額能提供3千個就業機會,而安麗100億則提供1.2萬個就業機會),顯然,直銷在解決就業問題的貢獻度上面,遠遠領先著大多數的傳統產業。這項領先數字,使人們就很難再污名化直銷存在的意義。但還是會有很多人批評直銷創富的可能性。

 

「當不了老鼠頭,錢都是被人賺走」,這是社會上對直銷最普遍的一種詆毀,很多長輩反對孩子們接觸直銷、參與直銷,大概也是出於這樣的模糊認知。

 

不久前,基於採訪的需要,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一對年齡加起來超過120歲的銀髮夫妻,他們曾經面臨一個月不到1萬元的窘境,這個數目等於一個人一個月只有5千元的收入,連基本的維生都很有問題,更何況還要到處奔波,支付種種開銷,但是老夫妻堅持下來,他們把房子賣了,以便可以更順利的經營事業。事隔兩年,他們的組織起來了,現在每個月上百萬的收入證明了自己嚴格選擇、堅持行動的作法是對的,也證明直銷並不存在著老鼠頭老鼠尾的問題,問題在於是否選對了公司、是否夠努力、夠堅持。

 

老夫妻的例子不能推翻經營直銷會有很多人陣亡、很多人失敗,甚至有人虧很大的事實,但是,他們卻能夠證明,眼光、信念、堅持與不斷的努力可以透過直銷為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是「當不了老鼠頭,錢都是被人賺走」這句話最有力的反擊。

 

不論是從替社會解決就業問題;或是從為經營者帶來希望的角度來看,在景氣長年低迷、失業率偏高、薪水低、物價高的畸形時空環境裡,直銷無疑著有著更鮮明的時代意義。

 

安麗公司108.6億,成長9%

安麗公司已連續多年以近10億的數字向上攀升,2012年年營業額99.7億,以0.3億的差距不能正式創造百億紀錄的小小遺憾,在2013年度終於挑戰成功,安麗公司的演出,是個別公司的寶貴成果,也是直銷行業共有的一個重要標竿。

 

安麗於2013年的成長,有延續性的做法,也有創意性的斬獲。

 

具有延續性的作法,就是實體店(體驗中心)的持續拓展,至今,安麗在全台灣已有12個體驗中心及社區提貨店。體驗中心不僅僅是為消費者提供便利性那麼簡單,事實上,安麗早在多年前已悄悄將體驗中心定位為一種服務品牌的前哨。

 

一般人都知道,安麗的品牌有企業品牌,下面還有紐崔萊、雅姿、益之源、空氣清淨與日用品等幾個主要產品品牌,但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安麗在最近幾年間正積極的把服務建構成一個品牌。主導此項艱鉅任務的人,就是一手打造安麗體驗中心的物流處長黃桂琴。

 

在前幾年,黃桂琴主要的任務是優化企業內部人員的服務品質,透過原已領先各界的標準化服務模式的再進階,把服務的標準化流程,內化成為服務的心,從而在服務上面得到消費者更高的評價,也連續贏得社會的好評。後來,黃桂琴更進一步把服務的心延伸到3萬多名經營者身上,以「打造安麗生活顧問」為主題,進行直銷商服務精神內化的培訓工程。黃桂琴在課程裡強調,服務化是大多數業態一個最好的出路。例如,農業服務化創造了休閒農場的契機,而製造業服務化則可以從機器掃把、吸塵器、洗地機,進而再創造出清潔服務公司的契機。

 

很多人都認為服務業是一種終極的業態,從漁獵、農業、工業到服務業,是大多數社會的共有歷程。不過黃桂琴在替安麗公司打造服務品牌的過程中,卻一再強調服務業永遠都處於一種必須再升級的狀態。或許就是這種不斷自我挑戰的精神,安麗乃能夠長期保持著領先的地位。

 

除了深化服務,把服務當作一種品牌來經營之外,安麗在2013年的行動商務工程也是一項重要的成就,負責這項名為「i安麗」工程的人是安麗公司電腦資訊處資訊協理吳樹正。根據安麗公司的目標,吳樹正領導的「i安麗」任務,事實上包括行動電子商務及行動教育培訓(行動大學)兩大主軸。

 

