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ose language
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ไทย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直銷世紀
Log In Cart
分類
    返回
    分類
    • 首頁

    • 編輯特選文章

    • 直銷動態

    • 市場調查報告

    • 館藏查詢

    • 我與直銷世紀

    • 課程報名

    • 直銷書城

    • 閱讀頻道

    返回
    編輯特選文章
    • 發行人的話

    • 編輯手記

    • 專題觀點

    • 實戰學院

    • 直銷生活

    返回
    直銷動態
    • 產業訊息

    • 業界人物

    • 直銷心故事

    • 精彩人物

    • 直銷黑馬

    • 廣編企劃

    返回
    市場調查報告
    • 最新年度市場排行

    • 早年市場排行調查

    返回
    館藏查詢
    • 直銷學術

    • 法規講義

    返回
    直銷書城
    • 直銷世紀雜誌

      直銷世紀雜誌
      • 2023年度發燒版

      • 2022年度發燒版

      • 2021年度發燒版

      • 2020年度發燒版

      • 2019年度發燒版

      • 2018年度發燒版

      • 2017年度發燒版

      • 2016年度發燒版

      • 2015年度發燒版

      • 2014年度發燒版

      • 2013年度發燒版

    • 系列叢書

      系列叢書
      • 保健系列

      • 實戰系列

      • 激勵系列

      • 人物系列

      • 人文生活系列

      • 商業理財系列

      • 醫學系列

    • Home

    • Favorite

    • Account

    More
    1. Home
    2. 編輯特選文章
    3. 生活藝文

    生活藝文

    最多人看
    1. 【直銷人的多重宇宙】彎下腰聽年輕人聲音 萊威蘇民淩 讓他們長得跟大樹一樣高

    2. 【直銷心故事】 換個講台繼續教 丞燕 楊雪桂 77歲還沒空想退休

    3. 【直銷人的多重宇宙】接住年輕靈魂的缺口 艾多美馬正育 願做直銷路上的那道光

    4. 【健康生活】不只增强性功能 西醫壯陽藥治療心血管疾病同樣給力

    5. 【焦點新聞】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發佈《直銷管理條例》修訂立法調研

    6. 【女人心勢力】你是在溝通,還是在唱獨角戲?

    7. 【數字揭真相】如果現在擁有1000萬美金,你還會選擇繼續工作嗎?

    8. 因著十架上的愛 義大利籍神父 呂若瑟 奉獻台灣的心不輸在地人

    9. 【九型人格】說服對方的關鍵力 與核心價值觀的對話(下)