行動電子商務透過銷售前準備、銷售中加強、銷售後服務等環節的考量與設計,確實為安麗的消費與服務帶來了十分明顯的加分效益;而行動大學的推出,也替經營者在推荐事業機會及基礎輔導培訓上面發揮了強大的力量。

 

安麗的在2013年的成就當然不是只有這兩大元素。但從這兩大元素的推展過程中,就可以看出一家傑出直銷企業之所以總是傑出背後那種不斷在優異中尋求更優異的自我挑戰精神。

 

美樂家公司66億元*,成長3.2%

美樂家在2013年繼續保持成長,但作為行業第二名的公司,美樂家公司卻於本次調查中選擇不提供數據。因此,66億元的數字為本刊推估所得,對此,我們不免為行業標竿型公司對於自己的經營表現轉趨保守的態度感到相當遺憾。

 

帶領美樂家創下15年不敗紀錄的美樂家前總經理劉樹崇,在去年10月底卸任前,依舊為美樂家取得5%的成長。由此觀之,美樂家在2013年最後兩個月似乎不免受到總經理換手的過度期影響。

 

對於大多數公司而言,掌舵者換人所引起的業績起伏屬於正常狀況,從美樂家2013年全年度能能夠保持3.2%的成長,也算是一個寶貴的成果,同時也寫下連續第16年成長的新紀錄。

 

不過,美樂家在劉樹崇離開後,究竟會選擇蕭規曹隨的「後劉樹崇」模式,還是另闢蹊徑的「去劉樹崇」模式,才是未來對於美樂家影響最大的發展關鍵。

 

一般認為,既然劉樹崇能夠在台灣直銷史上寫下不敗紀錄,蕭規曹隨的「後劉樹崇模式」應該是一個較佳的選擇;不過,從許多跡象看來,台灣美樂家似乎比較頃向選擇了「去劉樹崇模式」。例如,台灣美樂家不再積極參加直銷協會活動,甚至有意退出這個劉樹崇曾經擔任過理事長的行業組織;另外,據說美樂家公司也開始評估收掉部分不賺錢的生活館。由於美樂家並未回覆調查,這些傳聞中的作法也未獲得官方證實。台灣直銷第二名直銷公司未來的走向究竟如何?這些走向是否正確?仍需藉由時間來加以驗證。

 

葡眾公司54.13億元,成長28%

葡眾至今也還是保持不敗的紀錄,即使大環境並不理想,但葡眾卻屢次能夠取得30%左右的成長率,連年拿下十大公司成長率冠軍的頭銜。2013年葡眾年營業額為54.13億元,較2012年成長28%,依就穩居十大公司年度成長率第一名。

 

葡眾的氣勢,持續為本土直銷企業帶來莫大的鼓舞,也為傳統企業跨足領域樹立了一個出色的標竿。

 

葡眾公司表示,葡眾2013的成長,主要原因與往年並無太大不同,主要有三點:

1.六大顧問組織的傑出領導:一如以往,葡眾公司再次把企業的成長歸功於六大顧問組織,主要原因在於,六大顧問組織一方面與葡眾的創立、發展與壯大有著緊密的革命情感,另一方面則是這六大顧問組織對直銷團隊的核心價值有過人的堅持,使葡眾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還能確保直銷團隊的優秀體質,在人多就容易口雜,小有成就就容易意見紛陳的台灣社會中,葡眾在快速成長過程中仍保有一貫性,確屬難能可貴。2.總經理的行政布局: 2009年,曾美菁正式擔任總經理,結合了父親曾水照的創業智慧、留洋所學、媒體經驗,與六大團隊攜手合作,因此能夠協助葡眾不斷向上推升。3.產品力:葡眾產品同時兼有品牌、品質及價格三方面的競爭力,無疑是葡眾直銷商經營事業的最大後盾。

 

2013年食安問題連環爆,在社會引起許多消費隱憂,而葡眾卻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取得高度成長,並正式以微幅的差距(註)領先第四名,座上台灣直銷第三名的寶座。

 

在美樂家公司舵手換人的情況下,如果美樂家在策略調整不如預期產生停滯或微跌,而葡眾還能持續保持30%左右的成長率,則這一家台灣本土直銷公司不無可能在近一兩年之內挑戰亞軍寶座。

 

註一:賀寶芙公司於2013年仍依全球總部規定不提供數據,但本刊推估為54億元。故葡眾能以1300萬元差距超越賀寶芙,在十大中再次爬升一名。唯因賀寶芙數字為推估所得,仍須參考日後發佈的全球財報資料才能加以確認,誰是真正的第三名,還需作最後的確認。

 

賀寶芙54億元*,成長9%

台灣賀寶芙公司近年因總公司政策而不再個別提供台灣市場數字,而正式財報也尚未出爐,因此2013年54億元營業額為本刊推估所得。

 

賀寶芙為近來世界直銷舞台十分閃亮的一家企業,目前排名全球第三,賀寶芙在全球直銷舞台竄起,主要除了掌握了減重市場第一品牌商機之外,近年間積極塑造的健康營養品牌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在一般看來,賀寶芙就是一家藉由奶昔代餐進行體重管理的公司,不過,從去年台灣賀寶芙五大主力產品佔總銷售額六成四,而奶昔又佔主力產品總銷售額三成二的情況來看,奶昔雖仍為銷售第一的產品,但在賀寶芙日漸寬廣的產品線中,其總佔比其實逐漸減少中(2013年在台灣賀寶芙全部產品銷售額中約20%,或10.8億元,其他43.2億元的營業額,已由不同產品所取代),這個現象正符合賀寶芙全球營運總裁麥可強森的定位與期待。除了營養補充產品外,賀寶芙也逐漸拓展美容保養品市場,其中尤以台灣賀寶芙向全球總部爭取自主開發的賀寶芙膠原蛋白美妍飲,也在2013年為台灣賀寶芙挹注了大約2億元的業績。

 

為了深化健康營養品牌形象,賀寶芙積極延攬全球頂尖專家擔任重要職務,並前往各市場巡迴演講,協助直銷商在健康及營養方面的學習成長,使賀寶芙能與主流健康價值並行,成為一家更受肯定的營養保健企業。

 

賀寶芙在八年前引進墨西哥早餐俱樂部,後正式定義為營養俱樂部,初期曾快速發展到1500家,幫助賀寶芙快速從20幾億業績跳升到61億。不過,2012年及2013年,營養俱樂部的數量則穩定維持在800家左右,從1500百家減半的現象,說明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店鋪經營;而穩定維持800家的現象,則說明了適合經營店鋪的直銷商已經相對成熟,他們的經驗,在未來將會是營養俱樂部擴大發展的重要依據,也可能是賀寶芙再次展現高度成長的穩固基礎。

 

如新公司50億元,成長25%

如新自ageLOC系列問世後,為全球如新直銷商帶來了激昂的士氣,如新在全球直銷舞台排名上也乘勢迅速向上攀升。

 

近年來,台灣如新與大中華如新進行了垂直整合,在人事與資源運用上有諸多共享共用之處,而大陸地區的業績,也明顯帶動了台灣市場的成長。

 

2013年,如新在中國市場大放異采,由2012年的26.7億人民幣成長到64億人民幣,漲幅高達240%。

 

如新在大陸市場火熱發展,台灣如新也步步高升。2013年,台灣如新營業額為50億元台幣,較2012年的40.24億成長25%,持續第二年居於台灣直銷領先型公司成長率亞軍。

 

如新的成長,除了前述ageLOC的抗老化市場定位發會威力外,連續四年的品牌傳播活動「大師趨勢論壇」也是居功厥偉。在所有大師中,如新於2012年邀請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對如新2013年大中華區的高度成長無疑作出了十分可觀的貢獻。

 

不過,如新在中國的猛爆式成長,也帶來了樹大招風的危機,因此引爆了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連續大篇幅的抨擊。這項危機對於如新在中國未來的前景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對於如新全球各市場,特別是與中國市場緊密相連的台灣市場會有什麼樣的衝擊?目前各界的看法不一,或許,如新未來如何發展?要看如新在此次事件看見了多少事件本身背後的玄機吧。

 

雅芳公司33億元*,成長6%

雅芳全球在2011年達到年營業額112.9億美元的最高點之後,即開始向下盤整,繼2012年跌為107億美元,將直銷龍頭位置讓給安麗之後,再一次下滑,並跌破100億美元的關卡,營業額為99.6億美元。