    10. 【原來如此】流行竟是復古 手指愛心原來60年前就有了

    生活藝文

    【直銷書摘】 強化5技能,成功邁向全世界

    印度人不準時、日本人愛客套、德國人一絲不苟、有話直說在馬來西亞很失禮、英國人的「那還不算太糟」意指很好?接觸到全球商務人士時,會發現不同文化有十萬八千里的差異,你覺得這是刻板印象還是那裡的人搞不清楚狀況呢?來自波士頓的凱爾‧賀加提,將他與世界各地的組織合作,幫助領導者和團隊找到新方法,在這個不斷縮小的星球上進行溝通和領導的經驗寫成本書,他認為:文化差異沒有對錯,刻意培養「全球思維」,讓自己不被淘汰,才是最重要的事。 整理/林忠成‧資料及圖片提供/好優文化 商務的多重宇宙 作者:凱爾・赫加提(Kyle Hegarty) 譯者:王如欣 出版:好優文化 比起以往,有更多人跨全球工作,但他們卻感到孤立無援,好像只有他們在與這些問題搏鬥。令人沮喪的是,許多人透過辛苦的方式學得了這些教訓,他們的努力被其他人忽視、他們的錯誤被掩蓋或忽略了,因為公司和個人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品牌,包括企業和私人。隱藏真相會使他人無法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原因。 我想講述這些故事,並且向所有意外的商業遊牧民建議一些捷徑。你並不孤單,而且有辦法使事情順利進行。從我自己的經驗和與我合作過的公司中,我將重點縮小到5個技能上,這些技能是在一個不斷縮小的星球上生存所需要的。 我的台灣朋友小陳會很快地指出,所有這些技能都是互相關聯的,而且他是對的。每一項也都值得花時間分別思考,然後看看它們如何一起運作。我們可以採取東方和西方的方法,再發展出幫助人們在任何全球環境中工作的技能。 溝通力 傑克蛇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一直在試圖透過電話向完全陌生的人銷售產品。他從他的家鄉美國市場開始,直到全球化趨勢將他帶到世界各地,他發現世界各地的溝通風格有很大的不同。他所習慣的美國溝通方式,在海外並不適用,因此他尋找答案,而這些答案是以吉爾特‧霍斯塔德和GLOBE項目等來源的跨文化數據集的形式出現。這些研究試圖定義和測量這個行星上的溝通風格,有時它們互相矛盾,這很好。 在全球工作環境中出現的最常見問題之一,就是直接溝通者和間接溝通者彼此的誤解。「是」這個字可能意味著「不」,以及兩者之間的任何意思。我的另一名印度客戶正在努力研究,如何與她的澳洲同行更直接地交談。她意識到她的一些回答可能顯得模糊不清,她正在處理這件事。另一方面,我在漢堡的客戶了解到,「不」這個字眼,可以有很多種理解的方式。這個字導致了一次計畫之外的雅加達之旅。耗費時間?是的,但是它挽回了一個價值7位數的客戶。 應變力 有些人認為德國/印尼的例子很令人氣餒。我經常聽到反駁,尤其是直接溝通者,他們認為間接溝通者需要減低敏感度,變得更加直接。這雖然是一種方法,但是文化規範很難改變,堅持自己的意見可能會很昂貴。我問的問題是:你是想按自己的方式做事,還是你想要獲得好結果?在全球工作代表著你可能只能選擇一個,這就是為什麼應變力是如此重要。 艾克索這位愛挖苦人的連續外派者,教會我以別人想要被對待的方式來對待他們。不管你是來自世界的哪個地方,變通與否都由你決定。對於大多數意外的商業遊牧民來說,適應工作風格比聽起來還難。所以,一開始先想想表演的這部分。它是一種新穎的方式,有助於在一般會議或電話會議之前或期間進入正確的心態。 當然,除非一個人先知道起點和終點,否則無法變通。「你是誰?」艾克索問。很多人不知道他們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溝通者,他們從未想過這件事。我花了很多時間在世上某些地方,那裡的間接溝通是常態,然而大多數人不認為自己是間接的。這就像問魚:「水怎麼樣?」而回答通常是:「水是什麼?」 對抗力 鬥牛犬克萊兒的工作風格很直接,她像許多高階經理人一樣來到海外。她的任務是在外國的土地上插上旗幟,開始贏得勝利。她經常直搗主題,專注於快速地解決問題。這種方法在國內是一個勝利的公式,但卻沒有照她的計畫奏效。 克萊兒天生就是對抗型的人,她預期其他人也是一樣。她僱用了萊諾,但他天生就是避免對抗的人。當她說話大聲時,他就安靜下來,使兩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我把重點放在克萊兒身上,但是對於外面數百萬名的萊諾來說,這個教訓同樣有價值:適應你試圖與之共事的人,絕對有其必要。這對於喜歡避免衝突的人來說,可能聽起來很令人沮喪,但是我們全都在這個全球局勢中,每個人都需要做出改變。 說服力 百桿俱樂部有很多缺點,但是那些人中有些人知道如何管理不同的團隊,以及如何管理他們往往位於其他大陸的老闆。羅傑‧斯塔頓擅長透過故事,給予海外的管理者以數據為主的例子,我將其視為校準過的說故事。在工作環境中,他很有說服力,他也仔細聆聽當地隊友的意見,保護並捍衛他們免受來自海外總部人員不一致的領導。 說服力,就像許多其他的工作風格,在全球各地各不相同。來自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的艾琳‧梅爾(Erin Meyer)教授,持續發表這個領域的研究。我最近得以直接利用她的研究結果,來幫助一名法國客戶。 這家法國公司在說服他們的美國客戶使用一個新的、更複雜的財務報告系統時,遇到了困難。這位法國女士一直在寄送如何使用這個系統的冗長、詳細又按部就班的說明;這位美國人似乎對這些說明視而不見。梅爾的研究表明,美國人傾向於由摘要開頭之後,再提供細節的訊息;法國人傾向於相反的方式,喜歡先了解所有的主要數據重點,然後在最後得到結論或是摘要。 我的法國客戶想了解為什麼她不能說服她的美國同行,所以這對她來說是恍然大悟的時刻。她調整了她的下一封電子郵件,先寫摘要,然後才進入更多的細節。隔天她的美國同行第一次回信給她,說他了解要求,並且遵照她的指示。 創造力 當團隊中存在信任時,商業環境中的創造力就會發生。每個團員都可以表達、提問、反對,就算失敗也無妨,甚至嘗試一些原本不可能同意的事。我的招聘模式,雖然是在酒吧從一位媽媽桑那裡借用的,但對於棘手問題來說,卻是具有創造力的解決方案。 這是承認當地市場挑戰,並提出當時我認為是很好的解決方法的例子,在短期內,這個計畫運作良好。問題是,我掉進了許多其他西方公司落入的同樣陷阱——我的辦公室裡充滿了西方人,因為我發現自己比較容易和他們一起工作。很多公司這麼做,結果一群人都以同樣的方式思考和行動。 當地人了解當地市場,因此,僱用當地人吧。這並不總是容易的,原因是本書中探討的不同的工作風格。然而,投入時間和金錢在這5個面向——溝通力、適應力、對抗力、說服力、創造力——的團隊,會工作得更好。 自信會增加,人們更能表達自己,而且他們會自在地分享想法,這就是團隊應該朝向的目標,這就是建立信任的方法。而且,只要在領導力上有一點聰明設計,文化差異就會從負債轉變為資產。 我記得和艾克索的一段對話,那是深夜在另一間廉價酒吧時。 艾克索特別富有哲思。「我們可以整天談論人們的差異,當然,那很重要,但是我們必須超越這些差異。如果我們想要讓這個全球團隊真正發揮作用,我們必須實現真正的信任,我們必須真正地彼此關懷。」他沉默了一會兒,然後他說了一句話,總結他為什麼在全球工作中如此出色。他並非特定對誰或是對所有人說:「我所希望的是,我的團隊知道我在乎。」 《商務的多重宇宙》一書,作者透過11堂課,羅列他拓展全球業務時,遇到的各種文化衝擊,以及因為不了解異文化而出錯的狀況,並提出解決之道。這一期的書摘是從書中第11堂課節錄,從前面10堂課的案例,總結出培養全球思維的5大技能。 經營直銷沒有學經歷背景的門檻,也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直銷成為跨國組織的領導人,已經有為數眾多的領導人,在東南亞華人圈建構出可觀的團隊規模,即使語言相通,也會發現彼此文化、生活習慣有許多差異。 如果有一天,你的組織在巴西或墨西哥突然開發了幾百位夥伴,需要前往當地輔導時,除了訂機票之外,你知道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嗎?在這本書中,也許沒有列出跟各國人談直銷的技巧,豐富的案例中,卻有許多值得學習的訣竅,讓直銷人跨越文化的多重宇宙,順利賺到各國貨幣。
    生活藝文

    【直銷書摘】破除直銷產品就是貴的迷思 解構艾多美的大眾精品DNA

    2009年在韓國成立,2014年正式開啟台灣市場,2017年,艾多美就以25億元營業額進入台灣TOP 10,更在全球百大直銷公司中名列前茅。到底怎麼做到的?透過《艾多美DNA》一書,艾多美直接將經營策略大公開,《直銷世紀》節錄大家最好奇的產品策略〈大眾精品DNA〉一章,讓讀者一窺艾多美打造「大眾精品」的成功策略。 整理/林忠成‧資料及圖片提供/艾多美公司 艾多美DNA:超有機體艾多美的創新經營祕訣 作者:艾多美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晶冠 原則中心  沒有比原則更好的戰略 What & Why 直銷也是一種零售 想成為可持續經營的直銷企業,必須嚴守「零售的價值」,也就是用合理的價格提供好的產品。這個原則雖然每個人都知道,卻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實踐。遵守原則是直銷企業必須堅持的方向。不少人對於直銷抱持著負面想法,對於這樣的觀點,艾多美不逃避,而是選擇正面突破。因為我們知道,只要遵循「以低價購入高品質商品並分享使用體驗」這樣的直銷基本理論,就能打造出最理想的零售管道。 當直銷成效不佳,並不是因為理論錯誤,而是因為經營直銷的公司或企業家沒有遵守原則。艾多美遵守零售的基本原則,並以此為基礎營運企業,因此並不會隱藏自己的直銷公司身分,當然也不會打小算盤欺騙顧客。艾多美致力於「用更低廉的價格將好東西賣給顧客」,因為我們很清楚,這就是做好零售業本質的唯一道路。用低廉的價格才能賣出更多產品,賣出更多產品企業才能長久生存。 How to 零售的核心在於產品競爭力 艾多美的經營本質是零售,因此必須與全世界的零售公司競爭。除了直銷公司之外,大型超市、實體店鋪、電子商務企業、電視購物等都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強調出直銷的特性之前,艾多美更注重於把零售業的基本做好。當我們必須擁有能銷售比其他通路更便宜且品質更好的商品的競爭力,且能用最好的價格提供最好的產品時,我們才能擁有競爭力,這就是艾多美追求的「絕對品質絕對價格」哲學的基礎。 反覆也找不到瑕疵的經營 艾多美以信賴為基礎銷售產品。培養信賴代表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正正當當,也就是實踐「反覆也找不到瑕疵的經營」。不管是對外的關係還是內部同事之間的互動、公司裡的基本工作等,艾多美不允許任何不誠實的行為,因為破壞信賴等同於背叛顧客,終究會威脅到自己的生存。「反覆也找不到瑕疵的經營」指的不只是誠實納稅,同時也包括在整個工作流程當中要做到讓人找不到任何瑕疵。 遵守原則是聰明而不是善良 艾多美相信,遵守原則是我們能在顧客面前抬頭挺胸、長期獲得顧客喜愛的方法,短視近利、耍小聰明,只會造成更多更麻煩的問題。有些人會問,用最便宜的價格銷售最好的商品,這樣的承諾會不會改變?答案是,當然不會,而且也無法改變。 Episode 我的職業是直銷商! 有不少人對直銷抱持著負面看法,朴韓吉董事長也曾被同樣的問題困擾過。有一次到學校參加讀高中的兒子的家長座談會,班導師聊著兒子的事,順便問起了家長的職業,朴董事長會議期間感覺到自己的背脊開始冒汗。雖然他不曾因為自己的職業是直銷而畏縮,但被導師這麼一問卻讓他瞬間不知所措,「直銷」這個字眼,不知為什麼就是說不出口。「啊……我在做一個小規模的零售。」一想到自己沒能勇敢說出自己的職業,就覺得非常羞愧。一想到這裡,他依然沒臉見同甘共苦的同事們。用這種態度怎麼能夠在眾多會員面前大聲說直銷有多好、又該怎麼說服讓對方加入直銷的行列呢? 現在,艾多美為直銷行業帶來了正面影響力,也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直銷同行用艾多美的方式經營。無論在什麼情況下,艾多美都不會跳脫直銷事業的本質,堅持這個原則就是在短時間內實現事業高速成長的重要成功祕訣。 絕對品質和絕對價格  兩者擇二 What & Why 用大眾價格買到精品品質 艾多美追求「大眾精品」(Masstige)。大眾精品是大眾(Mass)與精品(Prestige)的合成詞,指的是用大眾價格買到精品品質。價格相同便提供最好的品質,品質相同便提供最低的價格,這就是艾多美的經營哲學與成功祕訣。也就是說,必須「兩者擇二」而非「兩者擇一」,就是用大賣場的價格販售百貨商店精品級的產品。絕對品質絕對價格的大眾精品戰略有著非常低的退貨率,透過這種戰略也能提高顧客滿意度、降低退貨率。 How to 品質為先,價格其次 艾多美所追求的品質並非相對的概念而是絕對的概念,我們不滿足於做出比其他品牌的品質更優秀的產品,探究產品的本質,達到好到無以復加的境界才是我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這種絕對品質的原則就是我們選擇產品的第一個標準。即使價格再低廉,若品質不佳,仍然無法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我們絕不允許品質方面出現任何瑕疵。若能同時滿足優良品質與具競爭力的價格這兩個條件,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也能獲得顧客的青睞。 絕對品質是與顧客之間必須遵守的約定 艾多美與合作廠商致力於取得優質原料,如果食材不夠新鮮,即便是再優秀的廚師也無法做出上等好菜。同樣地,絕對品質的產品是來自於絕對優質的原料。必要的時候,艾多美會以現金提供支援,以幫助合作廠商順利取得優質的原料。優質的原料經過適當的技術與工序,就能成為擁有絕對品質的產品。 透過夥伴關係讓成本降低 在與合作廠商交易時最重要的條件就是最高品質,我們會要求廠商將產品的品質提升至最高,但價格必須壓至最低。我們不是要廠商無條件壓低價格,而是在保障廠商合理利潤的情況下尋找適當的解決方案,只要是對顧客有利的,我們就會與廠商一起承擔壓力。 品牌的價值標準就是「信賴」 What & Why 艾多美就等同於信賴 對艾多美來說,品牌實力不代表是否為全球知名,而是能否被消費者信賴。每當艾多美推出新產品,消費者總是會迫不及待地訂購,未曾使用艾多美的人也會心想「大家都讚不絕口,真的這麼好用嗎?」接著便會成為消費者的一分子,然後便會滿意於我們的高品質,進而成為我們的忠實客戶。 How to 顧客至上 艾多美決策過程的首要原則就是「有利於顧客的零售」。不管是絕對品質絕對價格還是100%退貨保證制都是根據「有利於顧客的零售」原則來進行,唯有當我們堅持顧客至 上的原則,才能提供更好的產品、讓彼此的信賴關係更堅定。 商品規劃重視價值而非銷售 艾多美是策劃者(Curator),而不是銷售者(Seller)。我們為消費者提供符合喜好的商品,讓消費者不必煩惱該如何選擇,艾多美提供的是值得信賴、無需猶豫的商品,並透過這些商品節省消費者的時間與成本,這才是艾多美進行策劃的真正理由。 絕不允許誇大不實的廣告 不管是商品說明書還是廣告文案都不能誇大不實,一味強調自身優勢是二等戰略,只有顧客的好口碑才是最真實可信的,必須讓顧客能親口說出「實際用過之後覺得很不錯!」才是與顧客建立信任關係的最佳方式。 「便宜又好用,你也試試!」一句話比任何說明都有用 大部分直銷公司都會將重心擺在產品教育上,因為必須懂得對顧客說明產品價格偏高的原因。艾多美不會針對產品進行過度教育,只要產品便宜好用,消費者自然會找上門。只要對產品有信心,就不需要做過多說明只要說「便宜又好用,你也試試,我用過覺得挺好!」就可以了。 家人也能安心使用的產品 「我的家人也放心吃、放心用。」是所有艾多美產品的標準。就像我們不會讓家人吃不好的東西一樣,艾多美也將顧客當成家人,生產最好的產品,因為我們認為,絕對不能對消費者推出連職員自己都不滿意的商品。 正善上略  正直善良才是最好的戰略 What & Why 正善上略帶來的可持續增長 艾多美堅持「正善上略」經營理念,也就是將正直與善良視為最高戰略的精神。我們將原則視為首要,以絕對品質絕對價格為基礎製造產品,並為使用產品的顧客帶來更多利益。這樣的承諾是來自於艾多美的信念——「正直與善良是最好的戰略」。 How to 艾多美最珍貴的資產就是正直 艾多美透過正直來積累信任,即便在創業初期曾經歷困難,依然站在每一位會員的立場思考。讓艾多美在短時間內實現快速增長的動力就是正直善良的企業經營精神。 身體力行才能走得長遠 雖然正直與善良的價值無人不知,但這是無法光憑意志去實踐的,唯有接受不利和克服誘惑才能真正做到。 唯有正直善良才得以生存 艾多美認為,即便被全世界背叛,也要堅持擇正直善良的道路。人們總說正直善良會讓人吃虧,也有人在發現自己可能吃虧時反悔改口,但這麼做會讓他們過得比正直的人更好嗎?正直,就是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起責任,即便可能遭遇損失。只有正直的企業才能在市場上生存,不僅在韓國如此,在全世界都是如此。 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全球股市暴跌,數十個國家受到影響,導致經濟一蹶不振,艾多美在這股不景氣的浪潮中,以「絕對品質絕對價格」推出比開架通路更有價格競爭力的直銷產品,不但打破「直銷產品就是貴」的神話,也創造出讓業界訝異的銷售規模。 10多年來,不少直銷公司好奇:「衛生紙、牙刷比超市賣的還便宜,怎麼辦到?」「號稱專櫃級保養品如何以開架商品價格銷售?」艾多美創辦人朴韓吉不藏私,直接將只對員工傳授的商業思考與工作心法完整公開,期盼為業界的經營與發展提供正向的影響,無論是經理人或直銷商,都可以透過本書啟發新的經營靈感。
    生活藝文