 

台灣雅芳也已盤整多年,在現任總經理葉靖慧接任後,台灣雅芳有了許多重要的新佈局,其中最重要的兩大主軸是,突顯雅芳美容保養品的研發與科技優勢,使雅芳全球自2011年起連續三年每年耗資超過2000萬美元研發的雅芳新活新系列產品深入女性消費者的生活,藉以鞏固消費基本盤;此外,葉靖慧也極力向全球總部爭取,使台灣雅芳在事業導向的各項配套擁有更大的空間。

 

在這兩個基礎上,雅芳雖未提供數字,但本刊仍推估雅芳在盤整多年後,應有成長,推估為33億元。

 

美安公司33億元*,成長25%

美安以無牆商城和網際網路行銷兩大特質定位自己獨特的屬性,在網路數位越來越深入人們的生活,美安公司從一開始便以數位網路為平台的戰略,確實具有營在起跑點的優勢,有了這樣的基礎,即使後來眾多的直銷同業也陸續建構電子商務平台,但還是沒有任何一家直銷同業能夠向美安對自己有如此明確的定位,以及這種定位所累積的經驗與專業。

 

因此,本刊綜合許多關鍵資訊,推估美安的業績為33億元,在排名上與雅芳並列第六名,並使台灣直銷十大公司營業額超過30億元的公司增加一家為七家,而美安25%的成長率則與如新並列為十大公司成長率第二名。

 

美安啟動第一年就擠進十大,此後連續七年都維持成長。美安八年的歷程,正足以說明數位對直銷不只能是一種威脅,其實也可以是一個無與倫比的關鍵助力。

 

丞燕公司22.2億元,成長23%

在18億元守了數年平盤之後,丞燕公司於2013年終於再度取得成長,而且成長率達到23%,為十大領先群成長率第四名。這項成長,也使丞燕的排名向上爬升一名,晉升為第八名。

 

丞燕公司表示,2013年的成長主要來自於三個新策略:

1.推行消費型會員,強化品牌愛用者的忠誠度。2.新品研發更貼近生活化,增加產品銷售迴轉率。3.舉辦「昭妃會客室」健康QA問答講座型式,廣納新人。

 

顯然,貼近生活化的新產品與推行消費會員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緊密關係,加上講座形式的「昭妃會客室」活動的聚會進人,乃能讓更多的新人加入丞燕的行列。

 

但新人基於產品與講座加入,並不代表新人在事業的啟動,因此,丞燕也承認,如何協助部分有事業心的新人轉型經營事業,是在大量進人取得業績成長後一個很巨大的挑戰。

 

科士威公司21億元*,衰退5%

科士威公司為業界開設實體店的另一種典型,科士威實體店不論賣場大型店面、社區特會屋或近兩年推廣的店中店(例如在頂好超市租用專門櫃位),都是由公司出資。三種規模的實體店面,也分別具有不同的功能,能分別滿足不同定位的直銷經營者與產品愛用者。

 

雖然科士威在近兩年沒有明顯成長,今年亦未提供業績數字,但本刊推估在直銷商免出資可以開店的獨特模式下,科士威即使微跌,也還能夠維持穩健的的局面。

 

秀得美公司14.9億元,成長4.1%

秀得美是最穩健的一家直銷公司,近九年來可說年年成長,卻又年年僅以不到1億的幅度緩步爬升。2013年再度成長6千萬元,由2012年的14.3億成長為14.9億。從較短的時間區間看,秀得美幾千萬的成長幅度並不是那顯眼,但這種積少成多的成長方式,卻能夠在較長的時間區間之後,變成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這個不算很大的業績背後,卻有著許許多多足為台灣本土同業參考的穩健與專注精神,秀得美也因此能夠在十大排行之中屹立多年。

 

秀得美長期守住體重管理領域,是這家公司穩健經營的原因;不過,這也是秀得美步伐較慢的因素。在2013年,秀得美開始較大量推出體重管理以外的營養產品,包括腸道淨化、初乳產品及美容保養品,這一項走更寬廣道路的策略,或許會在2014年有比較明顯的收穫。

 

加註*號的數字為本刊推估數字。

感謝您閱讀直銷世紀數位版內容

瀏覽次數: 958

標籤: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熱門內容

影音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