    【直銷書摘】 人生的煩惱與困惑,就從這50個故事裡找答案

    【直銷書摘】 人生的煩惱與困惑,就從這50個故事裡找答案 這本書裡的故事,頂多只是一些石頭,綠色、黃色、紅色的石頭(然而底下藏著鑽石)。說這些故事的目的只在於,指出一個地點或一條路徑。在每篇故事的深處,往內探尋,每個人都該從故事裡找到埋藏其中的鑽石。 ~赫黑‧布卡依(Jorge Bucay) 整理/林忠成‧資料、圖片提供/漫遊者文化 埋藏在心中的鑽石 在一個遙遠國度,住著一位農夫。農夫擁有一小塊地,用來耕種小麥,另外還有個兼做果園的小花園。農夫的妻子在花園種植、照料蔬菜,藉此貼補家中微薄的收入。 有一天,農夫在大片泥塊中,看見一個閃閃發亮的物體,他走了過去,拾起那個東西,那像是個巨大的玻璃塊。他對陽光照射下所發出的光芒感到吃驚,他了解到那應該是顆珍貴的鑽石。 他的腦袋幻想著賣掉鑽石後能做的事,但是很快的,他認為那顆石頭是上天的恩賜,應該好好保存,只有緊急狀況才能拿出來使用。他不敢將鑽石放在家中,所以趁著夜晚摸黑走進花園,在番茄叢裡挖了一個洞,將鑽石埋在那裡。為了避免忘記埋藏的地點,他在那個地點又壓上了一顆隨手抓到的黃色石頭。第二天早上,農夫叫來了妻子,讓她看看那塊石頭,並要求她無論如何都不可以將石頭移開。 妻子問他,為什麼一定要把那顆怪石頭放在番茄中間?農夫不敢告訴妻子實情,對她說:「那可是一顆非常特別的石頭!只要這顆石頭擺在番茄之間,就會為我們帶來好運。」 妻子沒有再跟丈夫討論那個莫名奇妙的迷信,她忙著整理番茄。 這對夫妻育有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女孩滿10歲時,有一天開口問母親有關花園裡的那顆石頭。 「石頭會帶來好運。」母親這麼回答。 小女孩聽了歡欣不已。有一天早上,小女孩要出門參加一個難度很高的考試, 她走近了那叢番茄,摸了摸那顆黃色的石頭。或許純粹出於巧合,或許因為小女孩抱著信心參加考試,總之那次考試的成績非常好,而她也更加肯定了石頭的力量。 那天下午小女孩返回家裡,帶回了一顆黃色小石頭,將它放在原來的那顆石頭旁邊,她相信,「如果一顆石頭可以帶來好運,那麼兩顆石頭就可以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好運啊!」 從那天開始,每次小女孩只要找到類似的石頭,就會撿回去,跟之前的石頭擺在一塊。或許是默契,也或許是為了順女兒的意,不久母親也開始在女兒的小石堆旁堆起了更多的石頭。 另一方面,農夫的兒子也對「石頭傳說」深信不疑。從很小的時候,大家就教他在石堆旁堆積黃色的石頭。有一天,小男孩帶回了一顆綠色石頭,把它放在之前的黃石堆旁。「兒子,不能這麼做,把那顆綠色石頭拿開!」母親責罵他。 「我覺得放一點綠色,可以讓石堆看起來更漂亮。」男孩解釋,「為什麼不能把綠色石頭跟其他石頭放在一起?」母親結結巴巴回答不出答案,要男孩去問爸爸。 那天男孩等到很晚,直到父親從田裡工作回家。「爸爸,為什麼黃色石頭會帶來好運?」「兒子,明天我們一起去田裡,然後我會告訴你原因。」 第二天一早天色未亮,當全家人還在甜蜜的夢鄉,父親走近了男孩,溫柔的將他搖醒。他幫兒子穿上衣服,然後帶他去田裡。 「兒子,聽著,我到現在為止還沒跟你說這件事,因為我認為你還沒準備好。但是,今天我覺得你已經長大了,你已經是個年輕人,有資格知道所有的事。如果需要,你應該也能守住這個秘密。」 「那些放在番茄之間的石頭,是為了在花園裡某個地點做記號。在所有石頭底下,埋藏著一顆價值非凡的鑽石,那是我們的傳家之寶,我不想要讓其他人知道,因為那可能會引起騷動。今天我把秘密告訴你了,從今天起,你要對家族的秘密負責。將來你會有自己的孩子,將來他們之間也需要有個人保守這個秘密。等那天來臨,你要把孩子帶離家裡,告訴他珠寶埋在地下的事,就像今天我告訴你一樣。」 父親親吻著兒子的臉頰,繼續說道:「你要守住秘密,同樣也要知道何時、以及哪個人有資格知道這個秘密。只要時候未到,你就要讓家裡的成員都相信他們在意的是那些黃色、綠色或藍色石頭。」 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這個家族的成員在房子後的花園裡堆砌著石頭。那裡堆成一座黃色的石頭山,一座家族引以為傲的山,彷彿那是個巨型護身符。每一代中,只有一個男子或女子可以成為保管人,可以知道鑽石的真相。至於其他人,則衷心敬愛著那座石頭山。 直到有一天,沒有人知道究竟是哪一天,這個秘密遺失了。或許有個父親突然過世,或許有個孩子不相信被告知的秘密。但可以確定的是,從那時起,有人繼續相信石頭的價值,也有人質疑那個古老的傳統。但是,再也沒有人記起那顆埋藏的鑽石。 戒指的價值——誰能決定我的價值? 每個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和重視、每個人都需要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建立自尊。那段日子裡,我抱怨著無法被父母全然接納,無法成為朋友圈裡最受歡迎的人,也無法從工作中獲得更多的肯定。 「師父,我來找你,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好任何事。每個人提到我,都認為我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好。他們還說我遲鈍,笨到了極點。我該怎麼改進?怎麼做才能提升我在別人眼中的價值?」 師父沒有抬頭看他,兀自開口:「年輕人,很抱歉,我沒辦法幫你。因為我必須先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許等會兒再說吧。」他停頓了一下,「呃,如果你肯先幫我個忙,那麼我的問題很快就能獲得解決。或許到時候,我就能回頭過來幫你了。」 「師父,我,我非常樂意!」小伙子支支吾吾地回答,同時再度感到自己不太受到重視,因為自己的需求被擺在了後面。 「好吧,那這樣,」師父說著摘下了戴在左手小指的一枚戒指,交給小伙子:「外頭有一匹馬,你騎著牠上市集去。為了還債,我只能變賣掉這枚戒指了。你要盡可能賣到一個好價錢,千萬不能少於一枚金幣喔!快上路吧,盡快把金幣帶回來。」 小伙子收下戒指出門去了。一抵達市集,他迫不及待向商人們兜售起戒指。大家興沖沖地估量著戒指的價值,直到小伙子說出他心目中想賣的價錢。 當他說出這枚戒指要賣一枚金幣時,有人爆出大笑,有人猛搖頭,只有一位還算親切的老人不嫌麻煩地跟他解釋,這個戒指根本不值一枚金幣!最後,有個好心人士出面,願意出價一枚銀幣,再加上一隻銅甕,來換這個戒指。但是,小伙子很堅持原則,他謹遵師父的教誨,不願意接受少於一枚金幣的價格,因此拒絕了那個人的出價。 就這樣,小伙子繼續將戒指兜售給他在市集裡遇見的每一個人,現在,見過戒指的人已經有上百個了!最後他充滿了挫折感,只能騎馬打道回府。他多麼想帶回一枚金幣,好讓師父不再煩惱,而自己也能獲得師父的忠告跟協助。他頹然地走進屋裡。 「師父!」他說,「很抱歉,我無法完成你託付的任務。這枚戒指或許可以換到兩、三枚銀幣,但我無法欺騙別人,草率地虛報這枚戒指的價值。」 「年輕人,你剛才說的那句話很重要!首先,我們得弄清楚這枚戒指真正的價值。現在,你再騎馬出門一趟,去找個珠寶商問問。你說,在這天底下,還有誰比他們更懂珠寶呢?你去告訴珠寶商,就說你想賣掉戒指,問他願意出多少錢來收購。但是記住,不管他開價多少,千萬不可以賣掉喔。務必把戒指帶回來還給我。」 於是男孩重新騎上馬出了門。珠寶商就著燭光細細檢視戒指,他先用放大鏡仔細地瞧,接著又小心翼翼地秤重,然後慎重對小伙子說,「年輕人,回去告訴你師父,如果他想立刻賣掉這個戒指,最多只能賣到58枚金幣。」 「58枚金幣!?」男孩驚呼。 「沒錯。」珠寶商回答:「我知道,如果時間不那麼急,其實是有機會賣到70枚金幣的,但因為你急著脫手……」 小伙子按捺住激動的情緒,衝回了師父家,一五一十地說出剛剛發生的一切。「過來坐下吧。」師父聽完後說,「你就像那枚戒指:一件珍貴且獨一無二的寶物。正因如此,也只有識貨的伯樂才能發掘你的潛在價值。所以,何必任憑隨便一個人來斷定自己真正的價值呢?」說這句話的同時,師父重新把戒指套回了自己的手上。 只有識貨的伯樂才能發掘你的潛在價值,何必任憑隨便一個人來斷定自己真正的價值呢? 奶油裡的青蛙為——什麼我得堅持下去? 很久以前,有兩隻青蛙掉進了裝滿奶油的桶子裡。牠們發現自己迅速地往下沉,黏稠的奶油就像流沙一樣,讓牠們根本無法動彈,牠們沒辦法游泳,也漂浮不了太久。 起初,兩隻青蛙不停的擺動四肢,想游到桶子的邊緣,但是徒勞無功。牠們只能在原地打轉,不停潑濺起奶油,接著又繼續下沉。牠們發現要浮到表面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簡直難如登天。 一隻青蛙大聲喊道:「我不行了!我根本沒辦法逃離這裡。在這個玩意兒裡完全沒辦法游泳!我就快死了,沒必要繼續痛苦的撐下去。我不懂,如果耗盡了力氣到頭來還是得活活悶死,那麼繼續掙扎到底有什麼意義!」說完這句話,牠乾脆不再掙扎,很快地沉了下去,被濃稠的白色液體慢慢給吞噬殆盡。 另一隻青蛙堅持不懈,或許應該說比較頑固。牠對自己說:「沒別的法子了!想在這個東西裡前進根本一點辦法也沒有。但即便面臨死亡的威脅,我也寧願奮戰到底,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在死亡來臨前,我一刻也不想浪費。」 所以,這隻青蛙繼續待在同一個位置,奮力地踢動四肢,縱使沒挪動一丁點距離,就這樣硬撐了好幾個小時。沒想到,就在這隻青蛙不停踢腿、扭動屁股之後,桶子裡的奶油被攪拌又攪拌,竟然逐漸凝成了黃油。 青蛙大吃一驚,雙腿一躍奮力往前滑動,終於順利抵達了桶子邊緣。最後牠成功地跳出了桶外!終於可以回家了,牠一路快樂地呱呱叫。 生命中的喜怒哀樂,總是圍繞著某些問題在打轉。多年諮商經驗讓心理諮商師赫黑深諳一個道理:用故事來開導個案,成效最大。他將與諮商對象(戴密安)的對話,以及過程中所引用的故事、童話和寓言寫成此書。這些故事或許流傳久遠,或許耳熟能詳,但在一次次引述和重溫之下,竟無比妥貼地切中了每個人內心深處糾結的課題,不但帶來新鮮的體悟,故事本身更增添了豐富的意涵,值得直銷人自我深思並與夥伴分享。 赫黑醫生的50個故事處方 作者:赫黑‧布卡依(Jorge Bucay) 譯者:葉淑吟 出版:漫遊者文化
    生活藝文

    【直銷書摘】 「孤獨的流行病」的最佳解方——直銷

      研究指出,影響人壽命的最關鍵因素,並非運動、戒菸戒酒,而是人際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社會融入」(social integration,指一整天下來,有多少人跟你說話或互動)。專精於人類行為、影響力和決策等領域的行為科學家瓊‧李維指出,「孤獨的流行病」正在一步步減低人類的壽命。 影響力法則:建立信任、連結和社群意識的藝術 作者:瓊‧李維(Jon Levy) 譯者:周詩婷 出版:天下文化 資料及圖片提供/天下文化 社交孤立與寂寞的風險並不受限於痛苦與藥物成癮,它對我們的影響層面更深。研究顯示,孤獨的人也會有較低的專注力、生產力和社會參與度,此外,還可能比較早死。這樣說來,若想讓工作更有效率,不妨多花點時間和同事、朋友聯繫與互動,這不只不會讓你分心,還能提高你的生產力。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孤獨帶來的傷害,幾乎和每天抽一包香菸不相上下,因為孤獨不僅會造成心理上的影響,更是帶來細胞層級的改變。相關研究已經證實,它會使我們處於壓力狀態,進而削弱我們的免疫系統、降低睡眠品質,甚至損傷心臟而增加心臟病發的機率。 我們正面臨一種不斷蔓延的孤獨流行病。根據醫療服務供應商信諾集團(Cigna)進行的研究發現,近半數受訪的美國人有時或總是感到孤單(46%〉,或是覺得自己格格不入(47%)。 愈年輕的人愈孤單 事實上,愈年輕的人可能愈感到孤單。影響最大的群體是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者)或千禧世代(誕生於1980~2000年之間),他們是出生在「超連結的」(hyper-connected)、使用網路、發訊息及在社群媒體發文的數位原住民世代,可能比過去的人都更常掛在網上,卻也更加感到孤獨,因為數位社交無法等同於面對面的互動。另一項研究發現,美國22%的千禧世代說他們沒朋友,30%說他們總是或經常感覺孤單。這個比例是嬰兒潮世代(1944~1964年出生者)的兩倍以上;嬰兒潮世代只有9%說自己沒朋友,15%說自己總是或經常感到寂寞。 或許你會想,人應該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變得較不孤單;但事實上,孤單卻似乎是社會的趨勢。從19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這20年期間,每個美國人平均擁有的好朋友,從將近3個(2.94)變成只有2個(2.08)。 孤單所導致的社交痛苦及負面影響,已經對現代社會構成深刻而嚴重的健康威脅。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針對問題,準備採取一種解決方案時,必須考量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們確實需要人際關係。建立連結、信任,以及成為社群中一份子,不僅攸關你的成功與健康、有助於推動你所在意的社會理念,還能在過程中改善每個人的生活。 人際連結的重要情況聽起來或許很危急,但還有一線希望。利伯曼指出,如果我們覺得社會線索(social cues)的影響這麼深,那它一定非常有用,甚至可能會成為我們的超能力。這些需要我們社交互動的特質,也會讓我們更有效的和他人建立連結與交往。 讓我們能以一個物種倖存下來的因素,不是驚人的速度、優越的體能,或不靠水和食物進行長途跋涉的能力,這些都是其他物種的優勢。事實上,跟絕大部分的動物界相比,人類很弱,弱到早該滅絕了,但除了一件事:我們能一起工作。我們能協力獵捕大型動物,建造住所來遮風避雨。我們能在語言之外建立關係,理解彼此。新生兒不必說話,就能用各種方式讓她的母親了解她,而她的母親也可以感同身受。 人際互動頻繁的長壽小島 關於這一點,位在地中海中部,義大利薩丁尼亞島(Sardinia)附近的一座小島就是最佳證據。這裡的村莊是由建築與房舍緊密交織而成,如果你在週日走過一戶人家,多半會看到奶奶在正和她的女兒、孫女們製作一種名為薩丁尼亞餃子(culurgiones)的當地特產美食。它們就像大尺寸的義大利方形餃,餅皮內填滿高脂的義式鄉村軟酪與薄荷餡料,佐以美味的番茄醬汁。當她們在小廚房做菜的同時,一邊聊著村裡的八卦,一邊和串門子的鄰居或親戚寒暄。 你絕對猜不到的是,這村子藏著一個祕密:這裡離義大利本島才200哩,百歲人瑞的數量卻是義大利本島的6倍(若與美國相比,則是美國的10幾倍)。這個村子不但是丹‧布特尼(Dan Buettner)所謂的「藍色寶地」(blue zone,指平均壽命遠高於世界平均的極少數地區),而且根據心理學家暨《聚居效應:面對面接觸如何讓我們更健康、更幸福》(The Village Effect: How Face-to-Face Contact Can Make Us Healthier and Happier)一書作者蘇珊‧平克(Susan Pinker)的說法,這也是世界上唯一男女平均壽命相近的地方;在世界其他地方,女性平均壽命通常會比男性多6~8歲。 這些互動者未必都是與你關係密切的親朋好友,也可能是生活中的交涉對象, 例如你在乾洗店、職場或瑜伽課堂上遇到的人。研究顯示,如果你希望能夠活得更長、享有更美好的人生,你所能做關鍵決定,就是讓身邊圍繞著各式各樣的人們,並與他們發展深淺不一的關係。 延伸思考: 港片《九品芝麻官》:「你是否偶爾會空虛、寂寞、覺得冷呢?」台詞點出當員工心情不好時,將會影響生意,甚至可能導致店家關門大吉。本書作者引用研究報告指出:我們需要重新檢驗馬斯洛(Maslow)的需求理論,根據馬斯洛的說法,最底層是食物、水和住所等生理需求;往上一層是心理需求,例如友誼和歸屬感等;最上層則是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你能做最好的自己。心理因素或許也該放在最不可或缺的最底層,試想:一個新生兒的母親如果無法理解他的需求,他多半無法存活太久。   作者也發現,人際社交能力並不一定跟財富、背景或性格相關,主要關鍵在於:踏出舒適圈、找到影響力人士,建立信任、連結與社群意識。這幾個重點,不正是直銷人重視的特質嗎?無論網路、社群再發達,人與人之間仍需要面對面的接觸與連結,陌生開發、推薦介紹、售後服務,這些都是需要與人聯繫溝通的直銷環節,正是孤獨流行病的對症處方,不需要退休的直銷事業,讓人不怕「孤獨老」,擁有持續被動收入也不怕退休金有花光的那天,無論你幾歲,都能發揮影響力,幫助世界健康又長壽。
    生活藝文

    【直銷書摘】 用魚骨圖創造你的夢想地圖

      有些人很會安排旅遊行程,卻不會規劃人生,「夢想」和「人生」都是很大的概念,常會使人望之卻步;神奇的是,若是改成「目標」和「階段」,達成的門檻就會大大降低。《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作者柳時泉,發揮資訊設計專長,提出規劃人生的工具:「一頁夢想地圖」。 透過本書提供的方法繪製夢想地圖時,會發現無法實現或不適合的夢想,連畫都畫不出來;而一旦畫出來,代表地圖已經幫你找出「具體的目標、可行的行動和執行的方向」,當你完成地圖的那一刻,就已經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     找到人生方向的一頁夢想地圖 作者:柳時泉 譯者:黃菀婷 出版:采實文化     整理/林忠成‧資料及圖片提供/采實文化   世上的圖表種類繁多,每種圖表都用於表現客體的狀態、結構和關係。舉例來說,在數學上學過的文氏圖(Venn diagram)用來表現客體的集合、焦急等的「狀態」;家族系譜(樹狀圖)用來表現家人之間的「關係」與「結構」。   魚骨圖最適合用來繪製夢想地圖   而我們要描繪的夢想地圖,應該要能同時表現「狀態」、「結構」與「關係」。也就是說,我們用具體的文字描述介於現在與未來夢想之間的主要目標,呈現其「狀態」,再將相映目標「結構化」,最後根據優先順序排列出「層級關係」。在所有圖表中,魚骨圖能最有效地呈現夢想地圖。   繪製夢想地圖的關鍵,在於設定最終夢想與現在年齡之間的「階段目標」。下級目標能成為實現最終夢想的支柱,而主要目標和最終目標則需以因果關係相連。   【圖1. 魚骨圖各部位名稱】   請大家邊回想魚骨圖的各部位名稱,魚骨頭是由「頭─尾─脊椎─脊骨刺─腹刺」所組成,邊把魚骨圖轉換成夢想地圖。   【圖2. 夢想地圖的基本概念圖】   從現在朝夢想出發的起點,就是「魚尾」;「魚頭」就是最終夢想的時間點,「脊椎」則連接魚尾到魚頭,即連結現在和最終夢想。位於脊椎骨上方的「脊骨刺」是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對最終夢想產生直接影響的「主要目標」,位於脊椎骨下方的「腹刺」則是填入能提供動力的「願望清單」的地方。   參考前一篇分析〈靈魂純潔之人〉一詩的魚骨圖。上方脊骨刺描述了「拯救生命之氣息」的直接特性,下方腹刺則連結了「間接特性」。用魚骨圖描述夢想地圖也是一樣,分成對最終夢想產生直接影響的「主要目標」,以及替人生提供間接動力的「願望清單」。 【圖3. 靈魂純潔之人的魚骨圖】   主要目標是主角,願望清單是配角   「主要目標」和「願望清單」的作用各不相同。大家把主要目標想成是人生中的主角,把願望清單想成配角就行了。在電影中,主角固然重要,但少了配角就無法完成有趣的電影。如果我們把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會帶來巨大影響的主要目標,與替日常生活提供動力的願望清單相結合,便能產出完美的綜合效果。   在魚骨圖中,「脊椎」負責連結魚尾和魚頭,也就是從現在年齡出發,到未來夢想的「時間軸」。我們會在時間軸的「脊骨刺」上,依序寫出到達最終夢想之前的主要目標。主要目標就是脊骨刺的「原因一」、「原因二」與「原因三」。正如我們沒有梯子就拿不到高處物品一樣,我們必須樹立階段性目標,一步步往上爬,才能實現最終夢想。在寫主要目標時,除了主要目標內容之外,大家可以另外寫上目標的「標準」和實現目標的「方法」。   另外,大家可以在「腹刺」上的願望清單,寫上各種想要的事物,包括想要的東西、想去的旅行地、想體驗的事物、想分享的事等等,再對應每個願望與每個目標達成的時間點就行了。     【延伸思考】 作者強調,與「年度計畫、代辦事項」不同,夢想地圖具備以下特點,有夢想的你,不妨透過這本書,繪製出屬於自己的「可以實現的夢想」。 1.     具體化夢想   為了讓夢想更容易實現,本書十分詳細說明如何利用魚骨圖繪製「夢想地圖」,並提供「絕對可以實現夢想的目標」和「達成時間」的設定方法。 2.     拆解式目標   實現夢想可能需要好幾年,但只需設定7個階段性目標,並且透讓目標之間有所關聯,就能確保前進方向不會偏移,有效達成夢想。 3.     許願式獎勵   「一頁夢想地圖」不只適用於人生大夢想,想要實現的小願望,如買iPad、學潛水、去旅行等,書中也提供具體方法,以設定願望清單的方式,成為激勵自己的動力並一一實現。   通過夢想地圖,就能掌握並說明自身存在的大致脈絡,過著不迷路的穩固人生。作者也指出,夢想地圖還具有以下5種力量,與直銷人追求的方向不謀而合呢! ˙成為人生真正的主角 ˙讓未來的人生面對現實 ˙更勇於接近目標 ˙更輕鬆地維持熱情 ˙連結現在與未來的共鳴力量      
    生活藝文

    【直銷書摘】 不抗拒改變、培養多元能力 你也會變成戰勝AI的人

      疫情改變了世界運作的方式,也改變了無數人的工作模式,吳淡如的新書《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就提到了這個趨勢,她認為不抗拒改變、培養多元能力,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屹立不搖。本期摘錄書中一篇文章,提醒我們,在疫後的巨變下,如何不被AI取代。 資料及圖片提供/時報出版  人生實用商學院:富有是一種選擇 作者:吳淡如 出版:時報出版 在疫情剛開始時網路上流傳一個笑話:隔離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老闆發現就算你不在辦公室,公司一點也不受影響時,這才是最可怕的。疫情後,有不少人被迫失業。大部分還是跟業種有關,比如對旅遊業來說,這個冬天還真是漫長。 衡量國家經濟好不好,失業率是指標。景氣好,企業就會招募更多員工,失業率降低,大家都能賺到錢;相反的,景氣不好,企業經營不下去只好裁員,失業率就會上升。  但統計數字背後,其實還有一些眉角,尤其現在勞動型態已有大幅改變,誰是失業者?除了我們一般認知的沒工作的人,也可能指的是在家工作的自由業者,有些人退出上班族行列,變成自己接案或網紅,但收入可能更高;當紅Youtuber也可能被列入失業者,不過他們的收入或許比99%的人還高。   職務 2021年1~8月平均每月工作時數(全職+兼職) 5年同期減幅 最近5年薪資中位數(萬) 室內電話及電報機裝修工 1 -81.3% 3.5 珠心算老師 4 -67.7% 2.55 電台主持人 6 -65.8% 3.2 家庭代工 86 -47.2% 2.35 手工打版師 140 -31.6% 3.5 派報生/傳單派送 203 -29.4% 2.6 林木伐運工作者 2 -18.2% 3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 在後疫情時代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經濟成長率雖然在疫情當下重挫,但是反彈也很快,不少國家甚至股市創新高,但是就業人口一直沒有上升。 在人力銀行的大數據統計裡,列出了幾種消失中的職務。因為它是用「百分比」來統計的,這些職務本來的從業人員就不多,所以似乎沒引起太大震撼。不過,這些職務在台灣經濟發展史中都曾經是鐵飯碗。在我看來,它會因「IT進步」和「平台轉移」而不再被需要,換句話說,就是「時代變了」! 在這份資料裡,我會分析我從中得到哪些啟示,但是有一件事情請你要先記住:時代改變得很快,這7個職務背後,也許正還有700個工作,是未來很有可能「被」消失的。 不要當抗拒時代浪潮的人 什麼叫做「被IT淘汰」?報社有很長一段時間,用的都是鉛字排版。當時鉛字工人很重要,甚至比記者還大。記者稿子常寫到很晚,隔天就要出報,得有人來把記者的手稿排成鉛字。時間有限,必須排得又快又準確,老手的薪水很高,也有權力對寫太慢的記者叫囂,以前我服務的報社,還曾看過一家人都靠排鉛字維生。 90年代開始,報社要求記者用電腦打字寫稿,當時還是有記者抗拒電腦打字,甚至有堅決不學的「大記者」。後來,所有記者和編輯部都會用電腦排版,鉛字排版的工人當然就不必存在了,排多快都沒用,那一整個家族都失業了。 隨著AI愈來愈成熟,被取代的工作會愈來愈多,只要是高度標準化的工作、可以重複的工作,被AI取代的機率就愈高。其實工作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地方,就像電台主持人。自媒體的Podcast興起了,只要你的聲音受歡迎、談話內容有趣,仍然會找到發揮才能的空間。 而且這些自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比較不被政策限制,獲利模式也更多元化了。只要符合平台規則,獲利空間更有彈性。自媒體發展蓬勃,傳統主流媒體已經變成觸了礁的鐵達尼號,雖然一時沉不下去,但也不會再度輝煌地浮出海面航行。老兵不死,但一定慢慢凋零。 同樣的,派報生的需求也將愈來愈少,因為實體報社紛紛倒閉,現在每個企業都發展新媒體,投放廣告更有效率。傳統媒體輸給的不是同業,而是新科技。所有的平台轉型就跟歷史上的革命一樣,都是被外部革命推翻,成為時代的眼淚,很難從內部改革而進化。 工作會消失,但能力不會 沒有功用,就領不到錢。很簡單的道理,未來可能不會再有「可以混到退休」的工作。雖然舊的產業、企業或職位會被淘汰,但是有一種東西不會,那就是——能力。 不管你做的是全職工作還是兼職工作,有某種與眾不同的能力很重要。你在工作過程不能只累積薪水,累積單一技能,還要培養多元的技術,不時得注意、學習新技能。  請不要只是為了錢而工作,請用學習來提升自己,不要急著增加蠅頭小利,要擁有與時俱進的能力。所有問題都是預防勝於治療,當你看到自己的工作正在消失才做調整,都已經有點晚了。請保持成長心態,當時代轉變,不要抗拒改變。如果你真心喜歡這個行業,那就好好磨練經驗、鍛鍊創意,培養多元能力,就算你自認沒專長,若能夠讓顧客感覺遇到你真溫暖,你也會變成戰勝AI的人。     直銷的反脆弱特性,讓它不受天災人禍的影響,從2021年台灣直銷整體產值,非但沒有下滑,反而逆勢成長突破千億可見一斑。直銷創業是培養多元技能的極佳平台,做「人」的事業,也是讓你可以不被AI取代的選擇。   吳淡如認為,現代的(傳統)創業者可以分成以下4種: ◎天生生意囝仔 ◎本來就是超級業務員 ◎本來是上班族,忽然遇到生涯的轉折 ◎因為金錢的困境   在直銷產業不難發現具備上述特質的經營者,你屬於哪一種呢?針對傳統創業者,吳淡如也給出了建議,這幾項原則,即使經營直銷也很受用,需要留意的是「創業就算成功也沒你想像中賺得多」這點,但請放心,直銷創業成功,絕對比你想像中賺得多!   ◎當踩不死的蟑螂,比聰明的狐狸來得重要。 ◎你不會一次就成功,但是你要在失敗中培養某種能力。 ◎也許創業是上天幫你關上一扇門,幫你找到風景更好的窗。 ◎大家都是在創業之後才學會創業的。 ◎之前的成功對你幫助不大。 ◎創業靈感就在你身邊。 ◎創業就算成功也沒你想像中賺得多。 ◎老闆本人必須是自家公司最佳代言人。 ◎實體和虛擬的完全不一樣。
    顯示更多
    • 關於我們

    • 企業願景

    • 講師團隊

    • 培訓課程介紹

    • 顧問服務介紹

    • 廣告媒體合作

    •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付款方式

    傳智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9號4樓
    電話:886-2-2368-4498
    傳真:886-2-2718-8883
    Email:group@brainet.com.tw
    © dscentury.com
    Processing

    變更密碼提醒


    您已經超過1年沒有變更密碼,請您輸入新密碼以保障您的帳戶安全

    出版使用條款變更通知


    我們更新了出版使用條款,詳情請參閱出版交易委刊費用段落相關說明